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崇圣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51米),进深五间(27米),重檐庑殿顶,金丝楠木柱,地面墁金砖,为“九五之尊”的皇家建筑。清雍正、乾隆时期曾大修,更换成黄琉璃瓦顶,重绘金龙彩画。到清乾隆时期,殿内供奉主祀三皇五帝、历代帝王188人的牌位。殿前月台,东西27米,南北15.5米,东、南、西三面有石护栏,南面三出陛,中为云山纹御路,东、西各出一陛。
进景德门向北,是历代帝王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院落正中,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据《大清会典图》附图,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栋梁五彩,崇基石栏。南三出陛,中十有三级,左右各十有一级;东西一出陛,均十有二级。景德殿与御碑亭覆瓦原为绿琉璃,乾隆二十九年改为黄琉璃。
主建筑:景德崇圣殿。祭拜历代帝王的地方,内供188尊帝王牌位。
景德崇圣殿之名,寓意为“景仰德政,崇尚圣贤”。它的建筑,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柱、梁、瓦、彩画等各对象上,都显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只有宫殿、陵寝和皇家御准的建筑才能使用这种形制。景德崇圣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天子的“九五之尊”。每个由宽深两个方向的4根柱子包围的空间叫做一间。间,不是尺度概念,它是建筑平面上的最低单位,建筑物大小就依间的大小和多寡而定。从商代遗址和汉代明器来看,中国早期建筑的开间大多为偶数,正中间必定是柱子,人只能从一侧进出。于是,后来逐渐改为单数。九间是等级最高的。
它的屋顶是重檐庑殿式,它的瓦是黄色琉璃简瓦。它的柱子由60根楠木组成,它的彩画是金龙和玺。
殿内悬有乾隆帝的御联和匾。匾上有“报功观德”4个字。
殿内分七个神龛位,总共供奉178名历代帝王的牌位,牌位赤底金书。
正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月台。东、西、南三个方向有石护栏。台基南面三出陛,中有御路。
景德崇圣殿整体建筑显得凝重肃穆,巍峨庄严,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景德街”牌楼原立于北京历代帝王庙门前景德街两侧,在一百多年前,从大门道马路对面的影壁,还有东西两侧的高大牌楼,组成了一个禁区。平常日子是不准进入的,唯有春秋两个祭日,当朝皇帝或由他派遣的官员前来祭祀的时候,才有人出入。
1945年因影响交通被“拆卸”,构件予以保存。随着新首都博物馆的建设,历代帝王庙“景德街”牌楼得以重新利用。此“景德街”牌楼2005年利用原保存基本构建。
屋脊通常有垂脊和戗脊。因此脊兽也有垂兽、戗兽和走兽。
从汉代的明器上就已发现脊兽的应用了。宋代以后,垂脊兽头已成了不可缺少的构件。至明清两代,垂兽的形象更为生动逼真。
民间称之为“小跑”的走兽,出现比较晚。隋唐建筑上还未发现走兽,宋代有了,但不多。从《清明上河图》里几十座建筑上也很少见到走兽。宋代编撰的《营造法式》里倒有规定:官式建筑的垂脊端用垂兽,戗脊端用仙人,再施蹲兽。清代的走兽,无论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都发展到最为完善的程度。《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规定:走兽应为单数,最多安置11个。走兽的数量,一是跟建筑物的等级有关,二是跟建筑物的体量有关,而体量又跟瓦的大小形状有关。
等级较高的琉璃瓦岔脊上,在走兽最前端的是仙人,仙人骑在鸡背上。在宋辽金时代仙人的位置是傧伽或力士。仙人脸上有三鬃长髯。相传他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愍王。由于他昏庸无道,便让他处在屋角的顶端,如再前行就会跌下地,寓有“悬崖勒马”、“走投无路”的警戒之意。仙人身后的走兽依次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麒麟(或狻猊)、七牙鱼、八獬豸、九吼(或斗牛)。最后一个走兽叫行什,因为从龙算起,它排在第10位。
“小跑”安在角梁上,它的作用是保护角梁的构件不致糟朽,同时增加美感。
富顺文庙位于四川自贡,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
道光十六年(1836),富顺知县邓任坤决定重建文庙,并与当时富顺县第一大财主、贡生肖永升商议。肖永升当即表示:为了保住富顺“文章风水”,愿尽儒生之责,独肩重建文庙之任。于是雇工请匠,立即拆除文庙,特派专人前往山东曲阜县,通过任县令的富顺进士张震,取回建筑文庙的规制图纸。又从雷波、马边运回巨木,从江西景德镇定制琉璃瓦,共费资三万六千,历时四年,于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名宦乡贤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逾旧数倍。共占地10余亩,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庙正面为一带红墙,上塑“数仞宫墙”4个大字。左右有2门,曰“圣域”、“贤关”,非祭祀不开。进门为泮池,池上架桥三座;中为九龙桥,不通行,左右便桥,为祭祀过道。池左右有2门,曰“礼门”、“义路”,为平日出入之门,分别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池后为石坊“棂星门”,有3孔通入,坊宽22.4米,高12.65米。再拾级为“明伦堂”-即戟门,左右为“更衣祭器所”,戟门后有广场,场后有“日月坛”,中为九龙镂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台。台后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高35米,为明清时期典型斗拱结构,画栋飞檐,精巧华美,脊龙昂首,跃然欲飞,琉璃金碧,映日生辉,壮丽凝重,古色古香。殿后有一院落为“泮宫”(“泮宫丹桂是富顺八景之一)。再往后,是“崇圣殿”,左右有“龙池”、“风穴”,清泉常满,大旱不涸。壁间在乾隆时镌有石刻”龙池“、”凤穴“,笔力遒劲,近代罕见。崇圣殿隆起的坎上建筑是孔子之”寝宫“。寝宫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为石刻),情地金书孔子像,系唐吴道子所画,从曲阜拓回。左右廊庑,先后曾作生员学舍、县教谕署及名宦乡贤祠。
富顺文庙有一物值得一书:崇圣殿房顶正脊塔式宝鼎内,有一黄色琉璃质的“裸体童人”!站在院子里用肉眼看不见,须用大倍数的望远镜才能看清。此童人为男性,从男根的发育程度看,应为十三、四岁,男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大概有二、三十公分高。我请教过专家,也查过资料,都找不出庄严庙堂安放裸像的依据。据我分析,裸像应该是工匠们对主持修庙的学政、县令一类的文官搞的一个恶作剧。可能是文官们太颐指气使,不把工匠当人,工匠们一生气,就把这么个裸人放在圣人他爹的房顶上,让那帮眼睛长在脑门儿、只会做几篇八股酸文而无真才实学的文官们,朝光屁股男孩叩头!崇圣殿建于明朝,裸男像是最近对大殿大修时发现的,这个玩笑一开就是三、四百年!
http://bbs.jinghua.cn/viewthread.php?tid=12189
http://www.lddwm.com/2006/1-4/125312.shtml
http://www.lddwm.com/2006/1-12/113232.shtml
http://www.bjlx.com/article/20065/22006516141747.htm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3月3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