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传播学教程

适用于传播学、信息学、新闻学、广告学等

书名:传播学教程 别名: 作者:郭庆光 类别:教材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定价:¥32.00 开本: 装帧: ISBN:978-7-300-11125-4 语种:简体中文
传播学教程介绍
《传播学教程》是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庆光。本书主要论述的重点是大众传播,是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出版等有关专业的教材。《传播学教程》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传播学,全书共四篇十五章,有很强的知识性,科学地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传播学的实质、人类传播类型、传播模式和传播技巧,适合传播学、信息学、新闻学、广告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运用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注重概念的明晰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领域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分析和梳理,从而色勒出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由于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公关、出版等有关专业的学生,书中论述的重点是大众传播。本书已更新到第二版。

基本介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93页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

·ISBN:7300032885

·条形码:97873000328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二、传播与信息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

二、信号与象征符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什么是意义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第七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

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念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

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

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

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

二、问卷设计

第三节内容分析法

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

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

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第四节控制实验法

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

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

后记

……

作者介绍

郭庆光,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受国家公派赴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留学,1987年获社会学(B新闻学)硕士学位;1992年博士学位课程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97年任新闻学院副院长,1999年至2005年任院长,2009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目前兼任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考委新闻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网络协会监事长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学理论。

后记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对传播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根本机制进行探讨和阐释。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开始,人类从未放弃过对传播的研究。

这些对传播现象的研究促成了现在一门显学的诞生——传播学。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传播学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中叶,传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在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以及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专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技巧、信息应用及其规律的学科。传播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按照威尔伯。施拉姆的说法,传播学就是一个“公共汽车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都可以在这里上车,也可以随时在这里下车。因此,传播学实际上存在于各种学科对于社会传播现象的研究之中。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传播学传人中国以后,我国的传播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新闻学的改革。现在,新闻学、传播学(又称新闻与传播学)已是我国的一级学科。目前,在我国的近两千所高等学校中,大约有1/3左右的高等学校开设有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的课程。这种现象虽然可以说明我国新闻与传播学学科的快速发展,但是它掩盖了两种不利于我国新闻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现象:其一,新闻学理论的传统化现象十分严重,影响着新闻学的发展;其二,传播学理论的西方化现象严重,虽然也有一些高校编写了传播学类的教科书,但是,基本上还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施拉姆编写的西方传播学奠基人的观点综述的“小册子”的“体系”。施拉姆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很会从事研究工作,他科学地借用前辈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建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贡献。但是,施拉姆建立的传播学的环境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战争”。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