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

  • 中文名:胆道蛔虫病
  • 外文名:biliary ascariasis
  • 症状表现:高热、腹泻、饥饿、胃酸度降低、饮食不节、驱虫不当、手术刺激等
  • 就诊科室:外科
  • 显状部位:小肠中下段
  • 胆道蛔虫病介绍
    胆道蛔虫病是指原来寄生在空回肠的蛔虫经十二指肠钻入胆道,引起胆道口Oddis括约肌痉挛而发生腹部阵发性绞痛,或出现胆道感染,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七岁以上儿童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农村发病率最高。寄居在人体小肠的中下段的蛔虫,当胆总管出口处括约肌损伤后或括约肌收缩功能失调时,钻入胆道。突然出现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可出现恶性、呕吐。治疗方法包括驱虫和对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多可治愈。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胆道感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

    病因

    • 主要由饮食不卫生引起,蛔虫卵在小肠发育为成虫,通常寄居在人体小肠的中下段,当因多种因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胃酸度降低、饥饿、驱虫不当时蛔虫便可因其寄生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窜动,向上游动至十二指肠,加上蛔虫有钻孔习性,特别在胆总管出口处括约肌损伤后或括约肌收缩功能失调时,蛔虫更易钻入胆道。

    症状

    • 突然出现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这是胆道蛔虫症状的特点。患者腹痛的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常常腹痛剧烈,但体征轻微。但随着胆道炎症的发生,可以出现腹膜炎体征。

    • 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

    • 若虫体一次大量进入胆道,或虫体带入大量毒力较强的细菌,临床上可出现急性胆道感染的表现,如寒战、发热和黄疸等,甚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检查

    • 影像检查:B型超声检查及CT检查常能显示胆总管内有蛔虫影。MRCP及ERCP能清楚地了解胆管内有无蛔虫及其位置和数量。

    • 实验室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胃十二指肠液和粪便镜检可发现虫卵。

    诊断

    • 医生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 本病发作时突然出现的剧烈上腹绞痛,但腹部体征较轻的症状体征不相符的特点,且有吐、便蛔虫的病史,诊断常不困难。

    • B型超声检查及CT检查常能显示胆总管内有蛔虫影,静脉胆道造影片上有时可见到胆管内有条状充盈缺损影,均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MRCP及ERCP已应用于胆道蛔虫症的诊断,能清楚地了解胆管内有无蛔虫及其位置和数量。

    鉴别诊断

    • 需与胃或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其他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相鉴别。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 绝大多数的胆道蛔虫症可通过非手术疗法得到治愈,但须彻底驱虫,以防复发。对少数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道大出血须进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解痉镇痛:常用药物有阿托品、维生素K3等,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绞痛。绞痛剧烈,在诊断明确时可配合应用哌替啶等。

    • 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 利胆驱虫:常用50%硫酸镁溶液口服、左旋咪唑作为肠道驱虫药。也可氧气驱虫,即插入鼻胃管之后,成人缓慢的一次性注入氧气3000ml,儿童酌减。

    • 目前,ERCP不仅应用于胆道蛔虫症的诊断还能进行有效的治疗,特别对一些虫体尚未完全进入胆道的病例,通过ERCP能直接看到留在胆道外的下半截虫体,可应用取石钳将虫体拉出胆道。

    手术治疗

    • 胆道蛔虫病经非手术治疗2~5天,症状不见缓解或加重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大出血或胆道穿孔引起腹膜炎者,或经治疗胆管内仍有蛔虫或并发胆石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为胆总管探查,取出虫体并行胆道引流。术后病情稳定后进行肠道驱虫治疗。

    危害

    • 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胆道感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预后

    • 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但需去除病因,预防复发。

    预防

    • 胆道蛔虫病来源于有肠道蛔虫的病人,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病的发生。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