健康

气虚体质

人体脏腑功能失调

  • 中文名:气虚体质
  • 外文名: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 原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
  • 季节分布:四季
  • 是否传染病:否
  • 症状表现:语声低微,消瘦、偏胖,面色苍白
  • 就诊科室:内科
  • 气虚体质介绍
    气虚体质(qideficiencyconstitution)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的化生不足时,易出现气虚表现,常表现为语声低微,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因各种病因而发病,因心肺脾肾气虚部位不同而并见不同的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感冒、气虚眩晕、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妇女分娩后易患产后虚羸、产后目病等,病后康复缓慢。治疗以补气养气为总治则,还应针对脏腑辨证,分别选用补脏腑之气方药。根据气血同源理论,适当加用补血药。

    病因

    • 气虚体质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情志失调、久病、劳累之后,年老体弱引起心、肺、脾、肾功能损伤,因心主血脉,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因此气虚体质易导致推动血液运行作用减退,体内气的化生不足,机体防御外邪,护卫肌表,维护内脏位置功能减退的病证发生。[1]

    临床表现

    • 气虚体质常出现: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体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五脏气虚在临床上均可见,以心肺脾肾常见,除上述气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外,同时并见心、肺、脾、肾气虚的相应病变而见不同症状。发病倾向:易患感冒、气虚眩晕、内脏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后康复缓慢。

    辨证施治

    • 1.心气虚证

    • 证候:心悸胸闷,舌质淡,脉虚结代。治则:益气养心。主方:养心汤、七福饮。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当归、川芎

    • 2.肺气虚

    • 证候:咳嗽无力,少气短息,动则益盛,痰液清稀,平素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益肺气。主方:补肺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太子参麦冬、白术、甘草、大枣、熟地五味子

    • 3.脾胃气虚证

    • 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药:党参、黄芪,淮山药、白扁豆、薏苡仁、麦冬、白术、甘草。

    • 4.肾气虚证

    • 证候: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益气补肾。主方:肾气丸、大补元煎。常用药:党参、熟地、生地、淮山药、枸杞、山茱萸、当归、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

    • 除上述方药外,可随症加减。自汗多加黄芪、五味子、牡蛎、麻黄根益气固摄;气短甚者加补肾纳气之品,如:补肾脂、胡桃肉、熟地、五味子、蛤蚧。取“血为气母”之意,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适当加用补血药如熟地、生地、白芍、枸杞、大枣;取“气能行血”,“气能生血”之意,气虚则血液运行不畅,气虚则血虚,故适当加补血活血药,如:当归、川芎。因“脏腑互关”,临床上可出现多脏气虚表现,气虚以肺、脾为主,久则影响心、肾。

    • 气虚体质证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大法当补气益气。

    预防保健

    • 1.气虚体质的人平素宜采用饮食调理,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蚌类等。

    • 2.适量运动。气虚体质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不喜运动,抵抗力弱,因此生活调摄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规律,谨避风寒之邪,“劳则气耗”,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以柔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沿一横指处),能健脾益气,强身健体。气虚体质

    参考资料

    [1] 气虚体质有哪些表现 该怎么调理气虚的体质_中华网健康频道 · 中华网[引用日期2021-07-05]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