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本境属华族及其他非华族部落居住。非华族部落夏有獯鬻,殷商有鬼方,西周有严允、申戎等。春秋时为白狄之地,后归晋国。战国时属魏国,秦魏雕阴之战(前328年)后魏献纳上郡于秦,本境归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本境属上郡阳周县。秦亡,项羽三分关中(前206年),本境属狄王董翳管辖。
西汉时,属朔方刺史部上郡阳周县地。公元9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改上郡为增山,改阳周县为上陵畤,时间很短。
东汉初年,阳周县裁撤,本境分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县、高奴县管辖。东汉末,为匈奴等少数民族占据,三国和西晋时期境内为鲜卑、羌胡等少数民族所据。晋室南渡,北方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本境先后由前秦、后秦、大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管辖。
北朝时期,北魏灭大夏,设东夏州(513),本境归东夏州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魏平,领魏平、大斌、城中、朔方、政和五县,大斌(神龟元年〔518〕设,故址在今双庙湾)、魏平(神龟元年设,故城在今何家集乡)均在本境内。西魏时,魏平县归安宁郡,大斌县归安政郡,安政郡治所也在大斌,只领一县。此二郡都归绥州管辖,一直到北周,建置未改。
隋初,仍设大斌、魏平县,大斌县属雕阴郡,魏平县属延安郡,隋大业十三年(617),朔方郡守将梁师都称帝,定国号“梁”,本境归梁管辖。
唐武德三年(620),唐在魏平设魏州,并分设安故、安泉二县,武德七年(624)绥州乔迁魏平。同时在魏平设大斌县。贞观二年(628),梁灭,魏州及所属魏平等县撤销,本境归关内道绥州大斌、城平县管辖。今县境北部地区属银州管辖。唐末,党项、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迁居本境。
五代时,相沿不改,归定难军节度使管辖。
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本境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后渐收复,归永兴军路延州管辖,境内设怀宁寨(在今淮宁湾)、绥平寨(在今何家集)、克戎寨(在今双湖峪镇张家寨)、临夏城(在今巡检司)、威戎堡(在今马岔乡教场坪)等堡寨,抵御西夏侵扰。怀宁、绥平、克戎寨归延川县,元符二年(1099)改归永兴路绥德军,威戎堡属延安府。
金正大三年(1226),升绥平、怀宁寨为绥平、怀宁县,改克戎寨为定戎县,属鄜延路绥德州管辖。
元初,绥平县并入怀宁县,至元四年(1267)又将怀宁县并入清涧县,定戎县并入米脂县,县境隶陕西行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清涧两县。
明代,本境分属延安路绥德州、清涧县、米脂县管辖,隶延安府。明代绥德有州有卫,今县境内大理河及小理河川区归绥德卫管辖,系军籍,为屯田。大理河川有袁钦、杨天云、郭正、张炳四个百户所,小理河川有一个百户所,即赵世相百户所。绥德州有三坊十里,在本境属地,已无从查考。今大理河流域山区皆为米脂,明初米脂共十二里,嘉靖年间调整为五里,本境之地属升平、双泉等里。今县境淮宁河流域明时属清涧县,裴家湾以东为苏帖一里,以西为苏帖二里。
清代,县境分属陕西省绥德州、清涧县、米脂县、怀远县管辖。今县境从续家湾以东大理河川区大部归绥德州,清时绥德州下辖七里,其里甲在今子洲境内所属村庄无法考察,但明时四个百户所仍未变。清涧县、米脂县所属里甲和明代近似,清涧县苏帖一里辖七甲,苏帖二里辖十甲。小理河川赵世相百户所归怀远县(今横山)所辖,并分为上、下两个百户所。
民国年间,本境分属绥德、清涧、米脂、横山(即怀远)四县管辖。横山隶陕西省第一区专员公署,绥德、清涧、米脂隶陕西省第二区专员公署。
1935~1936年夏,本境部分地区解放,归米西县、秀延县等苏维埃政权管辖。
1943年12月2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命令,从1944年元旦起:“正式成立县政府,为纪念革命先烈李子洲同志,命名该县为子洲县。”1944年1月10日双湖峪镇召开庆祝大会,宣告子洲县正式成立。
1950年5月整编时改编为陕西省绥德分区专员公署(简称绥德专署)所辖,1956年10月绥德专署撤销,归榆林专署所辖。1958年12月子洲、清涧、吴堡三县皆并入绥德县,1961年8月四县分设,又恢复为子洲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截至2021年,子洲县辖双湖峪街道办事处,何家集、老君殿、裴家湾、苗家坪、三川口、马蹄沟、电市、周家硷、砖庙、马岔、淮宁湾等11个镇和驼耳巷乡,共有个270村委会9个居民委员会。
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鄙,榆林地区南缘,地处北纬37°15′~38°50′,东经109°29'~110°07'。北接米脂,东连绥德,南同清涧、子长接壤,西与横山毗邻。北距米脂县城64千米,榆林市142千米,呼和浩特市642千米;西距靖边县城148千米,银川市474千米;南距清涧县城92千米,延安市226千米,铜川市472千米,西安市594千米;东距绥德县城28千米太原市311千米,石家庄市573千米,首都北京887千米;西北距横山县城经靖边249千米;东北距佳县县城123千米。县域面积2042平方千米。
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长期以来,在中生代地层及新生代晚第三纪红土层所构成的古地形上,广泛覆盖了一层10~30米厚的黄土。由于地台区构造运动的大面积垂直升降特点(以上升为主),加上天然植被的严重破坏,经长时间水流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剥蚀作用,形成沟壑纵横、河谷深切、梁峁起伏的丘陵沟壑地貌。
子洲县地跨暖温带与中温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子洲县海拔最高1045米,最低863米。境内95%为山区,5%为川区。日照充足,光能较强。年均气温9.1℃,年均无霜期145天,降水变率较大,旱涝频繁。年均降水量428.1毫米,春夏季多行偏南风,秋冬季春盛行偏北风。
县境内的河流、沟道,均属黄河水系,除极少数河属清涧河流域外,其余皆属无定河流域。子洲县共有大小沟道2477条,其中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道1890条。流域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的有1645条,1~5平方公里的132条,5~10平方公里的52条,10~50平方公里的48条,50~100平方公里的4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2条沟道。有大小河流807条,以大理河、淮宁河两大水系为主要河流和它们极为发育的支、毛沟,形成纵横交错呈树枝状的子洲县水系网。
