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热毒

热毒

  • 中文名:热毒
  • 别名:火毒
  • 症状表现:壮热口渴,烦躁不安,面红目赤
  • 类型:温毒
  • 记载:《素问·五常政大论》
  • 热毒介绍
    热毒是即时毒,一名温毒。《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症疗法》:“其六兼毒,病名温毒,一名热毒,重称时毒。”详见时毒条。

    简介

    • 英文名称:Heat Toxin

    •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病因辨证

    古籍摘选

    •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素问•五常政大论》)

    名词解释

    • 火热郁积所成,易导致疔疮痈肿之类的邪气。

    术语在线

    •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热毒的形成

    • 热毒分外感和内生。

    • 外感热毒指人体感受六淫之邪,邪气入侵机体后,蕴结不解,多先从火化,后成热毒。

    • 内生热毒指外邪、七情、饮食、劳倦等引起机体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生理代谢的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郁滞而化成热毒。

    热毒的致病特点

    • 热毒伤人,致人体阳气偏亢,耗伤人体气津,临床多见高热,恶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面红目赤,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洪数等症;

    • 热毒炽盛,热灼肝经,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则筋脉拘挛迫急,而出现手足颤动;

    • 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热毒入于营血,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

    • 热毒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热毒煎熬血液,致血液黏稠成血瘀,热毒易损伤脉络迫血妄行,从而造成出血、瘀血;

    • 热毒侵袭机体,热熬津液成痰,痰热互结,或邪毒郁里,气机不畅,津液失布而成痰,或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结,聚湿成痰。

    热毒所致病证的治疗原则

    • 热毒已成,直须以苦寒之品清热解毒,直折病邪,代表方如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 需要补充的是,在强调清热解毒法的同时,还必须辨证论治,阴伤者佐以养阴生津,血瘀重则配伍活血化瘀之品,脏腑气机不通则以疏利气机通腑泄浊为重。

    • 现代研究表明,热毒与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冠心病、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关,以清热解毒法治疗上述疾病,可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 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 [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 [3]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