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臆想症

臆想症

  • 中文名:臆想症
  • 外文名:hypochondriasis
  • 是否传染病:否
  • 症状表现:性格改变、神经症症状、情感改变、行为改变
  • 就诊科室:精神病科
  • 原因: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器质性因素
  • 臆想症介绍
    臆想症,又称疑病症,或疑病性神经质,属精神心理科疾病。臆想症表现为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臆想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臆想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性格改变、情感改变、行为改变等。臆想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长短,病情较长的患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预后较差;起病急、有明显诱因及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人格基础

      •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

    • 社会环境因素

      • 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 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 躯体因素

      •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

    • 心理因素

      •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症状

    • 臆想症可有以下表现:

    • 病人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但临床不支持内外科疾病或疾病没有如患者担心的那样严重。

    • 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检查

    • 确诊臆想症主要依靠颅脑磁共振检查、精神心理评估等帮助确诊。

    颅脑磁共振检查

    • 排除有无器质性病变。

    精神心理评估

    • 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诊断

    • 医生诊断臆想症,主要依靠典型症状来确诊。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 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 工作、学习或家务能力下降。

    • 病程在6个月以上。

    • 排除精神分裂症、内源性抑郁症及所怀疑的躯体疾病。

    鉴别诊断

    • 一些疾病也会出现敏感多疑等症状,容易与臆想症混淆,这些疾病有强迫症等。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典型症状、精神心理评估等,做出诊断。

    治疗

    • 臆想症的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如配合其他治疗,疗效可能更好。对暗示性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催眠暗示可能获良效。

    药物治疗

    • 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抗精神病仅对少数患者有效,哌迷清对单一症状的臆想症可能有良效。

    危害

    • 臆想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性格改变、情感改变、行为改变等。

    预后

    • 臆想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病情的长短,病情较长的患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预后较差;起病急、有明显诱因及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预防

    • 多参加社外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保持思维开阔。

    • 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调节,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等不良情绪。

    参考资料

    [1] “疑心病”也是病2017-08-17T21:38:33+08:00[引用日期2022-06-01 18:26:21]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