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江右

汉族中的民系之一

  • 中文名:江右
  • 外文名:The group of Jiangyou
  • 江右介绍
    江右民系,亦称为赣民系。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民系,江右民系内部有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主要分布于江西北部、湖南东部、鄂东南、皖西南的赣语区一带。江右民系以中原、赣江、筷子巷、瓦子角、瓦屑坝、抚河流域、吉泰盆地为起源和繁衍地,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

    民系概念

    江右不是行政上的概念,是地理、文化和民系上的概念,江右人也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江右人主要分布于江西北部、湖南东北、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即赣语分布的地方。

    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江西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常将赣语区的江西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的外省赣语群体)称为江右人,即江右民系。广义上说是指世居地、父母世居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祖籍地、户籍地、长久居住地、长久工作地在赣语区境内,被认为或自我认同为赣人的群体或个人。

    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如说粤语的广府民系、说赣语的江右民系等。20世纪以前,关于汉族差异性的研究非常少。20世纪30年代,广东学者罗香林意识到,汉族等庞大的民族会因为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逐渐分化,形成微有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为了描述这些亚文化群体,罗香林首创了“民系”这个词。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一带,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三,是江西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包括南昌市及所辖的南昌县、新建、安义进贤九江的湖口、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武宁、修水、彭泽瑞昌宜春市及所辖的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宜丰上高万载新余市及所辖的分宜萍乡市及所辖的莲花、芦溪上栗景德镇市及所辖的乐平;上饶铅山、横峰、弋阳、万年、鄱阳、余干;鹰潭市及所辖的贵溪余江抚州市及所辖的东乡、崇仁宜黄、乐安、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吉安市及所辖的吉安县、吉水、峡江、新干、永丰、泰和、安福、永新、井冈山、遂川、万安。

    迁徙史

    上古时期江右大地曾经有过“干越国”和“艾国”等非华夏族国家。史载干越国在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其中心地带位于今余干一带,而艾国则位于今修水、武宁一带,后其被楚国并吞。至春秋时代,江右大地经常被称为“吴头楚尾”,是因为江西曾迭为吴、楚、越国的争雄之地。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公元前223年秦灭楚,设置九江郡

    南北朝时的江右地区的原住民被称为“傒人”,如果要区分的话,则两湖人被称为“伧”,江右人被称为“傒”。《余嘉锡论学杂著·释伧楚》说:“永嘉丧乱,幽、冀、青、并、充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者。……其地多中原村鄙之民,与楚人杂处,谓之‘杂楚’。吴人薄之,亦呼‘伧楚’。别目九江、豫章诸楚人谓‘傒’。而于荆州之楚,以其与扬州唇齿,为上游重镇,独不受轻视,无所指目,非复如东渡以前,统骂楚人为伧矣。”

    清同治《醴陵县志》:“洪武初召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据近人统计,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茶陵县志》:元至清代,境内人口迁徙频繁,据66部族谱记载,其间自赣、粤、闽、浙、皖等地入迁,衍为宗族的有30姓。”其中赣也是排在首位的。江右移民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赣语。因为江右移民主要集中在湖南东部,当时的湘东本就地广人稀,移民又是批量聚居,他们的母语得以保存下来,湘东由北而南狭长地带的赣语区也就由此形成。毕竟处于湖南境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湘语已经在湘东赣语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又使得今日湘东赣语与江西境内赣语差异不小。[1]

    重要城市

    江右民系聚居的重要城市有南昌、抚州、吉安、宜春、新余萍乡浏阳等。

    江右文化

    江右文化,即赣文化

    近代以来,新淦出土的青铜鼎、余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出的古剑古扇这些在江西现已出土的文物表明,江西或许在殷商时期,就应经拥有了一个独立于中原的文明体系!而现在赣文化的研南昌

    究者们也普遍认为:赣文化的主轴是古越文化,她不断地融合了南下的中原移民带来的华夏文明,从而形成了江西特色的赣文化体系。赣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先秦古越文化-(融合中原移民后)魏晋傒文化-(再融合中原移民后)江右文化,赣文化在两宋到达其巅峰,这时期的江西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全国最顶尖的地位,更诞生了一大批如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这样的文化大家。

