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承启楼

福建省龙岩市土楼之王

  • 中文名:承启楼
  • 外文名:Chengqi Earth Building
  • 地理位置: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 景区等级:国家AAAAA级景区
  • 占地面积:5376.17m²
  • 承启楼介绍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47公里,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承启楼有“圆楼之王”的美誉,是永定客家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的组成部分,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深远。[1]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2008年7月,包含承启楼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承启楼

    承启楼

    承启楼,是高头江姓第十五世祖江集成(1635年-1719年)所建,明崇祯元年(1628年)破土动工。花了81年时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修建承启楼期间,在建楼夯墙时,天公作美,都是理想的好天气,为感谢老天帮忙,当地人又把它叫做“天助楼”。

    承启楼

    康熙年间楼主江集成的裔孙作过重新修建而更名为“承启楼。

    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

    建筑特色

    结构

    承启楼在高头乡高北村,4环,外环4层,全楼按易经八卦布局。日本建筑专家称之为“家族之城”。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楼梯4部,400个房间。

    整座楼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

    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

    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楼外为石砌门坪。楼后为2级石砌护坎,高5米,护坎平台为东西走向的村道。学堂坐落在楼后东北面,与楼外环相距约20米,高2层,长方形,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

    该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300余人。土楼之王——承启楼

    特点

    • 布局

    承启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外环卦与卦之间的分界线最为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

    • 外环

    承启楼外环楼最能体现环形土楼的建筑结构特点,结合了当地的地理条件,建造者创造性的使用中国建筑传统木构技术,并形成土楼这种特色的建筑形式。

    • 出檐

    承启楼屋顶面出檐也与传统的民居有所不同,环外楼靠外版筑墙的出檐距离约两米之远,这种出檐方式可以保证版筑墙不受雨水侵蚀。外环楼靠内部走廊上挑盖有腰檐,腰檐的作用是同外墙挑檐相同,这里起着保护木构件作用。

    • 梁柱与窗棂

    承启楼的梁柱结构的基本样式是传统民居中常见的步架式,但在步架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外环楼的内廊采用不着地悬挑的柱结构,内廊悬挑柱在檐口处与檩穿接,悬挑柱与护栏的中部、下部横梁结合,并与后部的步架结构形成一个牢固的框架体系。在靠近外环柱外部出檐的檩支撑于宽厚的泥土墙上,承启楼的这种结构方式,体现出闽西南人民的建造智慧。

    承启楼最有特色的窗棂体现在外环楼一层厨房(这里的厨房是指没有改变用途前的厨房)的木直棂窗上,厨房的窗采用的是木制直棂窗,棂窗没有窗扇,木直棂窗保证房间良好的通风与采光。直棂窗的下部空间作碗橱使用,形成与功能的结合。

    • 地面铺装

    承启楼各环的巷道大多有鹅卵石铺设成。二、三、四环房屋之间的通道与各环的巷形成T字形的铺设格局,T字形的水平方向是巷,T字形的纵向道路分成了左、中、右三个部分,中间的道路略宽,并用较为细小的鹅卵石镶嵌成道路的分界线。巷与各环交界,都有条形石料收边。承启楼二、三、四环随地势是由外环向内环逐步升高,各环地面铺装也是中间略高,因此,地面这种铺设方式结合当地降水特点,有利于雨水的排放与渗透,从而避免楼内积水。

    楼外为石砌门坪。楼后为2级石砌护坎,高5米,护坎平台为东西走向的村道。学堂坐落在楼后东北面,与楼外环相距约20米,高2层,长方形,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

    装饰

    承启楼外环楼外立面的装饰充分反映了闽西南地区人民质朴而自然的审美观,从而形成典型的土楼外部装饰特征。

    • 墙身

    承启楼外环楼的主体墙身采用的是取自于当地地表下方深层次的泥土作为建筑材料,采用版筑墙工艺,垒造出坚实宽厚的墙体,经过时间的洗礼,现存的承启楼外观显现出当时建造的痕迹、版筑墙房屋的肌理和细微的裂缝,表现出融入自然的朴实形象。

    • 墙基

    版筑墙的下部是大块鹅卵石砌成的坚实墙基,鹅卵石墙基保护版筑墙不受雨水的浸侵,并且在视觉效果上表现出肌理的方与圆的对比,是一种自然的质朴之美。

    • 包框墙

    承启楼主入口大门及立面具有土楼典型的装饰特点。大门及周边装饰由有两个层次的形式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外部巨大的软心包框墙,软心包框墙高约有三层楼,宽度约占三个开间,软心包框墙的第一层是平砖顺砌而成,色彩是暗红色;暗红色的砖墙向内是矩形收光的粉白墙面,在矩形白墙上部两角分别装饰有相互对称的卷草纹样,卷草纹的垂直尺寸约占白色墙面纵向长边的三分之一多,接近于黄金比例。粉白色矩形墙面的上部是用暗红色做的嵌套,嵌套内是黄色,上面由右向左书写楼名“承启楼”的黑色字样。粉白色墙体的下部中央是进入承启楼的主入口大门。

    • 门套

    大门的门套是用厚重的条状石料制成,并做了二层跌级处理,外层的跌级是矩形,内层的跌级上部是半圆形的样式,其形式具有简洁、有力的美感。在大门石材门套的外侧左右分别书写有楹联,右侧书写着“承前祖德勤和俭”,左侧书写的是“启后孙谋读舆耕”。承启楼外观形体上的窗洞主要集中在外环楼三、四层,窗洞形状排列成单纯的重复形式,窗洞外框都有白色收光的边,每个窗洞都对应着房间,窗洞的整体形式反映的土楼结构和形式的固有特征,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效果,并传递出地域性建筑的构图法则和一种紧密的节奏感。

    承启楼外观丰富装饰所表现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内涵,在视觉上表现一种粗犷与精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艺术效果。承启楼

    选址

    承启楼地处观音山脚下一片平坦区域,依山而建。

    承启楼的选址体现堪舆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中重要的原则之一“相形取胜”。“堪舆学关于聚落选址的最佳格局,可用六个字来表达,即:面山、背水、朝阳。堪舆学家关于建筑选址的问题,有一句话,前要照,后要靠”承启楼面南背北,遵循了“相形取胜”的选址原则。从闽西南的气候特点来看:承启楼的朝向一方面有利于采光与通风;另一方面保证土楼内部使用空间环境的舒适性,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观音山半山腰的观景台俯瞰,承启楼的东边是方形振成楼,西边是圆形乔福楼,承启楼处于二者中心。

    承启楼楼前是一片视野开阔的绿地,平坦的草地上嵌着鹅卵石子铺成的蜿蜒小径,其中一条较宽的小径,略偏于承启楼大门对应的中轴线,通向承启楼,开阔的草地更加衬托承启楼的气势。

    文化活动

    姑嫂夸楼

    关于承启楼,还有一个“姑嫂夸楼”的故事,话说在一个婚宴上,两年轻女子同一桌,都在夸耀自己家住的土楼有多大。一个说:”高四层,圆四圈,上上下下400间,你说我的楼大不大?“另一个说:”我住的楼像一座城,里面住有七八百人,我嫁这里三年了还认不了全楼的人,你说到底你的楼大还是我的楼大?“当她们清楚各自的楼名后,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原来俩人都住在承启楼,论辈份还是姑嫂呢!只因一个住楼东,一个住楼西,到今还互不相识罢了。

    主要展览

    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保护措施

    文物保护

    2008年7月,包含承启楼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11月16日,包含承启楼在内的高北土楼群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

    参考资料

    [1] 承启楼-龙岩市人民政府 · 龙岩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0]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