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郑虔墓

郑虔墓

  • 年代:唐-清
  • 郑虔墓介绍
    郑虔墓位于大田镇白石村金鸡山麓。郑虔(?-746),字若齐,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西部)人。为首任广文馆博士,官终著作郎。能诗善画并擅书,被唐玄宗誉为“三绝”。晚年受安史之乱牵连,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在台州设学馆,行教化之责,为台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不少贡献,在台八年卒。郑虔墓初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年久圮,清同治年间其后裔重建。现墓1956年经郑氏后裔重修。墓面石宽2.1米,通高1.66米,刻“唐广文馆博士号若齐讳虔郑公暨夫人郭氏之墓”。墓左侧尚存望柱一根,系旧墓遗物。

    简介

    郑虔墓占地面积约四百平方米,整个墓区由墓、墓坛、碑亭和通道组成。墓坐落墓区的上首,依山面东。墓面高1.66、宽2.1米,上题“唐广文博士号若齐讳虔郑公暨夫人郭氏之墓”。墓面两旁立有方形莲花望柱,墓额镌“台教正宗”四字。墓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至明代尚有墓地范围及管理的记载。历代曾经多次修缮,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台州知府刘璈又重修此墓,并撰写神道碑,即《唐广文公碑》立于墓前。据清《台州金石志》所言,原墓题“唐广文郑公之墓”七字正书。1956年,台州各县郑氏后裔曾予以重修。今墓系1990年由文物部门进行重修,有墓坛三道,墓保持原状;第一道墓坛上新建高4.5米的仿唐碑亭一座,名“若齐亭”。亭内立有中国唐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师大教授霍松林所撰写的郑虔墓诗碑,亭两侧则分立文物保护碑与清同治九年(1870年)台州知府刘璈所撰的神道碑。1997年,墓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

    郑虔墓前有一座别致优雅的四角石亭,是以郑虔字命名的“若齐亭”,亭名为临海市博物馆馆长徐三见所书,亭联“三绝诗书画,盛唐群彦推盟主;一官归去来,台人百世沐春风”系南京师大教授金启华撰、阮苓书。亭内有碑,碑文正面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三绝画诗书”,背面是中国唐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等来临海考察郑虔史迹时所写的诗:“五州硕彦拜孤蚊,远谪犹垂不世勋。忧国竟遭廊庙弃,化民终见蕙兰芳。一杯难觅苏司业,三绝宜追郑广文。莫叹才名误贤俊,甘棠常护海隅云。”

    亭左侧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台州太守刘璈撰写的墓碑,高165厘米,宽70厘米,厚7.5厘米。碑文共389字,开句就写道:“台阻山水为郡,汉唐以前,礼教不通于上国,盖夷俗也。自公以广文谪此邦,官司户,毅然以兴教,易风俗为已任。”接着以缅怀的心情叙述了郑虔居台8年,客死临海的不朽一生。亭右侧为临海市人民政府1988年4月15日立的文物保护碑。

    亭旁上台阶便是桃、李、青松、玉兰、雪松等名花异木,生机盎然,墓旁山上,青松翠柏,郁郁葱葱,象征郑虔所培养的学生已桃李满天下。再上一台阶便是祭台了,墓中额刻“台教正宗”四字,两旁立莲花柱,墓面题“唐广文馆博士号若齐讳虔郑公暨夫人郭氏之墓”,分六行竖写,下款为1956年3月6日,六邑裔孙重修。墓右侧有望柱,形物古朴,为旧墓遗物。

    生平

    郑虔,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书画家,墓在临海市大田街道白石村金鸡山东麓。

    郑虔(685—764年),字若齐,唐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人。其工诗、善画、擅书法、爱弹琴,初为朝廷协律郎。平时经常收集时事轶闻,并写成文章八十余篇。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有人偷看了他写成的文稿,向朝廷告密,说他私撰国史。郑虔赶紧焚烧书稿,可还是被贬谪出京城,一去十年。天宝九年(750年),被召还京师,唐玄宗爱其才,特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他善画山水并擅长书法,但苦于缺少纸张,就每天前往慈恩寺,在寺里贮藏的干柿叶上练习,时间一长,几屋子的柿叶竟然都写遍了。郑虔曾手书自己做的诗,连同画作一起献给玄宗,唐玄宗看后颇为赞赏,亲题“郑虔三绝”。郑虔由此闻名,遂迁著作郎。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次年,为乱军掳至洛阳,硬授水部郎中。郑虔称病推脱,还偷偷打报告给流亡中的唐王室表忠心。可是叛乱略平、唐王室回到长安之后,他还是和同样善画的张通、王维一起被关在宣阳里,听候处分。至德二年(757年),被贬为台州司户参军。至临海后,郑虔以教化后进和启迪未闻为已任。不但创办学馆,选取民间子弟进行文化教育;而且大而婚姻丧祭之礼,小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身传言教。使临海和台州的文化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卒后,临海人民将其礼葬于城东白石岙金鸡山。并以其所居地命名为“若齐巷”,又立祠以祀之,名“户曹祠”,亦称“广文祠”。

    郑虔墓经1989年整修后,墓区占地400平方米,修有700米长简易车道,墓前原有清同治刘璈撰神道碑(现移存纪念馆)。墓坦分三层石台,饰有石栏,上台“台教正宗”四字下墓面刻“唐广文博士若齐公讳虔之墓”,墓侧一望柱,形制古朴,似为原墓遗物。清《台州金石录》有记。底台建有仿唐石亭——若齐亭,亭内立1990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郑虔史迹考察团诗碑,由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代表全体团员撰诗并书。

    相关研究

    洛阳出土的郑虔墓志,引发了郑虔葬在台州还是洛阳之争。

    洛阳研究者认为郑虔墓志对郑虔的世系、官职、品行、子嗣、卒年、丧葬及其夫人王氏的生平等,介绍得都很清楚,不仅弥补了史书关于郑虔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史书对郑虔记载的错误之处,还使人们对郑虔最终葬于何处有了新的认识。墓志记载,郑虔为荥阳人,因其“精心文艺,克己礼乐”,20岁左右考中秀才,后考中进士。他“工于草隶,善于丹青,明于阴阳,邃于算数,百家诸子,如执掌焉”,所以“家国以为一宝,朝野为之三绝”。唐玄宗非常欣赏郑虔,曾专门为郑虔设置一所供官宦子弟读书的“广文馆”,任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传授学问的教师),当时有人称其“郑广文”。此外,郑虔还做过著作郎等官职。安禄山起兵叛乱,将郑虔劫持到洛阳,硬授给他“兵部郎中”和“国子司业”官职。唐朝平定叛乱后,郑虔被贬为浙江台州司户参军。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郑虔病逝于台州官舍,时年69岁。

    而台州相关研究者则认为郑虔葬于临海,其子彧、稷附葬,墓为郑氏子孙世代相守。每逢清明时节,台州六县后裔均派代表前往扫墓,并在郑广文祠举行祭祀活动,历代相传至今,今白石岙仍生活着守墓后人。宋以来,台州地方官吏文人亦不忘其教化功绩,修祠、祭祀、吟诗、撰文、襄助等纪念活动,不乏善举。1997年,郑虔墓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别为“古墓葬”,年代为“唐~清”。郑虔终于台州,葬于临海白石金鸡山,子孙世为台人,并为台人世代纪念,郑虔墓在临海,当确定无疑。洛阳方面仅凭一出土墓志,而无其它有力的史实佐证,应归属于“衣冠冢”较为妥当,且符合历史原貌。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