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ān chún)是雉科中体形较小的一种。成体体重为66~118g,体长148~182mm,尾长约46mm。
雄性成鸟(夏羽):额部几全为栗黄色头顶、枕部和后颈黑褐色,羽端深栗黄色;中央具一条狭窄的白色冠纹。眉纹白色,从前额后达颈部;眼圈,眼先和颊部均赤褐色;耳羽栗褐色。上背为浅的黄栗色,具黄白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复羽黑褐色,多具两端尖的浅黄色羽干纹;内外翈具黄褐色波状细横斑;肩羽亦然。两翅大部为带淡黄的橄榄色,杂以黄白色横斑;第一初级飞羽外翈狭,缘以淡黄色,其它初级飞羽的外翈均具浅赤褐色波状横斑;次级飞羽的内外翈亦具同色横斑,向内转浅。
尾羽黑褐色,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具白而略带浅黄色的羽干纹和羽缘,并具赤褐色横斑。颏、喉和颈的前部赤褐色,颊部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从颈部开始,伸出一个黑褐宽条,沿中线至喉部中央,扩大成黑褐色锚状纹,两侧向上延伸,几与耳羽连接。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杂以黑色,具更宽的白色羽干纹;下胸以至尾下复羽灰白。虹膜红褐色;嘴角蓝色;跗蹠部淡黄色。
雄性成鸟(冬羽):从头顶至后颈前部,栗黄色羽缘较夏羽为宽,黑褐色大都被遮盖着。背部前为浅黄褐色,向后大都黑褐色,黄白色羽干纹较夏羽发达;翅和尾的羽色几与夏羽相同。颏及喉部上方的羽片变长,末端变尖;此两部的羽片白色,杂以栗色;颏及喉部中央具一个不明显的褐色锚状纹,两侧翘起部分转为黑褐色,直达耳羽;喉部下方白色;前颈与上胸交界处有一浅栗黄色圈(中央约6mm宽);上胸浅黄色;具白色羽干纹。两胁白,杂以栗黄色的宽阔纵纹,并具黑褐和浅黄色相间的横斑;腹白色。
雌性成鸟(夏羽):与雄鸟冬羽相近似,但颏和喉的羽不变长,羽端圆形,浅灰黄色;颈侧亦浅灰黄色,羽端黑色;上胸黄褐色,具左右并排的黑斑,或连成黑色纵斑块。雌性成鸟(冬羽):与雌鸟夏羽相近似,但颏和喉上方的羽片变长,羽端变尖,亦浅黄色。背部黄褐色增多并加深。上胸斑点黑褐,而沾栗褐色。胸侧和胁部黄褐色增多,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黑褐色几乎消退。
鹌鹑雌性成鸟(冬羽):与雌鸟夏羽相近似,但颏和喉上方的羽片变长,羽端变尖,亦浅黄色。背部黄褐色增多并加深。上胸斑点黑褐,而沾栗褐色。胸侧和胁部黄褐色增多,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黑褐色几乎消退。
鹌鹑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属于地栖性鸟类,性善隐匿,平时喜欢潜伏于草丛或灌木丛间,或在其中潜行。
鹌鹑是一种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是稚科中迁徙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种,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迁徙时多集群。日本农林部曾有人给一些野鹑带上特殊标记,然后放回自然界去。以调查其活动情况,结果证实了鹌鹑的趋温性。
中国国内两种野生鹌鹑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内蒙古东部繁殖,然后向南迁徙越冬。根据初步的调查与考证,两种野生鹌鹑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从内蒙古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辽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吕都地区越冬;从昌都地区绕青藏经四川、陕西、河南一带继续南迁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昌都地区经云南、贵州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1000千米左右。当然也有留在当地繁殖或局部迁移的鹌鹑喜欢在当地温暖、湿润的水草上筑巢。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动。除迁徙时外,一般很少起飞,飞行时呈直线,常贴地面作直线低空飞行。叫声为响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节哨音,常被形容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黄昏或夜晚时鸣叫。被驱赶时发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底离开繁殖地。迁徙时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躲在草丛,灌丛中休息。《本草纲目》中就有:“其田圩,夜则群飞,昼则草伏”的记载。它们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安哥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佛得角、乍得、中国、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