    到明代,凭借着南昌宁王的势力和赣人的聪慧,江西仍然是全国的领先省份之一,这是赣文化的另一个高峰。在两宋至明中前期这段赣人的黄金时代里,赣人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瓷器艺术,杰出的戏曲剧种弋阳腔,充满神秘色彩的傩文化,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以及科学巨著《天工开物》 ,佛学、道教、文学、哲学、画坛更是涌现诸多江西流派。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赣文化里最闪光最荣耀的一页,也是赣人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明中后期以后,赣文化开始逐渐衰弱。尽管如此,仍然诞生了如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这样的文化大家,更有着一批产生了相当影响的文化流派。现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均设有赣文化研究机构,南昌红谷滩新区的秋水广场有展现赣文化煌煌千年的赣文化长廊。

    豫章文化

    南昌,这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长江南岸赣江下游,土地广袤而肥沃,这里是赣文明最早的 发源地。煌煌千年,在此孕育而生。然而,探寻南昌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万年以前。相传,黄帝的乐臣洪崖来南昌西山掘井修炼,创制音律,洪崖井一时成了人们争往的胜地。南昌也得名“洪州”、“洪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全境属九江郡管辖;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令御史大夫灌婴率兵“渡江定郡地”,进驻南昌,次年灌婴正式设置豫章郡,从此,豫章一名成为古代江西的通称。唐初的滕王阁,气魄宏大,结构靓丽,登楼可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赞赏不绝。唐宋之时,南昌水路发达,商业繁盛。章江门外,滕王阁下,商船往来,日夜不息。诗人韦庄有诗为证:南昌城廊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明朝时期的南昌城,一度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南昌民间,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民彦: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说的就是当时南昌城的盛况。据史载,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亲临南昌,命都督改建南昌城,南昌城门由原来的十二座减为七座,城市的防守却更巩固了。

    改造后的南昌七大城门分别是:章江门(今章江西路与榕门路交接处)、惠民门(今船上路与南浦路间)、广润门(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交叉处)、进贤门(今永淑路、系马桩交汇处)、顺化门(今八一大道、儒子路交汇处)、永和门(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交汇处)、德胜门(今胜利路阳明路交汇处,八一桥旁),当时的南昌府管辖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及宁州,范围不会比今天小。南昌钟灵毓秀。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

    西汉至今,南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南朝名臣邓琬胡谐之,教育家雷次宗,唐朝隐逸诗人来鹄来鹏),小说家王定保,五代南方山水画的开山大师董源巨然北宋名相陈恕陈执中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诗人洪朋洪刍洪炎洪羽南宋宰相京镗、诗人裘万顷、词人石孝友赵善括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旅行家汪大渊,明代名臣胡俨张位姜曰广,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曲圣”魏良辅、理学家魏良弼魏良政魏良器兄弟、易学家章潢、享誉海内外的画坛巨擘“八大山人”朱耷、画家牛石慧、“三大医家”之喻昌喻嘉言),清代散文大家王猷定,《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曹秀先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鹬采、江苏布政史程焕采、山东巡抚振威将军程懋采三兄弟,近代音乐家程懋筠、法学家梅汝璈、中国植物学之父胡先骕、民国要员熊式辉、数学家曾炯京剧表演艺术家肖长华、画家黄秋园、诗人公刘、作家古龙等等。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毛泽东、郭沫若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2000年来,南昌一直都是赣文化的中心,来自江西各地的才子们在这里交融、创作,从这里走向全国,成就了两宋以来光辉灿烂的江西文化:徐稚下陈番之榻乃有千古美谈、黄豫章梦枕洪都创江西诗派、汤显祖仙居百花洲而作临川四梦、豫章社汇聚节义江西才子、东湖畔的“东湖书画院”开创江西画派、隐居青云谱的八大山人、弋阳两班入洪开派赣剧豫章十景绳金塔佑民寺、西山万寿宫、梅岭、古七门、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多少江西风流。