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次之,以莎草科、蒿属、豆科、禾本科占优势,总的趋势是气候旱化,由稀树草原植被逐渐变为草原植被为主。宋元时期,天然植被遭到破坏,明清时期破坏有增无减。建县后,由于植树造林,人工种草,植被有所改善。本境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草原带的过渡地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部分木本植物和少量半灌丛。本境地处干旱,许多植物形态与结构以及植被特征的旱生化明显。林草复盖率达27.5%。由于人为因素,对植被影响很大,增加植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子洲县的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和爬行类三大类。
兽类:狼、狐狸、野兔、獾、黄鼬、花鼠、大仓鼠(田鼠)、鼢鼠等。
鸟类:野鸽、灰斑鸠、喜鹊、乌鸦、水鸭、杜鹃、鹧鸪、石鸡、麻雀、鹞子、鹰、猫头鹰、啄木鸟、水雀、雉鸡、雁、燕子等。
爬行类:黑乌蛇、花红蛇、白脊蛇、鳖、蜥蜴等。
境内地下资源丰富,誉称“子洲气田”的天然气控制储量3000多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300多万吨,岩盐预测储量4000亿吨以上,煤炭预测储量5.4亿吨。此外,还有铁、磷、石英、粘土、墨玉等矿产。
常住人口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为13861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7398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5374人,下降20.33%,年平均增长率为-2.25%。
户别人口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5837户,集体户861户,家庭户人口为133720人,集体户人口为48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03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1.05人。
人口分布
2020年,子洲县13个乡镇(街道)中,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的乡镇(街道)有1个,在1万人至2万人之间的乡镇(街道)有2个,在5千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8个,5千人以下的乡镇(街道)有2个。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乡镇(街道)合计人口占全县人口比重为63.74%。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13个乡镇(街道)中,只有双湖峪街道常住人口正增长,增加1594人,其余乡镇均为负增长。常住人口减少较多的5个乡镇依次为:马岔镇、马蹄沟镇、何家集镇、电市镇、周家硷镇,分别减少:6319人、5559人、4953人、4150人、4043人。
性别构成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442人,占52.26%;女性人口为66170人,占47.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9.4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90相比,上升5.58。
13个乡镇(街道)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10以下的乡镇(街道)有3个,在110至115之间的乡镇(街道)有4个,在115以上的乡镇(街道)有6个。
年龄构成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443人,占16.19%;15-59岁人口为76287人,占55.04%;60岁及以上人口为39882人,占28.7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7827人,占20.0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7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1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85个百分点。
13个乡镇(街道)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0%以上的乡镇(街道)有1个,在55%-60%之间的乡镇(街道)有1个,在55%以下的乡镇(街道)有11个。
城乡人口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6470人,占40.7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2142人,占59.2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6867人,乡村人口减少42241人,城镇人口比重提升了12.23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2020年,子洲县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32219人,流动人口为32219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530人,省内流动人口为31689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2035人,增长59.63%。
