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梳理机

集合成纤维条的纺纱机器

中文名:梳理机 外文名:Carding machine 所属学科: 领 域:农业机械 用 途:纺织
梳理机介绍
把经过初步加工的纺纱原料分梳成单纤维状态,组成网状纤维薄层,再集合成纤维条的纺纱机器。由于纤维的种类和工艺要求不同,梳理机也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如梳棉机、梳毛机、梳麻机等。[1]

简介

经过梳理后的纤维条,许多杂质和疵点已被排除,不同品质和色泽的纤维得到较充分的混和,纤维初步伸直,且具有方向性。这些都是生产品质优良纱线的重要条件。但纤维大多仍带有弯钩,有待后续工序理直。

发展概况

梳理机是由古老的梳理工具(两块板面上植有倾斜针齿的梳板)演变而来的(见梳理)。到18世纪逐步由手工改为机械方法。1738年,英国L.保罗用一个带针的滚筒和相应的弧面梳板组成分梳区,扩大了梳理作用的面积。同年,D.博恩创造了多滚筒梳理机。之后,在梳理机上加装了喂给帘子和剥取斩刀,基本解决了连续喂给原料和使梳好的网状纤维薄层连续输出的问题。到1792年,英国人卡特赖特发明了罗拉梳理机。

18世纪末出现固定盖板式梳理机。不久后,美国人韦尔曼创造了回转盖板式梳理机,较好地解决了梳棉问题。1810年,法国人热拉尔又创造了罗拉式梳麻机。自19世纪以来,各种梳理机又有许多改进和发展,出现了多种专用梳理机。梳理机可分为两大类,即回转盖板式梳理机及罗拉式梳理机。前者主要用于梳棉和棉型化学纤维(包括中长纤维),后者主要用于梳理羊毛和其他长纤维。

一切梳理机都有喂给、预梳、主梳、剥取,成形圈条(卷绕)等基本机构。回转盖板式梳理机上的主要分梳机件之一是盖板;罗拉式梳理机上的主要分梳机件之一是工作辊(工作罗拉)。各种分梳机件的表面都包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针布,以满足梳理的要求。梳理机的产量水平以输出机件的速度和网状纤维薄层单位长度的重量来衡量。纤维网的结构和其中扭结、杂屑粒数等反映梳理后半制品的质量水平,而梳理机排除落物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技术经济效益。

结构与原理

梳理在干法针刺非织造布的成网生产中是十分关键的工序,梳理机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开松的纤维团进一步打散、混合均匀、利用成对罗拉表面的针布间的相互运动使分梳开的单纤维互相交错,利用自身的卷曲和摩擦形成一张均匀的纤维网,并经过铺叠交叉成网毯后供针刺机固结。棉层在进入梳理机之前,首先要通过喂入罗拉,喂入罗拉的作用将棉层有效地握持住,使棉层在开毛辊的作用下,将纤维进行初级梳理。喂入罗拉的装置有以下三种形式。n(1)上喂入形式的喂入罗拉位于喂入板上面,棉层在喂入罗拉针布的作用下,棉层被紧紧地握持住,然后在罗拉的作用下上升到弧形板的顶尖点,接着被高速旋转的带有针布的开毛辊进行梳理、开松和转移。由于弧形板的形状是个锐角,纤维在喂入和输出的锐角上产生很大的摩擦力,所以它对喂入的纤维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力,以减少抽毛现象,而且对纤维的损伤小。这种上喂入装置一般被采用在原料相对比较细腻、纤网要求也高,而且长度>51mm的纤维。n(2)下喂入装置的原理和方式基本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弧形板位于罗拉的上方,它对纤维有微小的损伤性。这种装置被广泛采用在纺制纤维相对比较短的,长度低于51mm的纤维。n(3)罗拉握持式喂入,通常有1对或者两对带针布的罗拉,将喂入的棉层紧紧握持住,使棉层在开毛辊的作用下,纤维不产生无规则游离,但相对来说此种喂入方式对纤维的损伤较大。另外,由于喂入罗拉与开毛罗拉呈品字形排列,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距离,在纺制短纤维时一部分纤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会产生抽毛现象,而且下喂入罗拉极容易缠辊,从而影响喂入罗拉的握持力,造成棉网出现斑状云块,也容易造成机械损伤。此种喂入方式在高速、高产的设备中已很少采用。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