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中文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外文名: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 症状表现: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眩晕和共济失调,双侧黑蒙或同向性偏盲,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
  • 原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 就诊科室:神经科
  • 病发人群:常见于中老年人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介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的疾病。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解剖异常、颈椎骨质病变等是常见病因。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现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眩晕和共济失调、同向性偏盲、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处理及针对病因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规范的治疗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疗效。

    就诊科室

    • 神经内科或内科

    病因

    • 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引起管腔阻塞,血流量减少。

    • 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脉先天缺如或纤细者,较易发生供血不足。

    • 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症状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和枕叶症状。

    • 脑干症状主要表现为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 小脑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共济失调。

    • 枕叶症状主要表现为或同向性偏盲,双侧枕叶同时出现梗死可出现双眼黑蒙。

    • 其他症状还可有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

    检查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还需要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诊断。

    • 实验室检查,可有血脂、血糖高等异常表现。

    • 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除外心源性猝倒。

    • CT、MRI检查,可用于检测脑缺血性损害,如梗死的部位、范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代谢变化。

    • 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其中DSA最为可靠,应包括主动脉弓和脑血管。

    诊断

    • 医生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复视、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眩晕和共济失调、双侧黑蒙或同向性偏盲、猝倒发作、运动感觉障碍等。

    • 可有血脂、血糖升高等危险因素。

    • 心电图除外心脏疾病。

    • 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椎-基底动脉狭窄表现。

    鉴别诊断

    • 一些疾病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等临床表现,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混淆,这些疾病包括炎性脱髓鞘脑病、脑出血、颅内肿瘤压迫、颈椎病、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

    治疗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急性发作期治疗

      • 急性发作期多有较严重的眩晕,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根据病因积极抗治疗,如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稳定斑块。控制危险因素。如为血管畸形,可介入或手术治疗。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调节脑代谢功能。

    • 病因治疗

      • 针对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病因,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心脏病、糖尿病等进行治疗,并对颈椎病、心脏病、血管畸形等作相应处理,才能取得较佳疗效。外科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 一般治疗及功能锻炼。

    危害

    • 患者常会伴有头晕,多为眩晕,可伴有后循环缺血症候群如构音障碍、视物成双、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

    • 及时诊断并治疗,效果较好。

    • 如症状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脑梗死,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预防

    • 积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高危因素,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椎病等。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