2020年,子洲县实现生产总值67.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1.9%,占GDP27.57%;第二产业18.65亿元,增长12.8%,占GDP27.46%;第三产业30.55亿元,增长0.3%,占GDP44.9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7.4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子洲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2%。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在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中按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2.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7.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全年施工项目共316个,同比增长12.1%,其中,新开工153个,增长4.8%。本年新增加固定资产56.76亿元,同比下降1.7%。
财政
2020年,子洲县财政总收入2.70亿元,同比下降3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增长10.6%。财政总支出29.49亿元,下降10.0%。
人民生活
2020年,子洲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64元,同比增长7.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2元,同比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2元,增长8.4%。
农业
子洲县是农业县,农业生产关乎群众生活。收成好,则民稳;收成不好,则民不安;跌下年成(遭灾),则民慌。十年九旱,歉收时为多。民国年间,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贫瘠,加之天灾人祸,农业生产很难发展。建县后,人民政府大抓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科学种田,改善耕作环境,农业生产有长足的进步。1985年子洲县农业总产值433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504万元,比1949年的1033.8万元增长142%,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2016万公斤增长到1985年的5836.7万公斤,提高了189.5%,平均每年递增4.2%。平均亩产达83公斤,比1949年的22公斤提高近3倍。1988年粮食创历史最高产量8350.1万公斤,农业人口人均356公斤。1989年粮食产量为3440.4公斤,农业人口人均143公斤。
1979年以来,各类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到6700多户(占总农户的13%)。1984年商品生产总值达1041.21万元,其中种植业商品值245.07万元,占商品生产总值的23.5%,商品率为9.1%,人均11.16元。
2010年,子洲县完成农业总产值98330万元,同比增长36.6%;其中畜牧业产值20381万元,同比增长1.4%。实现农业增加值63165万元,同比增长7.5%;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0万吨,粮食产量达到117621吨,比上年增加10908吨,增长10.2%。肉类总产量达到5378吨,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猪肉产量2720吨,羊肉产量2162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0.3%、18.7%。奶产量5290吨,禽蛋产量1168吨。
2020年,子洲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2.5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农业24.02亿元,增长1.7%;林业0.77亿元,增长5.1%;畜牧业6.77亿元,增长1.4%;渔业0.04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0.92亿元,增长1.0%。
2020年,子洲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2.2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8.67万亩,下降0.9%。全年粮食总产量16.70万吨,同比下降6.1%。
2020年,子洲县肉类总产量达到6444.06吨,同比增长3.2%,其中,猪肉产量3220吨,同比下降0.3%,羊肉产量2115吨,同比增长6.3%。奶产量8139吨,同比增长5.2%,禽蛋产量3331吨,同比下降3.2%。全县苹果、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3.8万亩、22.7万亩、31.1万亩。
工业
建县前,本境工业主要有铁木、砖瓦、皮麻、织布、染布、酿造、粉坊等行业,狄事这些行业的皆是个体手工业者。设备简陋,生产工具落后,工艺简单,产品销路不广,从业人数少,此存彼亡,时盛时衰。煤炭蕴藏较丰富,群众开采历史也较久远。公私合资开办煤矿始于1941年。土产食盐在明代已有记载,可与煤炭堪称子洲县工业史上的两大优势产品。1949年子洲县产煤1.58万吨,食盐1653吨,工业产值6万元。
陕甘宁边区时期,本境开展大生产运动,家庭纺织工业较为发达。据1946年3月统计,子洲县有纺妇17000余人,纺车13000余架,织妇5000余人,大织布机400台,小织布机3500余台。
1952年,子洲县工业主要有煤炭、食盐和手工业,其中有炭窑40处,盐滩十余处。手工业中棉织业19户40人,织白土布2480尺;针织业10户10人,织土线袜子2356双;毛织业5户24人,织毛毡190条,毛口袋1040条;此外还有印染、缝纫、棉花加工(推花、轧花)、铁业、木业、皮麻等。1954年子洲县有手工业94户,其中染布30户41人,缝纫30户38人,棉花加工9户24人,毛织业5户15人,木业4户7人,铁业8户29人,皮麻4户6人,织布业2户12人。1956年设置县工业科,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手工业合作化。完成工业总产值108.5万元,是1949年产值的18倍。
1985年,子洲县工业企业126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1个,职工103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4162元;集体所有制企业39个。工业总产值705万元,占子洲县工农业总产值5036万元的14%。产原煤18.5万吨,原盐2000吨,饮料酒20吨,乳制品100吨,砖346万块,日用陶瓷4.6万件,铁制农具6200件,民用镜3.1万面,面粉2812吨,粉条219吨,糕点296吨,服装8900多件。
