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球菌(n.gonorrhoeae)为严格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引发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称的淋球菌。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这种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对它失效,再是四环素,环丙沙星,而现在到了头孢克肟。
1879年,首次从尿道分泌物中发现。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淋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而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多,给淋病治疗带来新的问题。淋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可由质粒、染色体或二者共同介导。
自1976年和1985年美国等先后分离出耐青霉素淋菌(PPNG)和高度耐四环素淋菌(TRNG)以来,许多国家都有大量文献报道淋菌及耐药性问题。
虽然青霉素和四环素不再作为治疗淋病首选药物,但PPNG、TRNG的检测仍是淋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方法主要靠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步骤复杂,周期长,易受标本采集、运输、保存以及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等因素影响,不利于PPNG、TRNG株的快速检出和淋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1994年,Ogunrinu报道了用两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内同时检测淋菌和耐青霉素基因,郭露等建立了淋菌TRNG株的PCR检测方法,陈斌等采用两对引物套式PCR检测PPNG,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即用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内同时检测淋菌及耐青霉素基因(TeM21)、耐四环素基因(Tet2M),并与传统培养和药敏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快速检测淋菌及其耐药性研究提供依据。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