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马尾区

福建省福州市辖区

中文名:马尾区 外文名:Mawei District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350105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 地理位置:位于福州市区东南部 面积: 下辖地区:三镇一街(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罗星街道) 政府驻地:罗星街道 电话区号:0591 邮政区码:350015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罗星塔公园等 机场:长乐国际机场 火车站:福州站、福州南站 车牌代码:闽A 地区生产总值: 方言:闽东方言福州话 人口数量:29.05 万(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地区生产总值:640 亿元(2020年)
马尾区介绍
马尾区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东濒闽江,西与晋安区宦溪镇接壤,南与仓山区、长乐区隔江相望,东北毗邻连江县琯头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陆地总面积275.6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4平方千米。[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尾区常住人口为290554人。[2]2020年,马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1.6亿元,下降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下降8.1%;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7.5亿元,下降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78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0元,增长6.5%。[3]

历史沿革

唐乾元元年(758年),马尾属闽县安仁乡胜残里;亭江属闽县晋安乡合浦里,英屿村、东岐村属晋安乡海滨里;琅岐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马尾属闽县安仁乡永盛北里;亭江属闽县晋安东乡合浦北里,时闽安为镇建制,属晋安东乡合浦南里;琅岐属闽县晋安东乡海畔里。元代,琅岐属闽县嘉登海曲里;马尾、亭江隶属不变。明万历八年(1580年),马尾属永北里;琅岐属嘉登里,亭江仍属江右里,闽安属江左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马尾属马江区上、下永北里;亭江分属马江区江右里,琯江区上、下合北里;琅岐属嘉屿区嘉登里。江右里改属闽县营前县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马尾地区属福建东路道,闽县、侯官县合并后属闽侯府。民国2年3月,闽侯府改为闽侯县,马尾地区属闽侯县。民国3~14年属闽海道闽侯县。民国22年12月至23年2月属闽海省闽侯县。民国24年属闽侯县第二区;民国31年属鼓山区。民国33年10月,闽侯县易名林森县(1950年4月复名闽侯县)。

1949年8月,马尾、亭江、琅岐相继解放后属闽侯县第三区。同年12月,琅岐划属闽侯县第二区。

1952年下半年,中共闽侯地委、闽侯专署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组建马尾特别区(又称闽江港口特别区),甲等县建制,管辖范围包括闽江口两岸的乡镇,马尾、亭江、琅岐和连江县的琯头、道澳、晓澳、百胜,长乐县的营前、筹东、猴屿、潭头、梅花以及两岸的水上船民。1953年6月复隶闽侯县第三区公所。

1956年4月,马尾区、琅岐区合并,成立马尾区。同年6月,琅岐划给连江,同年10月又归回闽侯。1960年1月,马尾镇划归福州市,同年3月,升为县级区。1961年11月,亭江、琅岐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郊区。1962年1月,马尾改归福州市郊区。

1970年2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5月,马尾再度建区,称马江区,亭江属之。1975年5月,亭江划归福州郊区。同年12月,琅岐从连江县析出,归福州郊区。1978年2月,马尾复归隶郊区。1982年8月又置马尾区为县级行政区,直属福州市人民政府。1995年11月24日,亭江、琅岐从福州郊区析出,统归马尾区。1997年底,马尾区隶属关系不变。

船政历史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 “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马尾位于东经119°37′,北纬25°29′,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闽江下游北岸,距闽江口17海里,是福建省的军商要港,福州的水上门户。这一带正是乌龙江、白龙江与琴江三江交汇的地方,三江自闽安镇、长门流入东海。

气候特征

马尾区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界处,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9.3℃,年降雨量约1382毫米。临江近海的地理条件,使区内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马尾区四季划分:3~5月为春季,6~9月为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区内四季具有温暖湿润、季风现象明显、地形气候多样三大特征。

区内四季温暖温润,海洋性气候明显。春季阴湿多雨水,区内春季处于冬夏风转换过渡季节,太阳辐射程度增强,气温迅速回升,月平均气温从12.5℃~14.1℃逐渐上升至25.1℃~25.8℃。冷暖空气相互交绥,产生阴雨连绵天气。季降水量在490毫米上下,约占年降水量的35%,春雨较多,月降水量都在100毫米以上,≥0.1毫米的雨日每月一般都在16~21天,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1%。季阴天日数平均81天,约占全年的30%左右,为一年中阴天最多的季节。

夏季炎热多台风,区内夏季盛行暖湿的偏南季风,副热带高压北抬,气候由阴湿转为高温炎热天气。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8℃上下,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8月份,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的时有发生。夏季长达4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夏不酷热,气候宜人。同时区内夏季是强对流雷雨天气和热带风暴台风活动最集中的时期,季降水量平均在470毫米上下,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大风,≥50.1毫米的暴雨日数在22天左右。

秋季天晴日照足,区内秋季为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气温逐渐下降,季平均气温为21.8℃。山区地带比平原地带降温迅速。由于夏季风已逐渐退却,冬季风尚未强盛,冷暖空气交绥机会较少,故秋季以晴好天气为主,降雨减少,天高云淡,日照充足,季降水量在230毫米,季日照时数在450小时左右,为一年中晴好天气最多的季节。