1989年,子洲县工业企业699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0个,职工836人,产值49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940元;集体所有制企业44个,职工1091人,产值51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57元;村及村以下企业645个,职工3111人,产值97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18元。工业总产值1986万元,占子洲县工农业总产值5186.7万元的38%。产原煤27.2万吨,原盐1038吨,面粉5822吨,食用植物油25吨,乳制品163吨,酱油16吨,饮料26吨,服装14.94万件,家具2400件,地毯4600平方米。
2010年,子洲县工业经济形势基本平稳,但受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增速较有所回落。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25亿元;工业增加值9.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5.58亿元,增加值7.7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4.68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93250万元,增长4.5%。
2020年,子洲县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8.27亿元,较上年下降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68亿元,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下工业产值5.59亿元,同比下降0.5%。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7.50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1.93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下工业销售产值5.57亿元,同比下降0.5%。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20.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32亿元,下降0.5%。
建筑业
2020年,子洲县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共有16家,实现总产值35953.70万元,同比增长28.0%;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同比上升15.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8万平方米,竣工产值18354.70万元。
通讯业
2020年,子洲县邮电业务总量4301万元,同比增长6.6%。其中,邮政业务2056万元,同比增长7.4%;电信业务2245万元,同比增长4.8%。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3295部,同比增长3.3%。其中,固定电话拥有量16657部,同比增长9.9%;移动电话拥有量136638部,同比增长2.5%。全县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8366户,同比增长22.9%。
贸易
2020年,子洲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批发业1.70亿元,增长2.4%;零售业6.03亿元,下降14.6%;住宿业0.76亿元,增长1.1%;餐饮业0.90亿元,下降2.6%。
金融业
1953年5月在马岔乡建立第一个信用合作社,至1954年,全县60个乡,有43个乡建立信用合作社。县政府把各乡的义仓粮清理出售,金额52864元转为信用合作社的公积金。1956年,全县60个乡,乡乡有信用社,随后乡建置变更合并为32个。到1975年底,入社农户达2239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4.4%,股金41899元。
1953~1957年,信用社累计吸收存款115.2万元,发放贷款80.3万元,占国家农贷同期发放总额的44.1%。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时,将原乡范围内的供销社、信用社与公社合并为一体,即“三社合一”。1962年各公社皆恢复信用社。1984年进行信用社体制改革工作。1985年5月,成立县信用合作联社,增新股21309股,共有股金103136元,占信用社自有资金的53%,入股户数44293户,占总户数的89.9%。
1989年,信用社共有职工85人,有信用站485个,各项存款1103万元,贷款518万元,1989年有亏损社17个,亏损额43.7万元。
2010年,子洲县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8493.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039.9万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7775.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1464.1万元。
2020年,子洲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92亿元,同比增长10.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3.13亿元,同比增长12.1%。
保险业
2020年,子洲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403万元,同比增长2.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63万元,同比下降0.6%;人身险保费收入1140万元,同比增长5.6%。全年赔付1058万元,同比下降30.0%,其中,财产险赔付712万元,同比下降41.9%;人身险赔付346万元,同比增长21.0%。
子洲境内千沟万壑,建县时交通落后,群众外出皆步行或骑牲口,其时,运输工具也仅有马车、牛车、独轮小车等。从本世纪50年代起,交通运输事业才有较大发展,道路拓宽,桥涵增多,运输工具也日趋现代化。乡村运输工具架子车居多,小型拖拉机、汽车较少,多用自行车代步。川道地区运输以汽车,拖拉机为主、架子车为辅,短途外出多骑自行车,乘轻骑、摩托车者渐增。