    临川文化

    “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临川才子”是“临川文化”的得意之笔。自古以来,临川才子之多向为世人瞩目。

    “临川文化”区内乐安流坑“千年古村”的“子男双封爵,文武两状元,参政代天子,师保五六人,一门十进士,两朝四尚书,进士五十二,知县四十多,乡举百六余,会解监元群,乡贤祀十二,秀才如繁星”的记述,就是临川才子涌现的生动写照。据有关资料统计,自宋而清,仅临川(抚州)进士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纪大奎李瑞清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等等,就是临川(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抚州不仅文化名人多,而且档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几占三分之一。“宋词四开祖,临川有二晏”,“唐宋八大家,曾巩、王安石”,“江南四才子,陈、罗和章、艾”。“江西诗派”前期25人,临川有谢逸、谢过、汪革和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尧节。全国两宋词人867人,江西为153人,而抚州就占44人。特别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伟大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明代剧坛伟人汤显祖等,不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且赢得了世界性的崇高声誉。

    庐陵文化

    吉安,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乡;吉安,是古代江南的佛教发祥地;吉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生产中心基地;吉安,是长江中下游的青铜王国。。。

    以大文豪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等为代表的2855名进士、18名状元,绘就了"隔海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绚丽画卷。

    婚姻习俗

    封建社会,男女婚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没有自由结婚的权力,一切由父母包办,按封建礼俗进行。经过议婚、订盟、纳彩、登龙而后结婚。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家庭和男女双方本身的情况,向对方详细介绍。如双方父母同意,媒人便把女方的“年庚”用红纸书写,交给男方,男方父母将“年庚”置于祖堂神台下压搁七天,如无发生意外不吉利的事,便请算命先生和男方的“年庚”对照,双方八字不会“相克”,父母认为合适,就初步定局。通过媒人洽谈,双方将聘金、酒礼、妆奁议定后,即行订盟。订盟一为明订,即男方办礼物(鸡、鸭、猪肉、海味、聘金、酒礼、衣料等)送往女方,女方接受礼物后,回给男方“允盟帖”和赠送少量礼物叫“换帖”;另一种叫暗订,比较简单,不换帖,男方只备办部分聘金和少量礼物给女方,女方则回赠几件菲薄的东西。有的男方办一、二桌酒筵,请直系血亲赴宴,以示婚事订定。定亲后,男女双方可以来往。订婚后,男方把双方议定的彩礼,用正式礼帖由媒人送往女方。男方将择定的结婚日期,用红帖随同聘金、酒礼等各种彩礼,一并送到女方;女方同意后回给男方“允期”红帖。男 双方积极准备婚嫁事宜。

    城区在结婚前夕,由媒人陪女婿到岳丈家上门。办食匣礼物一担,有的坐轿子,擎一对高照前往,岳丈家设酒宴款待。女婿先谒祖先,后跪拜岳丈、伯叔等长辈。受拜者要赠红包给女婿,称“见面礼”。在择定的结婚日,男家张灯结彩,贴红对联,办起嫁晚宴,亲友登门。婚礼前一天,男家向女家送“起嫁担”,由媒人护送,挑往女家。中午女家办“离家酒宴”,下午,男家备“凤冠霞帔”,抬上花轿,擎高照、手灯笼各一只,松明两盏,乐班吹唢呐,上女家迎接新娘。新娘离开娘家,城区在白天,农村一般在下半夜。乐班吹打闹堂,催促新娘梳妆打扮,穿红衣红裤,披霞帔,戴凤冠,红绸巾遮着头脸,胸前挂桂圆一串和护心铜镜,红毯垫地,由娘舅或媒人抱新娘出闺房,站立红毯拜祖先和父母、娘舅、伯叔等,辞别登轿。新娘上轿前,由媒人试坐,称“镇轿”,然后抱新娘入轿。花轿到了男家,妆奁先入门,新娘一般要等到近午时入门。新娘入门要举行入门仪式,乐班吹闹,燃放鞭炮,花轿入门进厅堂,由接嫁婆牵新娘立于左边,新郎站右边拜堂。礼毕,新郎先入洞房,新娘由接嫁婆迎接,牵行,叫来童男童女,与新娘扛“七星斗”步入洞房。新娘入房后,不论男女老少都可入房逗引新娘,叫新娘唱歌、讲故事、端茶敬烟,叫做“闹新房”。旧时妆奁,一般为一只花箱、被子一条、蚊帐一顶、衣箱一担、梳妆镜匣、马桶、火笼一对等,富裕人家除丰厚妆奁外,还有拨田和婢女及棺木。婚礼后,大宴宾客,菜肴丰盛的有六盘十碗,一般四盘八碗。以墨鱼蛏干银鱼、鱼皮、海参、鸡、鸭、鱼、蛋、猪肉等为主菜。城关、朱口的小肠灌蛋的“鼓子菜”和糯米、红枣、莲子拌白糖同蒸的“一盆雪”更有特色,酒宴十分丰盛。入夜,夫妻饮交杯酒(合卺)。