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马约特岛、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拉利昂。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斯威士兰、瑞典、瑞士、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多哥、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西撒哈拉、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偶见:毛里求斯、留尼旺
旅鸟:博茨瓦纳、喀麦隆、塞舌尔、索马里、斯里兰卡。
中国境内有两种的野生鹌鹑分布,以野生日本鹌鹑居多。野生普通鹌鹑繁殖于新疆,越冬于西藏南部和吕都西南:野生日本鹌鹑主要生活于内蒙和东北地区。在有些地域,两者的分布也有重叠现象。它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候鸟,但在有些地区是留鸟,如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鹌鹑的栖息场所一般是空旷的平原,溪流的岸边,矮小起伏的山脚或矮树丛。
指名亚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繁殖,迁徙至西藏自治区南部越冬。野生鹌鹑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新疆,迁徙遍全国。野生鹌鹑分布广泛。四川省产地有:成都、乐山、南充、雅安、凉山、阿坝、甘孜等地、市、州。省外重庆、涪陵、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河北、河南、山东省的嘉祥贾桥村、山西、安徽、云南、福建、广东、海南岛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中国1952年以来,引进鹌鹑家养品种,已在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河北、河南省、山东、山西、安徽、云南、福建、广东、海南岛及台湾等省区均有养殖。
该属有些物种已经有人工饲养,野生种群虽然分布范围广,但因为栖息地被人类活动所占据,分布区域碎片化,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栖息地丧失、降水量减少、旅游影响、道路发展,致使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繁殖于5-7月。雄鸟和雌鸟不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通常到达繁殖地不久雄鸟就进行占区和开始求偶鸣叫,雄鸟在繁殖季节十分好斗。营巢于平原草地、农田地边或荒坡草丛、灌丛中。巢多利用地面凹处的浅坑,内垫干枯的细草茎、草根、草叶和羽毛等。每窝产卵7-15枚,卵呈白色或橄榄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锈色斑点,大小为25.6-33×19-25毫米,重5.6-7克,孵化期15-17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鹌鹑一般在平原、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喜欢在水边草地上营巢,有时在灌木丛下作窝,巢构造简单,一般在地上挖一浅坑,铺上细草或植物技叶等,巢内垫物厚约1.5cm,很松软,直径约10cm,产蛋7~14个,卵呈黄褐色。具褐色斑块,蛋平均大小为30×24mm。鹌鹑主要以植物种子、幼芽、嫩枝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及无脊椎动物。受惊时仅作短距离飞翔,又潜伏于草丛中。迁徙时多集群。
出壳鹌鹑:育雏室必须经过严格消毒,进前2~3天观察雏室温度是否正常,温度控制(1~5天)39~40℃(5~10天)36~37℃,10天以后温度33~35℃在适宜条件下,经1~2小时后,用高锰酸钾饮水(淡黄色为宜),同时开始添加饲料,15天以后上笼饲养,以防上鹌鹑过大过小,造成不良现象,可参考以下几种药,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少星等任选限可(特注狗、猫、鼠等袭击)。
亚成鹌鹑:鹌鹑上笼后室温控制在27℃左右为宜,可清理母鹑数量,便于耗料多少及望后产蛋状况,注意温度、通风、光照、湿度是否正常,可防止疾病发生,有利于产蛋率的提高应做到室内定期消毒,搞好室内清洁卫生,保持槽内有水有料,控制好饲养密度。
产蛋鹌鹑:鹌鹑40日左右即可开产,不得随便更换饲料,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温度不能忽冷忽热,便于鹌产蛋率稳状态,定期清理粪便,注意粪便颜色、形状、气味,以及保暖和通风、光照是否正常,观察鹑群对产蛋减少及病死鹑应加强检查,如有问题及时投药治疗,保持槽内水料不能中断,特别预防猫、鼠、狗袭击。
鹌鹑饲料可分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碎米、米糠、麦鼓、花生饼、大豆饼清莱等。动物性饲料有鱼粉、无机盐等。
饲料的配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鹌鹑不同的生长期配合饲料。1~35日龄其饲料配方为:豆饼25%、鱼粉15%、鼓皮4.5%、骨粉1.5%,成熟鹌鹑饲料配方为:玉米55.5%、豆饼22%、鱼粉14%、骨粉2%、槐树粉6.5%。