1985年,子洲县公路通车里程为278.6公里,各种机动车961辆。
1989年,子洲县公路通车里程293.6公里,各种机动车1412辆,年客运总量29.89万人次,货运量12万吨,货运周转量1740万吨公里。
2010年,子洲县公路通车里程1338.7公里,新改造乡村公路11.2公里。客运量358万人;客运周转量1970万人公里;货运量445万吨,货运周转量9416万吨公里。
2020年,子洲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7960万元,同比增长6.1%。全县铁路总里程54.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641.3公里,通车总里程中,高速公路55公里,国道53.2公里,专用公路5公里,县道132.7公里,乡道167.4公里,村道1228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在公路运输中,全年客运量6.1万人,同比下降25.6%;货运量356万吨,同比下降26.0%。大型机动运输车拥有量1730辆。
1949年,子洲县只有公办医疗人员7人。1954年组织私营医生成立联合诊疗所。1962年子洲县有医疗技术人员116名。1980年至1981年,子洲县45名医务工作者晋升为医士,34名医士晋升为医师。
1981年6名医师晋升为主治医师。10月县卫生局对赤脚医生进行考核,先后3次共录取乡村医生226名,赤脚医生420名,并发给《乡村医生证》和《赤脚医生证》。1985年,子洲县共有职工522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396名,主治医师10名,省级医学会会员6名。1989年有职工560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45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38名。
2010年,子洲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11个。卫生技术人员48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2人,注册护师和护士121人。病床床位475张。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476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24%,发放合疗补助款34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2.6%。
2016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20家,中心卫生院7家,一般卫生院10家。卫生技术人员703人,其中:执业医师200人,执业助理医师135人,注册护士206人,药剂人员20人,检验人员29人,其他113人,病床床位626张。
2020年,子洲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医院20家,其中,县医院1家,中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7家,一般卫生院11家。卫生技术人员1270人,其中,执业医师245人,执业助理医师99人,注册护士656人,药剂人员46人,检验人员38人,其他186人。病床床位752张。
民国年间始有球类、田径等近代体育项目传入,但仅在几所城镇学校内可见。
50年代开始,篮球、田径普及较快,之后球类、武术、射击等项体育项目广泛开展,运动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排球运动较为显着,70年代,县内出现“排球热”,排球队连续十年在地区比赛中保持前三名。
1977年,子洲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被评为陕西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本县宄后向省体工队、体育学院、地区业余体育学校输送优秀学员、运动员85名。1985年有体育教师42名,裁判21名,其中一级裁判1名,二级裁判5名,三级裁判15名。
2013年,子洲县在体育方面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9.9万元,支出289.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9.7万元。
子洲县群众酷爱文化娱乐活动,民间文艺丰富多采,陕北说书、道情、民歌、秧歌、唢呐音乐、剪纸、石雕等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
1978年组织一次职工文艺调演,1979年在双庙湾举办民间音乐舞蹈学习班,1983年春节有9个公社的秧歌队到县城会演,1987年县城举办秧歌比赛,1988年元霄节子洲县秧歌队到榆林演出,获演出特别奖。1983年开始对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进行挖掘整理,先后编成《子洲县民间舞蹈简介》、《子洲县民间故事集成》、《子洲县民间歌谣集成》、《子洲县谚语集成》等。
1989年,子洲县共有专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11个,县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2个,曲艺宣传队1个,电影放映公司1个,县新华书店1个,图书馆1个,录像厅17处(其中县城5处),工人俱乐部1个。子洲县文化工作先由县文教科、文卫局、文教局管辖,1981年11月设立子洲县文化局。1989年县文化局有5人,文化系统有职工154人。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2人,中国曲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2人,中国荬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中国舞蹈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人,陕西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5人。