冬季少雨无严寒,区内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冬季风,降水量相对较少,温度低,但无严寒。近年来出现暖冬现象。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10.6℃。季降水量平均在150毫米上下,≥0.1毫米的雨日每月天数在6~16天,12月份降水量均在40毫米以下,为一年中降水最少的月份。平均相对湿度在75%,是全年中的最小值,为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

矿产资源

2019年,马尾区发现矿产资源8种。金属矿有钍矿、钍铌矿、铌钍矿、铁锰矿4种4处,为矿化点,远景差。非金属矿有高岭土矿、河砂矿、矿泉水、花岗岩石材矿4种10处,其中,河砂矿为禁止开采矿种;高岭土矿点规模小,工作程度低,不具远景;唯一可使用的建筑用石料,资源丰富,但工作程度不高,资源储量不明确。至年底,全区无在建矿山。

森林资源

2019年,马尾区林业用地面积14966.12公顷,按保护等级分,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1715.74公顷、商品林面积3250.38公顷;按地类分,有林地面积13285.81公顷,疏林地面积394.5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867.23公顷,未成林地面积78.99公顷。森林蓄积量80.8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14%。植被属南亚热带雨林小区,经鉴定的有126科304属430种,其中蕨类16科21属26种,裸子植物6科11属19种,被子植物104科272属385种;按生活型分,乔木154种,灌木106种,草本148种,藤本2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香樟、建柏、金毛狗等,零星分布于区内。

湿地资源

2019年,马尾区有一个省级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869公顷,其中缓冲区447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51.4%;实验区422公顷,占保护区面积48.6%。按湿地类型分,河口水域400.6公顷,潮间带泥滩467公顷,岛屿1个1.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重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水鸟资源。

海洋资源

2019年,马尾区海域面积约44平方千米,海岸线58千米;海岛8个,其中居民海岛1个。海域底栖生物近170种,其中软体类近80种,甲壳类近50种。区内浮游植物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六大类65种,其中硅藻门浮游植物居多。浮游动物主要有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门、毛颚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五大门类,其中桡足类最多,有20多种;其次为水母,有10多种;枝角类主要有小拟哲水蚤、四刺窄腹水蚤、蔓足类幼体、捷氏歪水蚤、火腿许水蚤等。

渔业资源

2019年,马尾区海产鱼类及其他海生动物多产于琅岐东南部闽江口,海水养殖主要品种有鲈鱼、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文蛤、缢蛏等。淡水养殖主要品种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鲂、罗非鱼、鳗鲡等,其中草鱼、鲢鱼、鳙鱼为当地人工养殖的传统品种,南美白对虾为马尾区重要养殖品种。

水资源及水文特征

马尾区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区内闽江过境长度达37公里,年过境径流总量达611.35亿立方米。区内闽江支流有磨溪、马鞍溪、水塘溪、双头溪、三合溪、上溪、水带溪等14条溪流,河汊纵横,形成网状水系。这些溪流总平均径流量达2.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只分布在山间各地、山边等第四系松散层,属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同时,地下水还有基岩构造裂隙水、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等类型,除琅岐岛个别地区水质属咸水、半咸水和山区地带水质含氟铁外,其余水质均良好。

一、地表水

闽江是区内一级地表水系,可利用的淡水地表水资源丰富,特别是闽江过境长度达37公里,过境流量大,1950~1977年,年平均径流总量1713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达611.35亿立方米。这部分淡水除闽江口受海水涨潮影响变为半咸水不能饮用外,其它地段河水均可作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水源。

区内闽江支流有磨溪、马鞍溪、浩溪、上溪等14条,分布有较丰富地表淡水资源,按闽江流域径流模数估算,这些支流年总径流量达2.2亿立方米,也可作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水源。

(一)闽江一级水系

区内闽江过境长度达37公里,江面一般宽度600~1100米,最宽4500米,最窄仅387米。据福建省水文总站1950~1977年观测资料,闽江水年平均径流总量1713立方米/秒,最大29400立方米/秒,最小19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11.35亿立方米。正常年景5~7月为汛期,水量占全年总水量51.1%,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闽江水在洪水季节含沙多,年输沙量748.5万吨,年最大输沙量2000万吨,年最小输沙量272万吨。平均含沙量0.13公斤/立方米。河床沙粒属细粒,平均粒径为0.07毫米,罗星塔以下河沙粗化为中细砂,粒径在0.4~0.51毫米。区内过境闽江与黄河对比,算得上江清如镜,水质上乘。

