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搅雪”是晋语地区的地方戏“二人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流行中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风搅雪主要是指同时用蒙语和汉语表演一个节目, 也指用蒙古族民歌的曲调填上汉语唱词, 即蒙曲汉唱, 当然也有汉曲蒙唱或将二者有机地揉在一起, 深受蒙汉杂居区百姓的欢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蒙汉民族关系,是移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通天教主”王瑶卿为了表现花衫的人物特点,用韵白过于刻板,用京白又太直白,遂在一句中把韵白和京白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称为“风搅雪”,既不失庄重又富有生活气息。荀慧生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念法,称为“谐白”。
“风搅雪”是开封回族对一种武学状态的形象描述,指多种拳派并存相融而产生格外大的威力。清道光末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封回族武学兼容并包,高手辈出,达到鼎盛,这个时期,被称为“风搅雪”时代。
在青海、甘肃某些藏、汉或藏、回杂居区,流行着一种不大受人重视,而样式独特的“花儿”,当地群众形象地把它叫作“风搅雪”,也有的藏族群众把它叫作“呷各拉伊”(雪’勺列’闪’叫月俐’)’即“汉族的山歌”。它是用藏、汉两种语言混在一起唱得“花儿”。在青海的海北、黄南等地流行。表现了藏、汉民族团结和谐的关系。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