2010年,完成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建成1个文化共享服务点、农家书屋30所、村文化活动室28所,完成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申报工作。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4万余册、音像制品3000张、书柜150个。结合文化“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420余场,送电影下乡6720场。
2020年,子洲县共有文化机构19所,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县文管所1个,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1个,文艺演出有限公司1个,新华书店1个。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
1942年,绥西办事处成立时,有学校38所,教员85名,学生1872名。1949年,恢复完小5处,普小11处,民小15处。1953年,学校增至197所,学生14225名,教员333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40%。1954年,子洲县创立第一所中学——子洲中学,当年招收初中班3个,学生180名。
1962年中学由1958年的5处压缩为3处,小学由234所压缩到207所,在校学生人数减少到11111人,比1958年减少5185人。
1980年,有计划地对中学进行压缩和重新布局。1985年,子洲县掀起集资办学热潮,普及初等教育。1989年,子洲县有小学65处,中学13所,在校小学生29568名,中学生7933名,教职工2434名。
2010年,子洲县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067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66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390人;初中在校学生12217人;小学在校学生1779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3%。全年中学招生人数为5471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1491人;职业高中招生836人;初中招生3144人。大学专科以上录取人数1702人,其中:大学本科录取928人,专科774人。
2016年,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24所,教学点9所,中心幼儿园19所,大村幼儿园16所。2016年全县在校学生人数20119人,同比下降3.0%。
2020年,子洲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及教学点25所,中心幼儿园19所,大村幼儿园18所。全县在校学生人数17478人,同比下降1.3%。其中,小学8202人,下降1.1%;初中3250人,增长0.3%;职中995人,增长16.1%;高中1106人,下降14.7%;幼儿园及学前班3925人,下降2.3%。全县专职教师1682人,同比下降6.7%。其中,小学723人,下降5.9%;中学586人,下降4.9%;职中78人,下降22.0%;幼儿园及学前班295人,下降7.2%。大学专科以上录取人数2103人,同比下降4.1%。
2020年,子洲县8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646户、6051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20年,子洲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679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436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749人,其中,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99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6950人。
子洲县群众爱唱民歌,耕地时边吆牛边唱;锄地时,汗水如注仍放开嗓子唱;赶牲灵上路时,也歌声洒满一路;喝酒时,仍要唱酒曲。这些民歌大都粗犷、质朴、优美、动听,群众尤喜唱信天游,信口吟唱。有抒情,有叙事,歌词纯朴、真挚、泥土气息甚浓,尤以表达爱情的信天游。
除了唱民歌外,还有说练子(即顺口溜)、讲故事、听陕北说书、听陕北唢呐等,看戏喜看晋剧、陕北道情等,而春节秧歌十分红火,秧歌一般先排练两天,然后谒庙拜神,再沿门子,即挨家挨户唱秧歌,求四季平安,吉祥如意。群众给秧歌队以钱币、糖果、烟酒等赏赐。元宵节尤为红火热闹,白天鼓乐喧天,在空旷的场地闹秧歌,晚上转九曲、跑旱船、耍狮子、舞毛驴。
大洪寺位于子洲城西五里大理河北岸。大洪寺面南而建,与大理河南岸之青龙山、张家寨遥遥相对。其下,吴定公路贯通东西,大理河水奔流不息,南北两川平展开阔。殿内真武祖师端坐神台,周公、桃花小姐侍立两侧,十大元帅分列左右。正殿面阔三间,一门二窗,高8米,宽10米,进深5米。顶呈硬山式,顶脊饰以吻兽、佛塔,一对铁制大“富贵”图型直插云霄。殿内为拱形窑式结构,供奉三大古佛。正殿释迦牟尼佛、右边药师佛、左边燃灯古佛。
金鸡山位于子洲县城所在地的大理河南岸,背依群山,下临清流,面对县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金鸡山一年春夏秋三季,杂树生绿,城区居民一早一晚多喜欢来此登山赏景。2002年,县委、县政府编制规划,筹资兴工,将金鸡山建成集休闲、娱乐、生态为一体的园林化公园。
子洲果馅是用油酥面团手套皮,包枣泥馅,用木模压中点红,外沿鼓园如轮,成形数个之后,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名:“果献”。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子洲周家碱的果馅最有名气。
子洲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富含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和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其根干燥后可供药用,具有补气固本、利水退肿、脱毒排浓、生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洲黄芪以色鲜、质优闻名全国,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县”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8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