(二)闽江二级水系

区内溪谷多,闽江在发育过程中受海潮顶托,于平原上摆动,形成网状水系,港湾曲折,河汊纵横。区内闽江支流分布广且密,主要有14条溪流:东边有双头溪、三合溪等3条,积雨面积15平方公里,流入康坂经闽安入闽江;西边有磨溪、马鞍溪、水塘溪等6条,积雨面积40平方公里,由快安等地入闽江;南边有上溪、水带溪等5条,积雨面积10平方公里,经君竹入江浦,绕红山入闽江。这些溪流尚未进行地表水径流量实测,除磨溪、浩溪、邢港等常年流水外,其他溪流均为季节性水流。区内溪流总平均径流量按理论推算为6.98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达2.2亿立方米,也是区内主要地表水资源之一,水质良好。

(三)其他地表水

区内较大淡水水库有:兴建于1959年的浩溪水库,属小(一)型水库,库容量131万立方米;兴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亭江镇灯笼里水库、百笼水库、新店水库和琅岐镇的幸福水库等1座小(一)型水库和3座小(二)型水库,库容量均在40万立方米以上;1997年正在动工建设的白眉水库。这些水库均可解决区内部分城镇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良好。

二、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只分布在山间谷地、山边等第四系松散层,可以利用的天然泉水、民井、管井型式开发利用供少部分城镇居民用水,一般单井涌水量仅10~100吨/日,泉水流量0.1~0.9升/秒。在构造带上的单井涌水量可达100~200吨/日。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风化层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等3种类型。

(一)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1.孔隙潜水

分布在区内闽江过境河段漫滩、沙洲,含水层岩性为冲积、冲洪积砂层、砂砾卵石层,含水层厚度8~25米,最厚达32米,水位埋深0.5米左右,单井涌水量1000~5000吨/日,地下水与闽江水为互补关系,水质良好,矿化度0.03~0.8克/升,PH值6.9~7.2,水质类型HCO3-CL-Na、HCO3·Cl-NaCa型水。

分布在儒江、青洲、亭江至长安及琅岐岛平原区上部松散埋积层,含水层岩性为冲积中砂至细砂、风积细砂,含水层厚度8~18米,水位埋深1.31~2.60米,单井涌水量100~500吨/日,浅部含水层受江河水回灌补给和降水补给冲稀淡化,多为淡水,水质良好,矿化度0.07~0.69克/升,PH值6.05~7.15,水质类型为HCO3Cl-Na和ClHCO3-NaCa型水。下部含水层水质较差,多为微咸水、咸水,并且铁、氟等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几倍至几十倍。

分布山间谷地、山坡边缘坡残积碎石土层、泥质砂砾石层,含水层厚度小,仅3~5米,水位埋深0.61~2.22米,单井涌水量5~50吨/日,泉水流量0.1~0.5升/秒。有靠大气降水补给、就近排泄之特征。可作为分散乡村百姓生活用水水源。该层水多属淡水,水质好,矿化度0.13~0.60克/升,PH值6~7,水质类型HO3-CaMg型水。

2.孔隙承压水

分布于快安、青洲、亭江至长安,琅岐平原区的下伏松散土层,含水层岩性为砂砾卵石层,厚度5.63~11.32米,顶板埋深24.97~55.87米,承压水水位埋深1.56~3.15米。寓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500~1000吨/日,矿化度0.61~0.87克/升,琅岐岛一带该层水属咸水,矿化度7.25~14.31毫克/升,PH值6.7~8.0,水质类型属Cl-NaClSO4-Na类型水,含铁量达1.6~24毫克/升,超过饮用水标准的3~8倍,未经处理不能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水源。

(二)风化层孔隙裂隙水

分布在低丘后地、山间坡地、谷地及平原区基岩面。含水层岩性为全风化、半风化花岗岩、火山岩及砂质、粘质碎石土类,厚度3~18米,多为潜水,平原区为承压水。一般水位埋深1~2米,深者达3~5米,水量贫乏,涌水量10~50吨/日,但在江水补给条件较好地段,水量可达100~200吨/日,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江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2克/升,平原区为0.2~0.8克/升,PH值5.80~6.90,水质类型为HCO3Cl-NaCaHCO3Cl-Na型水。

(三)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境内所有地段,只是地下水埋藏富集条件不同,绝大部分山区含水层裸露地表,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水形式排泄或人工开挖以浅井形式排泄,属潜水;平原区深埋在第四系松散层和风化层之下,属承压水。泉水流量一般小于0.3升/秒,民井涌水量每日数吨。在断裂破碎带附近,富水性稍好,泉水流量可达1升/秒左右,平原区单井矿化度一般小于0.1克/升,平原地带矿化度0.1~0.5克/升,多为含氟、铁高的氟铁水,PH值为5.5~7.0,水质类型为HCO3CL-Na、HCO3-Ca、HCO3-NaCa型水,琅岐岛一带受海水渗透补给地段属半咸水,矿化度1~10克/升,地下水类型属HCO3CL-NaCa型水。

人口

汉、晋以来,聚居马尾地区的除极少数先民外,多是中原入闽汉族的后裔。

清代,境内有极少数满族人。

民国时期,马尾境内基本上为汉族人口集中居住地。民国36年(1947年),全境总人口61101人。其中,汉族61099人,占总人口99.99%,满族、苗族各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全区总人口78563人,其中,汉族78548人,占总人口的99.98%,少数民族有满族9人,苗族5人。