饲料多样性。动物植物饲料适当搭配,要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不要变化太大,因鹌鹑对饲料变化敏感性强。自喂养方法应干湿结合,每次配合饲料不能使用过长,以免变质,影响鹌鹑生长发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养鹌鹑或专业养鹑,都要有一定的鹌鹑舍,它的形式和结构各异,既要经济实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鹌鹑的生长发育繁殖需要。鹑舍可按饲养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小型能养500~800只,适于家庭饲养,正面宽3.6m、长1.8m,前面高2.4m、后面高2.1m。舍内隔为大小两间,大间宽2.7m,长1.8m,作饲养室,剩下小间作存放工具及饲料用。舍顶可用锌铁皮。
石棉瓦或瓦片盖成,开有两个排气孔,舍四周设有窗户,可将四个六层饲养笼放入鹑舍内饲养。中型舍可养1000~3000只,适于农村专业户,正面宽5.4m、长3.6m,用6.6㎡饲料房,13.2㎡作饲养室,室内设有工作室、育肥室、育雏室、种鹑室、孵化室,均有窗户和排气孔。大型养鹑场一般饲养5000只以上。其结构与中型舍相似,但面积较大。
要选择优质抗病力强的鹌鹑留种,母鹌鹑应挑选腹腔容积大、产蛋力强,公鹑应选体型较大、爪必须完全伸开、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种。雄雌比例应为1:2或1:3,种蛋应选颜色鲜艳、斑点明显、大小中等,这样的蛋孵化率高。家养鹌鹑已失去孵蛋的习性,因此孵化鹌鹑时采取两种形式。
①自然孵化。利用母鸡孵鹌鹑蛋,但每次只能孵7~8个蛋。
②采用母鸡孵蛋,要挑选体型适中的母鸡,使其孵化20~30个蛋,幼鹑出壳后要立即取走,这样可连续孵3~4窝。
③人工孵化。种类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将桶四周用纸糊几层,将炒热的稻谷装入麻袋内,作为热源,蛋也用麻袋装好,一层蛋一层稻谷,放入桶内,孵卵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掌握孵化规律,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适合中小养鹑场,构造简单,容易制造和操作,箱高157cm,长96cm,宽80cm,用5×5cm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门用两层纤维板,中间夹有玻璃纤维,起保温作用。
平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孵蛋室,下层为热源室,两层之间用0.3cm厚铁板隔开,热源室留一火门,用木炭、煤油或500W电炉供热。在孵化室内放有温度计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应保持20~24℃,相对湿度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后,每天翻蛋两次,每次凉蛋几分钟,孵到11天后,进行验蛋,蛋是红色或黑色,光线不能透过,则是正常发育蛋。孵到15天后,将蛋放入雏蛋盘,一般经过17天孵化,受精蛋就发育成雏鹑,雏鹑出壳1~2小时绒毛已干,取出放入育雏室饲养。
鹌鹑孵化温度温度38:30℃湿度55~60RH%,出雏时提高到65~70%,鹌鹑孵化天数18天。
世界上多采用自制电孵器,其外壳和平箱,结构进行了改进,热源采用电源,用电炉丝加热,用电子继电器连接电接点温度计,自动控制温度,自制电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
鹌鹑生长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饲养鹌鹑比较简便,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鹌鹑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日常的卫生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群体的抗病力,杜绝和减少发病机会。鹌鹑
常见的疾病有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等。现介绍其防治方法如下:
①雏白痢
雏白痢是常见危害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鹑精神萎靡。粪便呈白色浆糊状。在病鹑饲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恶林均有一定效果。笼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温度稳定,防止过密拥挤。
②球虫病
此病为肠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鹑羽毛松乱,粪便带血。可将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连服4~5日即可见效。
④溃疡性肠炎
这是家养鹌鹑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能力的疾病。鹌鹑弓背,双目紧闭,拉稀,双氢链霉素,泰乐菌素均为较好的治疗药物。四环素,呋喃类也有一定疗效。
④白喉病
