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
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
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梗死较方便、价廉的检查。
头颅磁共振扫描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
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常见症状是起病突然,头痛,眩晕,耳鸣或肢体偏瘫等。
头颅CT及磁共振可见脑梗死的病灶。
脑血管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请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溶栓治疗
即发病后3~6小时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者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一般治疗
调整血压:脑梗死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mmHg)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
加强营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患者创造恢复的机会。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合理饮食,注重心理健康。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