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金派

越剧旦角流派

  • 中文名:金派
  • 特点:音色圆润,味浓情挚
  • 行当:旦角
  • 创始人:金采风
  • 代表剧目:《盘夫》、《碧玉簪》等
  • 金派介绍
    金派是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擅长青衣花衫并兼演花旦的金采风是一位风采别具的性格演员,她的唱腔继承袁雪芬流派,并吸收了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音色圆润,味浓情挚,自成一格。

    艺术特色

    金派脱胎于袁派,流派特点为秀慧端庄、刚柔相济、发声饱满、音色嘹亮。她的唱,时而柔软委婉,时而激昂奋起,柔软中突显棱角,激昂时内蕴秀气,充分体现出不同角色的各种情绪。

    金派唱腔的主要特点为:

    一、秀慧端庄,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唱,质朴中有光彩,秀气中藏气度,给人一种秀美大方的感觉。

    二、刚柔相济。综其声腔二者全貌,可见她的唱,时而柔软委婉,时而激昂奋起,柔软中突显棱角,激昂时内蕴秀气,能揉刚柔为一体,相辅相成,较好地体现不同角色的不同情绪。

    三、发声饱满,音色嘹亮。金采风少年时便有金嗓子之誉,听其演唱,如银铃绕耳,大有声情并茂之感。

    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庄大方;咬字清楚,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她曾演唱袁派名剧《西厢记》、《祥林嫂》,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由此也可以看出流派继承、衍化的轨迹。

    金采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四工腔”,在音调板式、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譬如《盘夫》这出戏,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几乎每个越剧旦角演员都会演唱,有“女子越剧花衫鼻祖”之称的施银花在20世纪30年代便录制过唱片,非常流行。金采风的演唱,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剧中“官人好比天上月”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原来唱腔处理比较简单朴实,金采风将原来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腔·慢中板”,增加了唱腔的抒情性。唱腔主体部分八句主要吸收施银花的唱腔,但在“四工腔”唱腔中糅进了委婉的“尺调腔”润腔因素,显得更细腻优美。如果与施银花唱的这一段相比较,就会发现金采风的唱显得更细致、精美,感情色彩更浓郁。

    金采风的唱腔结构严谨,善于用不同板式和节奏、音调润腔的处理,细致揭示人物感情深处的波澜,表演动作和唱腔音乐紧紧相扣。《碧玉簪》也是越剧骨子老戏,其中的“三盖衣”是核心唱段。这段长达70句的大型唱段,以迟缓的“尺调腔·慢板”开头,后转入速度稍快的“中板”,又加入“男调板”,中间用叠句唱法描述紧张胆怯的情绪;第三次盖衣时,人物内心冲突达到高潮,在一声凄切的哭腔后,转入对定亲回忆的叙述性“清板”;到打四更时则转入急切的“嚣板”,最后一句以传统的“清板”落调结束。整段唱由慢而快,由快转散,生动刻划了李秀英善良的性格,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剧目

    金采风曾主演过《碧玉簪》、《盘夫索夫》、《彩楼记》、《梁祝》、《汉文皇后》、《西厢记》、《红楼梦》、《不准出生的人》、《龙江颂》、《三月春潮》等戏。[1]

    她的代表作《盘夫索夫》、《碧玉簪》,正是她在演出中经过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才焕发了新彩,并成为屡演屡新、日臻完美的保留剧目的。金采风也因在戏中塑造了两个典型,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流派传承

    师承金派的演员,上海有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浙江有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张明慧,江苏有樊建萍等。[1]

    参考资料

    [1]越剧流派艺术—金派——CCTV戏曲频道.[2019-07-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