此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病鹑眼肿流泪,食欲不振。可将0.1%的二甲氧基嘧啶钠粉拌喂或溶水饮用。同时还应把病鹑的头在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⑤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也是鹌鹑常发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病鹑表现为精神不振,瘫痪,贫血,两翅下垂,排绿色稀粪。剖检时常见内脏型,表现为心脏、肺、腺体、胃、肝、肾、睾丸及卵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对初生鹑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效果较好。
每100克生鹌鹑肉中,含蛋白质22克、脂肪5克、胆固醇70毫克,能提供561千焦的热量;每100克带皮鹌鹑肉中,含蛋白质20克、脂肪12克、胆固醇76毫克,能提供804千焦的热量。可见鹌鹑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有健脑滋补的作用。
俗话说:"要吃飞禽,鸽子鹌鹑。"鹌鹑肉、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肥胖症患者食用。被誉为"动物人参"。
现代医学认为,鹌鹑肉适宜于营养不良、体虚乏力、贫血头晕、肾炎浮肿、泻痢、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硬化症等患者食用。所含丰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阻止动脉硬化。磷脂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健脑作用。
从中医学角度出发,鹌鹑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及脾经,有消肿利水、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医学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贫血、肝炎、营养不良等病。鹌鹑的药用价值被视为“动物人参”。鹌鹑肉是高蛋白、低脂肪和维生素多的食物,含胆固醇也低,对肥胖人来说是理想的肉食品种具有喝好的药用价值。据国外报道鹌鹑蛋生吃可治疗过敏症。可见,鹌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鹌鹑蛋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鹌鹑蛋富含优质的卵磷脂、多种激素和胆碱等成分,对人的神经衰弱、胃病、肺病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鹌鹑蛋中含苯丙氨酸、酪氨酸及精氨酸,对合成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组织蛋白、胰腺的活动有重要影响。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安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及脾,有消肿利水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医学疗上,常用治疗糖尿病、贫血、肝炎、营养不良等病。
《本草纲目》:“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身虚体弱、咳嗽哮喘、神经衰弱等症。
《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七卷经》:“食之令人忘。”
《本草拾遗》:“共猪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
《嘉佑本草》:“不可和菌子食之,令人发痔。四朋以前未堪食。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医学入门》:“春月不可食。”
《医林纂要·药性》:“助肝风。”
《本草衍义》:“小儿患府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本草求原》:“补士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疳积。”
《家庭营养金典》:“鹌鹑可与人参媲美,被誉为“动物人参”。”
孟流:“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崔禹锡《食经》:“主赤自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较大规模的驯化和饲养起源于日本。在1596-1781年,日本便有了笼养鹑,到1911-1926年,日本便涌现了专门从事鹌鹑繁殖改良方面的研究,培育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日本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养鹑业渐渐发展,其饲养数量曾经较长时间居世界之首。世界许多国家都很重视鹌鹑的饲养,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朝鲜、东南亚各国均有较大规模饲养。在朝鲜、几乎每个养场都设有鹌鹑车间。
鹌鹑的饲养业,在日本和朝鲜两国的养禽业中已跃居第二位。中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引进鹌鹑来沪繁殖。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朝鲜鹌鹑,80年代又相继引进法国肉用鹑。鹌鹑已被人们逐渐认识,视作滋补珍品,其饲养业也逐渐扩大繁荣。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