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阿米巴肠病

阿米巴肠病

  • 中文名:阿米巴肠病
  • 外文名:intestinal  amebiasis
  • 别名:肠道阿米巴病
  • 传播途径:经口食入
  • 症状表现:腹部不适,腹泻,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等
  • 阿米巴肠病介绍
    阿米巴肠病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其感染率与各地环境卫生、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发病以秋季为多,夏季次之。发病率男多于女,成年多于儿童。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大便带血和黏液,具有腥臭味。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甲硝唑为目前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同时防治合并症。[1]阿米巴肠病不仅可引起消化系统损害,严重者还可累及肝、肺、脑等重要部位,形成溃疡及脓肿。肠阿米巴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以及有肝、肺、脑部转移性脓肿者,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

    病因

    • 本病流行于全世界,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感染率与各地环境卫生、经济状况和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中国的分布一般农村高于城市,且随着近年来中国卫生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脓肿病例,除个别地区外,已较为少见。

    传染源

    • 慢性患者、恢复期患者及健康的带虫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 包囊污染水源可造成该地区的暴发流行。

    • 在以粪便作肥料,未洗净和未煮熟的蔬菜也是重要的传播因素。

    • 包囊污染手指、食物或用具而传播。

    • 蝇类及蟑螂都可接触粪便,体表携带和呕吐粪便,包囊污染食物为重要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

    • 所有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即便有高滴度抗体出现,也无保护作用,重复感染十分常见。

    症状

    • 阿米巴肠病潜伏期长短不一,自1~2周至数月以上不等,虽然患者早已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感染,仅以共栖生存,当宿主抵抗力减弱以及肠道内感染等,临床上始出现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无症状的带虫者

    • 患者虽然受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但阿米巴原虫仅作共栖存在, 90%以上的人不产生症状成为包囊携带者,在适当条件下即可侵袭组织,引起病变,出现症状。因此,从控制传染源及防止引起致病的观点出发,包囊携带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给予治疗。

    急性非典型阿米巴肠病

    • 发病较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可有腹部不适,仅有稀便,有时腹泻,每日数次,但缺乏典型的痢疾样粪便,而与一般肠炎相似,大便检查可发现滋养体。

    急性典型阿米巴肠病

    • 起病往往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逐渐增加,每日可达10~15次之多,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与里急后重,后者表示病变已波及直肠,大便带血和黏液,多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糊状,具有腥臭味。病情较重者可为血便,或白色黏液上覆盖有少许鲜红色血液。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在早期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可有升高,粪便中可查到滋养体。

    急性暴发型阿米巴肠病

    • 起病急剧,全身营养状况差,重病容,中毒症状显著,高热,寒战,谵妄,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大便为脓血便,有恶臭,亦可呈水样或泔水样便,每日可达20次以上,伴呕吐、虚脱,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多,易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如不及时处理可于1~2周内因毒血症而死亡。

    慢性迁延型阿米巴肠病

    • 通常为急性感染的延续,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程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愈。在间歇期间,可以健康如常,复发常以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饮酒,受寒,疲劳等为诱因,每日腹泻3~5次,大便呈黄糊状,可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患者常伴有脐部或下腹部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等。

    检查

    • 确诊阿米巴肠病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免疫检查。

    病原学检查

    • 粪便检查

      • 活滋养体检查法: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活动的滋养体。急性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阿米巴炎患者的稀便,要求容器干净,粪样新鲜、送检越快、越好,寒冷季节还要注意运送和检查时的保温。典型的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酱红色黏液样,有特殊的腥臭味。镜检可见黏液中含较多黏集成团的红细胞和较少的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雷登氏结晶和活动的滋养体。这些特点可与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相区别。

      • 包囊检查法:以竹签沾取少量粪样,在碘液中涂成薄片加盖玻片,然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鉴别细胞核的特征和数目。

    • 阿米巴培养

      • 由于技术操作复杂,需一定设备,且阿米巴人工培养在多数亚急性或慢性病例阳性率不高,不宜作为阿米巴诊断的常规检查。

    • 组织检查

      • 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接观察黏膜溃疡,并做组织活检或刮拭物涂片,检出率最高。滋养体的取材必须在溃疡的边缘,钳取后以局部稍见出血为宜。脓腔穿刺液检查除注意性特征外,应取材于脓腔壁部,较易发现滋养体。

    免疫检查

    •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多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其中以间接血凝(IHA)、间接荧光抗体(IFA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较多,但各型病例的敏感性不同。

    诊断

    • 阿米巴病的诊断,患者的主诉、病史和临床表现作为初步诊断依据。

    • 重要的是病原学诊断,粪便中检查到阿米巴病原体为唯一可靠的诊断依据。通常以查到大滋养体者作为现症患者,而查到小滋养体或包囊者只作为感染者。

      • 阿米巴肠病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别?

    • 阿米巴肠病需和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

    • 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大便带血有腥臭味,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病原学检查等,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 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输液。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

    • 甲硝唑:对阿米巴滋养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较安全,适用于肠内肠外各型的阿米巴病,为目前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继发感染的表皮样囊肿可能需要切开引流。

    • 甲硝磺酰咪唑:是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疗效与灭滴灵相似或更佳。

    • 吐根碱:对组织内滋养体有较高的杀灭作用,但对肠腔内阿米巴无效。本药控制急性症状极有效,但治愈率低,需要与卤化喹啉类药物等联合用药。本药毒性较大,幼儿、孕妇,有心血管及肾病者禁用。如需重复治疗,至少隔6周。

    • 卤化喹啉类:主要作用于肠腔内而不是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对轻型、排包囊者有效,对重型或慢性患者常与吐根碱或灭滴灵联合应用。

    • 其他:安特酰胺、巴龙霉素、安痢平都作用于肠腔内阿米巴。

    • 中草药:鸦胆子,大蒜,白头翁。

    • 以上各种药物除灭滴灵外,往往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联合应用,方能获得较好效果。

    合并症的治疗

    • 在积极有效的灭滴灵或吐根碱治疗下,肠道合并症可得到缓解。暴发型患者有细菌混合感染,应加用抗生素。大量肠出血可输血。肠穿孔、腹膜炎等必须手术治疗者,应在灭滴灵和抗生素治疗下进行。

    • 肠阿米巴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如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以及有肝、肺、脑部转移性脓肿者,则预后较差。治疗后粪检原虫应持续6个月左右,以便及早发现可能的复发。

    诊断性治疗

    • 如临床上高度怀疑而经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时,可给予足量吐根碱注射或口服安痢平、灭滴灵等治疗,如效果明显,亦可初步作出诊断。

    危害

    • 阿米巴肠病不仅可引起消化系统损害,严重者还可累及肝、肺、脑等重要部位,形成溃疡及脓肿。

    预后

    • 肠阿米巴病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如并发肠出血、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以及有肝、肺、脑部转移性脓肿者,则预后较差。

    预防

    • 治疗患者及携带包囊者。

    • 饮水须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饮食被污染。

    • 防止苍蝇孳生和灭蝇。

    • 平时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

    参考资料

    [1] 甲硝唑既便宜又好用,能治什么病?在这6种病中占有一席之地 · 39健康网-头条号[引用日期2022-01-29]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