    民国时期仍沿用旧时婚礼和旧习俗。也有少数人举行“文明结婚”,婚礼从简,借用公共场所或机关学校的礼堂举行婚礼,有双方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娘在双方的结婚证书上签字盖章,就是合法的婚姻。婚礼后设宴庆贺。民国以前,同姓男女不通婚,但有表兄妹近亲结婚的。民国时,法律禁止近亲结婚,便有远房或异地的同姓男女结婚,但仍受父母限制。

    解放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定实行婚姻自主,禁止买卖和包办,不规定订婚。从此,旧的习俗逐渐改革,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男女婚嫁,大多数都是经过互相认识、接触、互访家庭,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向法定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双方商定结婚日期,举行女到男家(也有男到女家)的婚礼。迎亲已不再用花轿,城内多用汽车、摩托车,农村多用拖拉机、自行车,也有步行的。拜堂仪式已废弃,只是婚礼前男送一定的礼金、礼品给女方,女方也置办必要的家具、衣物作为嫁妆。婚礼后办酒宴请亲友,多的十几桌,少的五六桌。也有开明的青年不按旧习俗办事,仅举行简朴、隆重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八十年代以来,举行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旅行结婚的也增多了。

    赣派建筑

    赣派建筑是汉族江右民系的传统建筑。代表性村落有乐安流坑、东乡浯溪、吉安钓源、泰和爵誉、丰城白马寨、丰城厚板塘、安义罗田、安义京台、安义水南、赣县白鹭、铅山河口、贵溪上清、广昌驿前、宜黄棠阴等村镇。

    以乐安流坑、安义罗田等江西古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文化: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民居建筑。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

    赣派建筑

    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入内,其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2]

    赣菜

    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后汉书》中的《豫章记》称江西“嘉蔬精稻,擅味八方”。唐初,王勃赴滕王举办的盛宴,兴奋之余赞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曾记载江西名菜“粉蒸肉”。今天的赣菜,正是在继承历代“文人菜”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乡土味极浓的“家乡菜”。

    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盛极一时,与晋商、徽商鼎足而立,以江右人为认同,以讲究贾德著称。

    江西在两宋以后,由于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先进地区。历元至明,江西继续保持这一经济优势。在明朝,江西人口仅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个布政司中的第二位;由于地产丰富,盛产粮食、茶叶、陶瓷、纸张、布匹、木材……缴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

    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之说。

    江右商帮的兴起,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贸易的繁荣造就了江西当时的辉煌:“瓷都景德镇名扬万里;樟树无药,却成为“药都”有“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九江雄踞长江之滨成为当时极具影响的商埠,在当时江苏一带,市传“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以至于后来九江引起外国列强垂涎;商业繁荣,促进了江西各业的迅速发展,素有“江南粮仓”美名的江西,真是百业兴旺。

    参考资料

    [1] 湘东赣语的由来 · 株洲社科网[引用日期2017-11-13]

    [2] 赣派建筑特点 · 大江网[引用日期2016-01-22]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