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原发结核感染后发生的。
呼吸道症状常有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咯血、胸痛等表现。
消化道症状表现为纳差、腹胀、腹泻、便秘等,此外,女性患者尚有闭经等表现。
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时,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等神志改变。
体格检查:可有浅层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中晚期肺内病灶可融合,形成空洞,可闻及湿啰音。
痰结核杆菌涂片或培养:痰结核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但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痰菌阳性率仅30%左右。而且痰菌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如痰标本选留不当,查痰次数少,病变间歇排菌,引流支气管阻塞等。
胸部X线:早期可能没有典型X线征象,或只有透明度减退往往在发病1~3周后始有典型征象。
胸部CT:对早期粟粒性阴影的显示,优于普通胸片,因此当疑为粟粒型肺结核时,应行胸部CT检查。
其他检验:包括血常规、结核杆菌TaqMan-PCR、PPD 皮试、抗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等,对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部分患者有咯血、胸痛等表现,也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盗汗、消瘦、乏力、纳差、全身不适等表现。
胸部X线:早期呈弥漫网织状阴影,发病两周后出现细小结节状阴影,大小形态基本一致,两肺广泛分布,多数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表现为典型的“三均匀”即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结节,部分伴有斑片状、条索状及/或空洞阴影。
胸部CT:两肺满布针尖大小、高密度病灶,大小较一致,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密集度因病情轻重而不同。纵隔窗则斑点阴影隐去。
全身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对症及支持治疗,可少量多次输血,每次25~50毫升,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伴有合并症的患者应给予对症处理。严重患者、营养不良者应给予支持疗法,多次小剂量输血和血浆等。饮食尤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增加。
药物治疗
应积极抗结核治疗。若能早期合理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肺部病灶可逐渐吸收好转,甚至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肺部病灶一般于治疗后2~10周开始吸收,半年左右可完全吸收,部分患者可形成纤维化或钙化。
目前治疗结核病,即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目前选择化疗方案以菌阳化疗方案进行,多采用9~12个月疗程的方案,由于血播性肺结核为结核菌血行播散的结果,故化疗方案仍以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三个药为主要药物,辅助链霉素(S)或盐酸乙胺丁醇(E),疗程为1年,强化期为2~3个月。巩固期为至少包括H、R的9~12个月的方案。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人们感染结核的机会。
普及卡介苗接种: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