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 中文名:过敏性休克
  • 症状表现:皮肤潮红、瘙痒,喉头水肿,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等
  • 就诊科室:急诊科
  • 原因: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所致
  • 简述: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强烈的多脏器累及症群。
  • 过敏性休克介绍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疾病。是因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在短时间内触发,引起全身性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循环衰竭。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为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亦可见到各器官与组织相应的症状如: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水肿、唇甲青紫,呼吸道表现为喷嚏、水样鼻涕、声音嘶哑、咽喉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咳嗽;消化道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过敏性休克的治疗首先移除过敏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过敏性休克会造成呼吸、循坏、消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就诊科室

    • 急诊科、变态反应科或内科

    病因

    • 过敏性休克是因某些抗原性物质(如药物、血制品、异性蛋白、动植物物质等)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所致。

    症状

    • 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

    典型表现

    • 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

    皮肤黏膜表现

    • 皮肤潮红。

    • 周身皮痒,手、足心尤著,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有麻木感。

    • 各种皮疹,多数为大风团状丘疹。

    • 皮肤、口唇、鼻、眼、咽喉等处黏膜均可水肿。

    呼吸道表现

    • 鼻、咽、喉、气管痒感、咽喉堵塞感。

    • 清水样鼻涕、唾液及痰液增多。

    • 喷嚏、咳嗽、音哑。

    • 胸闷、气急、喘鸣、憋气。

    • 肺内听诊可及干、湿啰音及哮鸣音。

    消化道表现

    • 恶心、呕吐。

    • 腹痛、腹泻。

    •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检查

    • 过敏性休克常呈闪电样发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其特异性病因诊断应于休克解除后进行。

    体格检查

    • 查看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是否清楚、皮肤等有无异常情况,有助于诊断。

    诊断

    • 医生诊断过敏性休克,首先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并主要依据典型症状、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 症状:皮肤潮红、瘙痒、水肿、咽喉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憋气等。

    • 体格检查:检查可见血压急剧下降,成人下降至80/50mmHg(10.4/6.5kPa)以下;脉搏消失、皮肤潮红、面色苍白、意识障碍(轻者意识朦胧,重者意识丧失)等异常。

    • 病史:休克出现前的用药史,尤其是药物注射史:其它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昆虫蜇刺叮咬等。另一方面,病人既往的过敏史、家族的过敏史都可作为过敏性休克的参考依据。

    病人及陪同家属或陪伴人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仔细提供有价值的病史。

    鉴别诊断

    • 其他疾病也可能会出现休克等症状,容易与过敏性休克混淆,这些疾病有感染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进行诊断。

    治疗

    • 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首先要移除过敏原,并依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紧急措施

    • 立即停用并移除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

    • 监测生命体征,最少观察24小时,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药物治疗

    • 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

    • 糖皮质激素治疗。

    • 扩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哮喘。

    • 抗组胺药物使用,常用的是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手术治疗

    • 确保患者气道开放,给氧。

    • 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或床旁气管切开。

    危害

    • 过敏性休克会造成呼吸、循环、消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后

    • 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预防

    • 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药物、毛发等。

    参考文献

    • [1]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2] Britt LD,Peitzman AB,Barie PS,et al.急诊外科学。张连阳,白祥军,赵晓东,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 [3] 于学忠,周荣斌。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急诊医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 [4] 刘凤奎。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相关合集

    呼吸系统疾病

    19个词条3432阅读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病程长达2~3个月。传染源有: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百日咳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的有效治疗方法是隔离和抗菌治疗。百日咳可引起肺不张、肺气肿、百日咳脑病等并发症。百日咳的预防可通过接种疫苗和药物预防两种方式。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口唇、甲床发紫、意识障碍、水肿等。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如不治疗本病可能会引发呼吸道感染、肺不张、肺损伤、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与发病性质、治疗时机、有无并发症、基础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总的来说,早期、规范的治疗,有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