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张谦宜

清朝著名诗人

  • 中文名:张谦宜
  • 别名:号山农.字絸斋
  • 所处时代:清朝出生日期1650年
  • 出生地:胶州城水寨
  • 去世日期:1733年
  • 民族:汉族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职业:经学家、方志学家、文学理论家、古文家和诗人
  • 代表作品:絸斋诗集、尚书说略
  • 张谦宜介绍
    张谦宜(1650—1733)胶州城水寨人,清朝著名经学家、方志学家、文学理论家、古文家和诗人。名张庄,字谦宜,一字稚松,絸斋,号山农、山民,晚年自称山南老人,以字行世。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工诗、出入香山、剑南之间。有《亲斋诗选》。松山张姓后裔,胶州城水寨人,晚年迁居今属胶南南乡松山子,出身于学问世家。著有《絸斋诗集》《尚书说略》等。

    人物生平

    张谦宜出身于学问世家,自幼深受家庭熏陶,加之天分极高,少年时代便“以诗名负其雄才推到一世”;中年博览群书,“尤潜心宋儒性理之学”;晚年考中进士,做过康熙四皇子胤禛的老师,本可以做官,因痴迷于学问,故闭门潜心著书。为此,康熙赐其“山东学究”匾额。张谦宜著作很多,除当世编辑成集外,“未及纂录者凡数百卷”。他的著作内容包括经史、地理、诗文、理论、方志、谱牒、传记等,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在山东胶州学者中首屈一指,在明清山东学者中也少见。

    康熙发现他很贫穷,就想让他发点外财,便将一位贪官逮捕了,并声称只有四阿哥的师傅讲情才能释放,那意思明摆着是让张谦宜揩点油水。贪官的家人立即携着千两银票去雍王府拜见张谦宜。一进屋,张谦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来人把银票递上去,并说明原委。张谦宜眼不离书,把银票用袖子拂到地上,说了声“该杀”。康熙知道后,叹了口气道:“唉,这个山东学究真乃书呆子!我原想让他做几年官,看来确实不是做官的料,就让他教一辈子书吧。”于是,康熙召他入殿,鼓励了一番,又送他不少礼品,然后让他回家教书。张谦宜听说让他回老家胶州,竟高兴地向康熙连磕三个响头。

    康熙死后,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是为雍正。雍正登基后,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张谦宜,如果不是他当年严格要求,使自己学到了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怎么能胜出众兄弟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呢?他下诏让老师进京做官,也好享几年荣华富贵。远在胶州的张谦宜听到雍正要召他入京的消息,吓得心惊肉跳,以为是自己当年对四阿哥要求太严格,现在学生当了皇帝要治老师的罪,便在当天夜里吞金扣子自尽了

    个人履历

    张谦宜考中进士后,在礼部谋了一个闲职。他是一个老学究,把心思全用在著书立说上,根本不留恋官场。康熙见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便请他做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老师。张谦宜执教甚严,不避权贵,视皇子如平民。一次四阿哥读书不用功,被他毫不客气地以跪砖顶碗处罚。这事传到康熙那儿,龙颜大怒,怒斥道:″我儿子学为天子,不学亦为天子!″这位来自山东胶州的老先生只认死理,竟触龙颜反驳道:“学为尧舜之君,不学为纣桀之君!”康熙心里虽然恼火,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老学究说的不无道理,只好拂袖而去。

    张谦宜,隐居不仕。著述涉及经、史、子、集四部,主要有《四书广注》《尚书说略》《张氏家训》《絸斋诗谈》《絸斋论文》等。国家图书馆藏乾隆二十四年(1759)法辉祖刻《絸斋诗选》二卷《补遗》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百六十三册;《絸斋诗谈》八卷二百一十四条,收入法辉祖乾隆二十三年刻《家学堂遗书二种》,今收入《清诗话续编》;《絸斋论文》六卷收入《家学堂遗书二种》,今收入《历代文话》。另辑有《胶州文钞》一卷,现存山东博物馆。

    个人作品

    《亲斋诗选》二卷,《四库总目》《四书广注》《尚书说略》《张氏家训》《絸斋诗谈》等传于世。

    参考资料

    [1]张谦宜诞辰370周年纪念活动在胶州举行.今日头条. [2021-4-2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8月8日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