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东方主义

研究东方各国历史文学的总称

  • 中文名:东方主义
  • 外文名:Orientalism
  • 性质:原是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
  • 属性:偏见性的思维方式
  • 东方主义介绍
    东方主义,原意是指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研究,亦可译为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东方的模仿及描绘,也可以指对东方文化的模仿及描绘。

    起源

    基本解释

    “东方主义”(Orientalism)或译为“东方学”,原是研究东方各国的历史、文学、文化等学科的总称。萨义德认为它是一种西方人藐视东方文化,并任意虚构“东方文化”的一种偏见性的思维方式或认识体系。“Orientalism”本质性的含义是西方人文化上对东方人控制的一种方式。

    20世纪以来,用东方主义形容西方对东方的研究是有负面意思的,大意是指该研究者抱著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及带有偏见的理解。

    在“西方”的知识、制度和政治/经济政策中,长期积累的那种将“东方”假设并建构为异质的、分裂的和“他者化”的思维。在一些激进作品中,东方甚至被认为是西方的对立面;即将所谓的“他们”(They)表现成“我们”(Us)的反面。

    对东方主义最具影响力的批评莫过于爱德华·萨义德,他用福柯的话语概念考察了东方主义,并试图阐明权力如何通过话语起作用、权力如何产生认识,以及关于“东方”的认识本身如何表现了社会权力关系。

    近古以前欧洲人所说的东方主义中的东方,指亚洲等地,包括欧洲人所指的近东、中东、远东地区,甚至包括俄罗斯和原来的东罗马帝国。中国称东方文化圈则指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而在当代英语中,东方(Oriental)一词狭义上也主要指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地区,不包括印度、西亚等地区,比以前所指的范围小。

    萨义德

    萨义德于1978年在他富有争议的名著《东方学》里清晰表达并宣扬了这个观点,以伊斯兰研究为中心分析欧洲的东方学,有学者总结萨义德的观点如下:“萨义德曾以伊斯兰研究为中心分析过欧洲的东方学,他把这种学问视为一种根据东方在欧洲西方经验中的位置而处理、协调东方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东方成为了欧洲物质文明和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欧洲自我得以建立的它者。

    对于欧洲而言,东方既不是欧洲的纯粹虚构或奇想,也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被人为创造出来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蕴含着漫长历史积累下来的物质层面的内容。”批评这种学术传统以及一些现代学者,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Bernard Lewis教授,和文明冲突论学者,耶鲁大学教授亨廷顿博士。

    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属于西方建构产物,旨在为东西建立一个明显的分野,从而突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而在法国和英国要让东方国家如阿尔及利亚﹑埃及﹑印度成为殖民地的时候,这种思想形态便在政治上有利用价值。

    萨义德认为,这种建构及论述,与那些国家的真实面貌几乎毫无关系。即使西方人要重新认识东方,他们大都跳不出这种论述的框框。

    特点

    持偏见态度的人被认为是时常有意无意地抱着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及带有偏见的理解。东方主义的描述性表达无一例外地将地中海以东各国家社会的多种生活进行了对象化、本质化和刻板印象的方式处理。对立化的表现有:

    1. 敌视(the xenophobic):专注于他者的威胁性和可憎性(如暴君、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等,东方男性成为堕落无耻且被妖魔化的对象)。

    2. 异域(the xenophilic):关注他者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如闺房、面纱、艺妓等,东方女性被描绘成为放荡、被动且颇具异域风情)。

    流行原因

    当今全球性旧殖民制度虽已基本结束,通过武力进行领土征服的殖民主义活动已经停止,但是通过文化霸权在思想上征服第三世界以攫取资源,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奴役的后殖民活动却有增无减,新的“殖民主义者”通过文化霸权牢牢地统治着东方(第三世界),奴役着东方人。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9月10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