1953年,第一次普通调查。全区总人口76817人,其中,汉族76803人,占人口总数的99.98%;少数民族8人。1959年,全区总人口82632人,其中,汉族82572人,满族1人,苗族59人。1961年,总人口80029人,其中,汉族79976人,占人口总数99.93%;少数民族有满族1人,苗族47人,畲族2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91931人,其中,汉族91808人,占人口总数99、87%;少数民族有满族8人,回族3人,畲族4人,苗族90人,朝鲜族1人,共106人,比1961年增加2个少数民族,共56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境人口133651人,其中,汉族133465人,占人口总数的99.86%:少数民族174人,占人口总数的0.13%,有壮族、苗族、回族、满族、侗族、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等9个民族,比1964年增加4个民族。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155862人,其中,汉族15554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13个少数民族总共318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0.20%;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比,除侗族、瑶族人口保持不变外,蒙族增加6人、回族增加51人、藏族增加2人、壮族增加13人、满族增加14人、白族增加1人、土家族增加4人、畲族增加175人、布依族增加1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苗族减少121人,黎族、高山族各减少1人。

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发展,引进的各类人才增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少数民族人口随之不断增加。1997年,全区总共154956,其中,汉族15462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少数民族有蒙族7人、回族48人、藏族2人、苗族5人、白族1人、壮族23人、满族26人、侗族3人、瑶族1人、土家族14人、高山族4人、畲族179人、布依族1人,13个民族共计314人。

2018年,马尾区总户数54703户,户籍人口175593人,比上年增加440户1113人;平均每户3.21人。其中,男性87412人,女性88181人。

全区出生人数2106人,出生率12.03‰;死亡人数3219人,死亡率18.39‰;人口自然增长-11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39‰。

全区迁入4184人,迁出1958人,迁出小于迁入2226人,人口迁移正增长12.72‰。

2018年,马尾区下辖罗星街道、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有1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2个村民委员会,行政区域总面积275.581平方公里。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6.2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4%,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201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8.2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0.17万人,出生率为9.16‰;死亡人数0.1万人,死亡率为5.56‰;自然增长人数0.0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3.5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尾区常住人口为290554人。

民族

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发展,引进的各类人才增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少数民族人口随之不断增加。1997年,全区总共154956,其中,汉族15462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少数民族有蒙族7人、回族48人、藏族2人、苗族5人、白族1人、壮族23人、满族26人、侗族3人、瑶族1人、土家族14人、高山族4人、畲族179人、布依族1人,13个民族共计314人。

行政区划

马尾区现辖三镇一街(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罗星街道),共62个村委会、13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27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历史: 1949年8月15~17日,马江镇、闽亭镇、琅岐乡相继解放。是时,区公所址在闽安镇,辖有马江镇、闽亭镇、嘉登乡,仍设33保。同年12月,马江镇、闽亭镇划为闽侯县第三区,闽琅镇为第二区,设区公所,为县派出机构。1950年,境内开始民主建政,废除保甲制,建立乡镇政权。4月22日,第二区划设1镇6个乡,第三区划设2镇8乡。

1951年4月19日,民主建政重新划乡,区镇设置不变,乡区划调整,二区为1个镇8个乡,三区为2镇12个乡。

二区辖闽琅镇、文中乡、云龙乡、后龙乡、透上乡、乐村乡、凤窝乡、龙台乡、三平乡;

三区辖马尾镇、闽亭镇、西洪乡、象洋乡、东岐乡、闽前乡、长安乡、白眉乡、君岐乡、龙英乡、快安乡、马协乡、青洲乡。

1952年8月15日,闽侯县人民政府调整乡辖范围:二区闽琅镇和乐村乡合并为1个镇,透上乡和文中乡合并为1个乡,凤窝乡和龙台乡合并为1个乡,三区的东岐乡和长安乡合并为1个乡。

1956年4月,琅岐区、马尾区合并成立马尾区,仍归闽侯县管辖。

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管辖(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马尾区辖2镇6乡。

2镇:马尾镇、亭江镇;

6乡:闽安乡、白眉乡、象洋乡、东岐乡、君竹乡、和平乡。

1958年8月20日闽侯县人民委员会撤销马尾区公所,所属的3个镇11个乡改为3个镇:

马尾镇辖原有马尾镇和君竹、和平乡。

亭江镇辖原有的亭江镇和闽安、象洋、东岐、白眉4个乡。

琅岐镇辖原有闽琅镇和吴屿、金砂、云龙、解放(公婆)、龙凤5个乡。

同年,成立人民公社,政社合一,区划不变,成立3个人民公社:马尾镇人民公社、亭江镇人民公社、琅岐镇人民公社、仍隶闽侯县。

1960年1月,马尾镇人民公社从闽侯县析出,归福州郊区行政办事处管辖。同年3月,福州市郊区行政办事处撤销,马尾人民公社划归福州市管辖,并成立马尾区人民委员会。1961年11月,亭江镇人民公社、琅岐镇人民公社从闽侯析出划归福州市管辖。1962年1月,福州郊区行政办事处恢复。1963年6月,马尾、亭江、琅岐均改设区公所,行政区划归郊区行政办事处。区公所下划为小公社:

马尾区公所辖马尾镇人民公社、罗星塔人民公社、快安人民公社。

亭江区公所辖亭江人民公社、象洋人民公社、闽安人民公社、白眉人民公社、东岐人民公社。

琅岐区公所辖上岐人民公社、吴庄人民公社、海屿热门公社、三平人民公社、衙前人民公社、云龙人民公社、金砂人民公社、龙台人民公社、凤窝人民公社、下岐人民公社。

1966年5月,马尾区辖15个生产大队、108个生产队,亭江区辖20个生产大队、240个生产队,琅岐区辖10个生产大队、216个生产队。

1970年2月,福州市郊区机构撤销。马尾人民公社、亭江人民公社与渔业公社组成马江公社革委会,直隶福州市革委会,琅岐人民公社划入连江县,5月1日,马江公社革委会改制为马江区革委会。1972年1月,渔业公社划归福州市商业局水产站。1975年5月郊区机构恢复,亭江人民公社划入郊区革委会。12月琅岐从连江析出,又划入郊区,1978年2月,马江区革委会撤销,划归福州市郊区。

1982年8月26日,成立马尾区人民政府,下辖马尾人民公社、马尾街道办事处。

马尾人民公社辖11个生产大队:

快安大队、上德大队、下德大队、胐头大队、青洲大队、君竹大队、上岐大队、秋峰大队、元丰大队、彭珠大队、深溪大队;

马尾街道办事处划为5个生产大队和7个居委会,即:

罗星、罗建、新马、中洲、六江等大队和前街、后街、进步里、马限、江山、船政、沿山等居委会。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人民公社改为乡,区划不变。

1989年马尾街道办事处增设君岐居委会、福星居委会、闽渔居委会、济安居委会。这时,马尾区下辖:马尾街道办事处,5个村民委员会、11个居委会,75个居民小组、48个村民小组。马尾乡人民政府,11个村民委员会,114个村民小组。亭江镇,2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246个村(居)民小组。琅岐乡,一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322个村(居)小组。仍隶福州郊区。

1991年3月,儒江村从郊区析出,划归马尾乡。同年10月23日,秋峰村和元丰村合为双峰村;深溪人口平原移居,取消两个村行政区划。1994年6月,马尾乡撤乡建镇。

马尾镇辖快安、上德、下德、胐头、双峰、上岐、君竹、青洲、儒江等9个村委会。

马尾街道增设1个培英居委会。1995年11月,亭江镇、琅岐镇从郊区析出,划归马尾区,共设3镇1街。12月15日,马尾街道更名罗星街道,并进行区划调整:

新马村、六江村、中洲村从罗星街道析出,划归马尾镇。

江山居委会、前街居委会、后街居委会、进步里居委会、船政居委会从罗星街道析出,划归马尾镇。

青洲村、上岐村、君竹村、双峰村从马尾镇析出划归罗星街道。

1996年1月,马尾区的行政区划:

亭江镇辖牛项、东街、象洋、盛美、笏山、鳌溪、长柄、英屿、长安、东岐、闽安、亭头、白眉、前洋、康坂、东盛、香炉、西边、洪塘等19个村委会以及亭头居委会、闽安居委会等2个居委会;

琅岐镇辖光辉、光明、农旗、星辉、勤耕、争丰、劳丰、劳光、乐村、群星、星光、红星、红光、红旗、东升、前进、胜利、义湖、旗峰、雁升、江滨、建兴、挺进、高官、陈厝、后官、东岐、丰稔、凤翔、劳荣、董安、南兜、后水、院前、劳团、东红、建光、老劳光、龙台等39个村委会以及闽琅居委会。

马尾镇辖胐头、上德、下德、快安、中洲、六江、新马、儒江等8个村委会;

罗星街道辖青洲、上岐、罗建、罗星、君竹、双峰等6个村委会。

1997年,马尾镇增设联安居委会,罗星街道增设凤洋居委会。亭江镇、琅岐镇部分自然村进行区划调整,亭江镇的牛项、香炉等村委会撤销,琅岐镇从39个行政村调整为26个行政村。至此,全区设1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人民政府,18个居委会,57个村委会,649个村民小组。其中:

罗星街道办事处辖沿山、马限、济安、福星、闽渔、君岐、培英、建星、凤洋9个居委会和上岐、罗建、罗星、青洲、君竹、双峰6个村委会。

马尾镇辖江山、前街、后街、船政、进步里、联安6个居委会和六江、中洲、上德、下德、胐头、新马、儒江、快安8个村委会;

亭江镇辖亭头、闽安2个居委会和亭头、闽安、东盛、康坂、前洋、白眉、西边、洪塘、东街、盛美、象洋、鳌溪、笏山、长柄、英屿、东岐、长安等17个村委会;

