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范派

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

  • 中文名:范派
  • 代表人物: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等
  • 创始人:范瑞娟
  • 出现时间:20世纪中期
  • 范派介绍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范瑞娟十一岁进“龙凤舞台”科班,先学花旦,后改学小生,由于刻苦用功,加上嗓音条件好,很早就显露艺术才华。1938年1月来上海后,广泛吸收各种艺术营养,勤学苦练,练就较为宽厚的音色。在唱腔和表演上,她继承了越剧前辈小生竺素娥的朴实的风格,并博采众长,尤其是学习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的运腔特色和唱腔因素,融化于自己唱腔之中。她能自如地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简介

    创始人

    范瑞娟,浙江嵊县东乡黄泽镇人。由于家境困难,1935年3月,她听说镇上戏班招收学徒。马上赶去报了名,进了龙凤舞台。开蒙师傅黄炳文教她第一个戏是《一女换太子》。她学成的第一个戏是《失罗衫》,接着又学了《玉如意》、《碧玉簪》、《杀妻救主》等戏,随即随科班到绍兴一带演出。1937年,13岁的范瑞娟已成为龙凤舞台的佼佼者,挂了头牌。

    范派来历

    1939年,范瑞娟与尹桂芳搭档,两人同住一个房间,早起一同练功。平日一同练毛笔字,尹大姐还主动地把“行头”借给她。这期间,范瑞娟演出了《玉连环》、《孟丽君》等戏。在上海初露头角。1941年,范瑞娟与竺素娥、邢竹琴合作,更显示了精湛的表演技艺。1942年下半年,范瑞娟终于正式挑起头肩小生的重担,在越剧舞台上红起来了。

    范瑞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许仙、韩世忠、李秀成、文天祥、岳飞等包括才子、书生、历史人物等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塑造的梁山伯,更深得观众喜爱,梁山伯的形象已家喻户晓。1953年,她与袁雪芬主演的《梁祝》,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第二年,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获得音乐奖。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他打电报把正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电影节的范瑞娟叫到日内瓦,会见了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卓别林高兴地对周总理说:“她的梁山伯演得好。”1945年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时,她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首创了越剧[弦下调],为越剧音乐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瑞娟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热情内涵,旋律华采,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演唱时从不追求单纯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于深入开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

    范瑞娟戏路极宽,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演绎得温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塑造得铿锵刚韧。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

    范瑞娟创立了越剧流派中的“范派”艺术。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为“范派”。

    她与琴师合作,大胆吸收京剧[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越剧的声乐艺术。

    特点

    代表人物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琦、邵文娟、筱一峰、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韩婷婷、成美华、陶雁、王柔桑、斯钰林等。

    范派特色

    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揭示各种人物的情感,曲调显得华彩而有气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过对唱句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的末尾“祝英台”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人物绝望的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范派[弦下调]旋律性强,曲调抒情悠长,作为[弦下腔]的首创者,范瑞娟不断创新,拓展这一曲调功能。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感情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弦下腔],创腔和演唱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法。如《单恋》中“霍姜妻永别了”这一段,音调悲凄,唱腔结构严谨而有层次,整个唱段中三次出现“霍姜啊”呼唤名字的唱,以不同的音乐处理细致展现了人物感情的变化。[弦下腔]一般擅长表现低沉、哀怨的情绪,范瑞娟通过探索使其同样能表达欢乐的情绪。如《宝莲灯·对月思家》这段[弦下腔],则吸收了[四工腔]明朗流畅的因素使其显得明快而欢畅,且富有喜剧色彩,加上唱词是长短句格式,在节奏上又作了多种变化,音乐节奏显得更加活跃。在《孔雀东南飞》中“人去搂空空寂寂”一段,采用了由慢而快的安排,以[慢板]开始行腔深沉,情意切切,中段转入[快中板],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明快流畅的曲调,表达了人物盼望妻子的急切心情;最后采用了[一字板],节奏果断坚定,表现了焦仲卿对母亲无理威逼的反抗情绪。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2年11月17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