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广西永福县堡里乡一位家长向媒体反映:2015年秋季学期,堡里中心小学将该校和三多、拉木两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按成绩划分,成绩最差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其中,最刺痛家长们神经的,是“学校把这个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备代课老师,像是抛弃。”不过,校长阮家成说,“学校把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到一个班,并不是抛弃,而是为了因材施教。”
不论拿出什么理由,将义务教育阶段成绩最差学生划分到一个班级,组成“学渣班”,并故意配备代课教师的行为,都难以掩盖对学困生的歧视。同时,这更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中有关保证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尤其禁止划分重点班、普通班等等的规定。
实施基础教育而竟然大搞成绩排名、成绩比拼,极可能是一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评估机制在跑偏,从而对辖域内学校工作形成误导,这似乎更值得警惕。
在中国教育领域仍然存在“抓尖子就是抓主业”“只要有一个孩子成大才,本校教育就成功”的思维现象。这种思维的产生可能还是和钱相关。对于学校而言,只有学生成才成名,进入名牌大学,学校名声大振,生源和教育经费才有充足保障。而尖子生的成材概率显然更大,学校一般会对其重点培养,甚至采取“特护”措施。当然,它也与小学校长这个“一把手”的教育思维相关。这个方面反映的问题是,中国教育职业化还必须往基层推进。因为在中国一些地方,中小学校长并非教育界出身,而是由其他行政岗位调任。如此一来,学校教学的功利思维或会更重。
一个戴着“差生”标志的小学生,整日求学于一群戴着“优生”标记的同学之中,整日承受着老师、同学异样的目光,其背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大于其心理承受力。在如此重压之下,虽然也有知耻而后勇者出现,但更多的学生恐怕会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在这种标签思维的影响之下,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同学友谊可能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所谓的优生可能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所谓的差生,这样当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及基石,要能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就是在学校里面,也不能形成对部分学生的歧视与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制造教育不公的责任人,更要加强惩治力度,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沐浴在温煦的教育阳光下。
学校设立“学渣班”,是对上级政策的违背,是对学生权益的侵犯,更是对因材施教的讽刺,有关部门还真是应该好好查查,别急匆匆地抛出个调查结论为学校“做主”,以免到时候也打了自己的脸。
“学渣班”老师在台上讲课,几个后排的学生用自制设备炒菜,大家轮流带烹饪材料、酒精、食用油,最后连女生也加入炒菜队伍。
网友评论炒菜也许正是这孩子尚未为人发现的特长爱好。学校、老师应该做的是引导这些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尽可能去发挥所长,而不是以分数高低当作唯一标准,盲目去给他们贴标签。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