琅岐镇辖闽琅1个居委会和云龙、龙台、光辉、农旗、星辉、勤耕、海屿、群星、红星、红光、董安、南兜、后水、院前、光明、吴庄、劳团、东红、建光、荣光、凤窝、星光、争丰、劳丰、乐村、劳光26个村委会。

镇、街

面积

(平方公里)

社区

(个)

村委会(个)

社区、村委会名称

罗星街道

28.084

5

5

社 区:沿山 马限 罗星 新港 培英

村委会:上岐 青洲 君竹 罗星 双峰

马尾镇

53.621

4

13

社 区:旺岐 船政 凯隆 滨东

村委会:六江 中洲 上德 新马 朏头 下德 儒江 快安 建坂 快洲

魁岐 龙门 双协

亭江镇

105.598

3

17

社 区:亭头 闽安 闽亭

村委会:鳌溪 盛美 东盛 笏山 前洋 康坂 白眉 象洋 英屿 东岐

长柄 洪塘 亭头 闽安 西边 长安 东街

琅岐镇

88.278

1

27

社 区:闽琅

村委会:光明 光辉 星辉 农旗 勤耕 争丰 乐村 劳光 劳丰 红星

群星 星光 红光 董安 南兜 院前 后水 凤窝 龙台 荣光 劳团 东红 建光 吴庄 海屿 闽江 云龙

2018年马尾区行政区划一览表

经济状况

综述

2017年,马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3.2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272.4亿元,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1亿元,增长2.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353.8亿元,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3亿元,增长13.9%;出口总额198.8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28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6元,增长8.5%。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36.6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6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8亿元,增长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亿元,增长12.2%;出口总额192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38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5元,增长8%。

初步核算,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6.26亿元,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39.14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36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为1.0:58.9:40.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47.2%、52.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9946元,增长4.6%。

201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6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8%,比上年末提高0.4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在岗职工121425人,其中国有职工11496人,城镇集体职工324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职工23911人,其他企业职工85694人。

2019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4.92亿元,下降2.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4亿元,下降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07亿元,下降19.1%。全区税收收入55.97亿元,下降2.9%。

2020年,马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1.6亿元,下降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下降8.1%;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7.5亿元,下降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978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30元,增长6.5%。 

第一产业

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22亿元,增长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1%,增速全市排第5名。

2018年,马尾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68万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7007万元,增长1.7%;林业产值837万元,增长34.5%,牧业产值5672万元,增长1.4%,渔业产值40389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2万元,增长1.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09亩,比上年减少1681亩,下降23.1%;粮食总产量2082吨,下降23.6%;蔬菜产量50340吨,下降44.8%;瓜果产量2702吨,比上年减少7271吨;水果产量10183吨,下降39.6%;木材产量10599立方米,增长113.1%;肉类总产量2306吨,下降12.9%;禽蛋产量1047吨,下降14.7%;奶类产量588吨,下降63.3%。水产品总产量25248吨,增长2.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6285吨,增长9.1%;淡水产品产量8963吨,下降8.4%。

2018年末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3家,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51.3亿元。年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年末共有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19个,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品种3个。

201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190万元,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41791万元,增长5.2%;林业产值1250万元,下降110.2%,牧业产值7150万元,下降10.4%,渔业产值47637万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2万元,增长5.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39亩,比上年减少1570亩,下降28%;粮食总产量1652吨,下降20.7%;蔬菜产量40900吨,下降18.8%;瓜果产量4510吨,增长66.9%;水果产量10671吨,增长4.8%;木材产量10935立方米,增长3.2%;肉类总产量2522吨,增长9.4%;禽蛋产量383吨,下降63.4%;牛奶产量95吨,下降83.8%。水产品总产量26644吨,增长5.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7121吨,增长5.1%;淡水产品产量6523吨,增长6.2%。

2019年末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其中省级4家,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29.93亿元。年末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年末共有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19个,绿色食品产品认证企业1家,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品种3个。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8.84亿元,增长8.9%(如图2),增速比2016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五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75.98亿元,增长8.6%。虽然受到华映显示转型带来的压力影响增速有所下滑,但新兴产业产值在全区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继续提高,对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61家先进制造企业、35家高技术产业、24家物联网产业和27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602.13亿元、454.0亿元、430.97亿元和528.34亿元,分别增长6.7%、6.0%、5.9%和4.4%,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61.5%、46.4%、44%和54%。分别比上年提高1.7、1.1、0.9和0.4个百分点。 

2018年,马尾区工业增加值278.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1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2.47亿元,增长13.1%(现价,下同)。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99.89亿元,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412.58亿元,增长14.5%。分轻重看,轻工业完成产值408.87亿元,增长17.9%,重工业完成产值403.6亿元,增长8.6%。

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484.05亿元,增长11.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48.53亿元,增长5.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31.05亿元,增长22.5%,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24.16亿元,增长14.5%,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70.23亿元,增长9.5%,交通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0.08亿元,下降71.1%。

2018年,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92家,与上年持平,完成产值787.6亿元,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6.9%。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8家,比上年减少2家,完成产值456.03亿元,增长17.5%。60家先进制造业、34家高技术产业、32家物联网制造业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08.86亿元、279.31亿元、288.44亿元,分别增长13.4%、17.1%、18.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和12.6个百分点。

2019全年工业增加值230.05亿元,增长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1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8.84亿元,增长1.1%(现价,下同)。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409.65亿元,增长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409.18亿元,增长1.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434.77亿元,增长6%,重工业完成产值384.06亿元,下降4%。

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435.27亿元,下降1.7%。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49.59亿元,增长13.9%,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42.88亿元,增长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6.73亿元,下降39.8%,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66.07亿元,增长9.5%,交通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0亿元,增长1%。

2019全年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91家,比上年减少1家,完成产值794.41亿元,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7%。产值超十亿元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4家,完成产值497.92亿元,增长1.9%。59家先进制造业、34家高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05.04亿元、261.48亿元,分别下降2.1%、4.5%。34家规模以上物联网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284.92亿元,增长0.4%。

2019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9.53亿元,增长0.8%。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12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完成产值485.9亿元,增长16.1%;房屋施工面积6371.38万平方米,增长12.7%;房屋竣工面积357.51万平方米,增长31.6%。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8亿元,增长14.2%(如图3)。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9.97亿元,增长102.7%(如图4)。187个项目投资完成投资177.3亿元,增长13.9%;48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176.5亿元,在近两个月新增房地产项目相继动工的驱动下实现了14.6%的增长。“攻坚2017”行动在本年固投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4个攻坚项目2017年共完成255.74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高达72.3%。

2018年,马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48.36亿元,增长14.2%;大个体零售0.15亿元,下降4.1%。在限额以上企业中,商品零售额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3.9亿元,增长39.6%,汽车类零售额32.7亿元,增长5.1%,家居建材类零售额19.58亿元,增长93.7%。全区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交易额226亿元;连锁经营企业2家,连锁网点56个。

201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10.9%。2017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27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62542万吨公里,增长6.1%;公路客运周转量36459万人次公里,下降0.8%;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9986455万吨公里,增长12.2%;对台货运量250.72万吨,增长5.8%。“两马”航线运行468航次,运送旅客0.86万人次。

2018年,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设立支局(所)、营业厅14处,2018年实现业务收入30194万元,增长2.4%;年末固定电话4.34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997户;电信移动电话用户30.7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044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9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9470户。

2018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28.07万人次,增长21.1%;旅游总收入50.18亿元,增长31.6%。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重点公园1个,国家三级博物馆1个,五星级酒店1个。

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55亿元,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62.49亿元,增长14%;大个体零售额0.12亿元,增长13.6%,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69.94亿元,增长5.2%。在限额以上企业中,商品零售额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8.29亿元,增长21.7%,家居建材类零售额30.42亿元,增长41.3%,汽车类零售额29.15亿元,下降10.7%。全区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交易额218亿元;连锁经营企业2家,连锁网点56个。

2019全年进出口总额244.14亿元,下降17.8%。其中,出口149.03亿元,下降23.6%;进口95.12亿元,下降6.6%。进出口顺差53.91亿元。

2019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31亿元,增长179.1%。新批合同外资项目60项,下降65.7%,其中千万美元项目12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5.43亿美元,下降74.2%。全年新批台资项目36项,合同利用台资1.3亿美元,增长233.3%。

2019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38亿元,增长18.9%。2019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1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38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02065万吨公里,增长8.5%;公路客运周转量39563万人次公里,增长8.5%;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0787121万吨公里,增长8%;“两马”航线运行952航次,增长103.4%,运送旅客1.34万人次,增长56.2%。

截止2019年底,全区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设立支局(所)、营业厅14处,2019年实现业务收入31125万元,增长3.1%;年末固定电话5.08万户,比上年末减少710户;电信移动电话用户35.7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9738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409户。

2019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88.21万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61.27亿元,增长22.1%。截至2019年末,全区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国家重点公园1个,国家三级博物馆1个,五星级酒店1个。

基金小镇集聚投资机构381家,基金管理规模达1539亿元。2019年末全区共有银行业营业网点84个,期货营业部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2家,保险公司6家。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41.64亿元,增长5.2%,其中,住户存款419.96亿元,增长15.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23亿元,增长19.1%,其中,中长期贷款526.72亿元,增长13.5%。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8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10076人;普通中学13所,其中民办3所;在校学生10668人,其中民办在校学生86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553人;小学21所,其中民办1所,在校学生16654人,其中民办在校学生1240人。年末共有幼儿园43所,其中民办35所;在园幼儿8496人,其中民办在园幼儿5707人。

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称号。2018年末全区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3家;1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技术中心18家,市级技术中心22家;新认定院士工作站1家,年末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6家,专家工作站16家;新认定3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末高新技术企业97家。2018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917件,专利授权量1239项,其中发明专利277项。至2018年底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

2019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10827人;普通中学13所,其中民办3所;在校学生11251人,其中民办在校学生181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617人;小学21所,其中民办1所,在校学生17117人,其中民办在校学生1212人。年末共有幼儿园46所,其中民办37所;在园幼儿8566人,其中民办在园幼儿5399人。

2019年末全区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1家;1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6家,市级技术中心23家;新认定院士工作站1家,年末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7家,专家工作站17家;新认定3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27家。201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2057件,专利授权量1337项,其中发明专利220项。至2019年底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8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剧场、剧院3个,收藏文物1085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21.4万册。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01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201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11个,医疗床位468张,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诊所、医务室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卫生室55个。年末全社会卫生技术人员870人,其中执业医师335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386人,药剂人员47人,检验人员35人。

2019年末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剧场、剧院3个,收藏文物1105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52.6万册。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01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

2019年末全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125个,医疗床位548张,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诊所、医务室4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村卫生室55个。年末全社会卫生技术人员1046人,其中执业医师360人,执业助理医师68人,注册护士462人,药剂人员45人,检验人员38人。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498人,增长2.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208人,增长5.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463人,增长10.3%,领取失业保险金8190人次,下降28.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6689人,下降2%。

2018年末全区享受城乡低保960户1617人,比去年减少70户247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104.12万元;城乡特困人员28户29人,发放城乡特困人员补助金41.11万元。

2019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513人,增长1.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434人,增长4.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630人,增长5.1%,领取失业保险金32232人次,增长293.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9718人,下降14.5%。

2019年末全区享受城乡低保967户1602人,比去年增加7户减少15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022.1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32人,发放城乡特困人员补助金44.36万元。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5474吨标准煤,下降2.6%。全社会用电量161150万千瓦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量100181万千瓦时,增长11.9%。

2018年全年人工更新造林面积2403亩,森林覆盖率46.9%。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9;PM10年均浓度4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8.3%;PM2.5年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11.1%。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闽江干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0.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18年全区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7起,同比减少7起,下降50%;死亡1人,同比减少3人,下降75%;受伤2人,同比减少11人,下降84.62%;直接经济损失122.3万元,同比减少24.76万元,下降16.8%。

初步核算,20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9362吨标准煤,下降12.7%。全社会用电量157504万千瓦时,下降2.3%,其中,工业用电量90120万千瓦时,下降10%。

2019年全年人工更新造林面积2341亩,森林覆盖率47.2%。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9;PM10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2.3%;PM2.5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8.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闽江干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区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0.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96.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19年全区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5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28.6%;死亡2人,同比增加1人;无人员受伤,同比减少2人,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206.3万元,同比增加84万元。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70.8%提高到78.4%。地铁2号线马尾延伸段动建前期工作启动,三江口大桥、东南绕城高速(琅岐段)、东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市政路网密度从每平方公里3.39公里提高到4.45公里,污水处理能力从每日7.5万吨提高到9万吨,供水管网从322公里增加到372公里,累计投入11.62亿元建成了7个水利工程,基础和公共设施日臻完善。改造旧屋区99.21万平方米,4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补齐提升13处重要节点夜景灯光,完成拆墙透绿105处、立面景观改造26处、缆化下地106处、小街巷整治21条,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新增生态休闲公园7座、串珠公园4个、沿河休闲绿道8公里,绿地率由35.5%提高到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市第二,宜居品质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

2020年马尾美丽乡村建设名单出炉,今年将再提升8个村,分别是亭江镇亭头村、笏山村、白眉村、前洋村,琅岐镇光明村、红光村、龙台村、闽江村。其中亭头村、笏山村、光明村作为精品示范村建设,白眉村将按照精品示范村再提升的标准建设。

据悉,截至5月底,马尾区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额1057万,完成投资比率42.28%。

舞活产业龙头,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马尾区对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要求,发挥侨乡优势,凝聚群众力量,大力发展村产业,提升村集体经济活力。

近年来,马尾区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谋篇布局和分类指导,乡村振兴由“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由亭头、东街、西边、盛美和象洋等村庄形成的中心区,成为集行政服务、商业娱乐、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闽安至长安的104国道沿线村庄依托长安园区、出口加工区产业发展,建设如外口公寓、标准厂房等配套项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白眉至闽安等5个闽白沿线村庄以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通过更好的联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民族

随着开发区建设的发展,引进的各类人才增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少数民族人口随之不断增加。1997年,全区总共154956,其中,汉族154623人,占人口总数的99.79%;少数民族有蒙族7人、回族48人、藏族2人、苗族5人、白族1人、壮族23人、满族26人、侗族3人、瑶族1人、土家族14人、高山族4人、畲族179人、布依族1人,13个民族共计314人。

名胜古迹

主要景点有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园、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法马江海战纪念馆、海博广场、船政轮机车间、一号船坞、绘事院、船政精英馆、梅园监狱、英领事分馆等,中外游人与各界人士在这里可以看到船政精英们的足迹,领略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中国著名诗人陈运和在祖母杨纪文家马尾寻找往事、采风。

城市荣誉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同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