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一个传统专业名词术语,其含义和准确程度受科学研究条件和技术进步程度制约。早期的“饲养标准”基本上是直接反应动物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摄入营养物质的数量,“标准”的适用范围比较窄。现行饲养标准则更为确切和系统地表述了经实验研究确定的特定动物(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生产性能、不同环境条件等)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数值。
种类:根据动物营养, 饲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饲养标准以动物为基础分类制定。
饲养标准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国家规定和颁布的饲养标准,称为国家标准;另一类是大型育种公司根据自己培育出的优良品种或品系的特点,制定的符合该品种或品系营养需要的饲养标准,称为专用标准。饲养标准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以干物质或风干物质采食量表示。饲养标准中规定的采食量,是根据动物营养原理和大量试验结果,科学地规定了动物不同生长(理)阶段的采食量。
由于饲料存在消化利用率问题,因此就有消化能(DE),代谢能(ME),净能(NE)之说。一般家禽类对能量的需要用ME表示,而猪对能量的需要量,有的国家用DE表示,有的国家用ME表示,如美国,加拿大,中国等用DE表示,而欧洲多用ME,也有的用DE。反刍动物对能量的需要多用NE表示。
猪鸡一般用粗蛋白(CP)表示对蛋白质的需要。牛一般用可消化粗蛋白(DCP)表示对蛋白质的需要。
饲养标准中列出了必需氨基酸(EAA)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有用每天每头(只)需要多少表示,有用单位营养物质浓度表示等。
对于单胃动物而言,蛋白质营养实际是氨基酸营养,用可利用氨基酸表示动物对蛋白质需要量也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般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用国际单位IU表示,而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用mg/kg或μg/kg表示。
常量矿物质元素主要列出了钙、磷、锌、钠、氯需要量,用百分数表达;微量元素列出了铁、锌、铜、锰、碘、硒需要量。反刍动物还列出了钴的需要量,微量元素一般用mg/kg表示。
饲养标准是营养学家对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总结,为人们合理设计饲料提供了技术依据。饲养标准中提供的营养指标有能量(代谢能、消化能、净能)、蛋白质(粗蛋白质、可消化粗蛋白质)、蛋白能量比、粗脂肪、粗纤维、钙、磷(有效磷、总磷)、各种氨基酸,各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指标的不足和过量对动物生产性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饲使用
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特点,合理确定其不同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主要注意:
能量水平随环境等条件变化进行调整。家禽对能量的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品种、性别、周龄、营养状态、日粮及环境因素等都影响家禽对能量的需要,一般肉鸡比同体重的蛋鸡基础代谢高,对能量的需要也高于蛋鸡,因此一般应在日粮中添加油脂以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否则会影响肉鸡生长。
影响猪对能量需要量的因素有:日粮因素、环境因素、活动程度、群体大小等,当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蛋白质品质不佳时,猪对能量的需要量提高;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猪对能量的需要量。
青年牛能量供给不足将导致生长受阻和初情期延迟,而乳牛能量供给不足,将导致产奶量下降,严重的长期能量不足还可引起繁殖机能衰退。
猪鸡饲养标准中列中了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常以日粮的百分比或每天每头(只)需要多少克表示。要想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日粮中就必须提供数量足够的必需氨基酸。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微生物蛋白,因此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不象猪鸡那样重要。
猪鸡的饲养标准中列出了12种矿物质,包括钙、磷、钠、氨、钾、镁、铜、碘、铁、锰、硒和锌。反刍动物还需要硫、钴和钼。日粮中钙过多会干扰磷、镁、锰、锌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对于非产蛋鸡来说,钙和非植酸磷(有效磷)的比例2:1左右较合适,但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高,钙和非植酸磷的比例应达到12:1。猪以玉米--豆粕为主的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为1~1.5:1。
反刍动物的日粮需要补充维生素A、D、E。瘤胃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因此除幼龄反刍家畜动物,一般不会缺乏这些维生素。如果反刍动物的日粮中有相当数量的优质饲草,一般也不会缺乏维生素A、D、E,因为优质牧草中含有维生素A前体物,β一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干草中有维生素D,如果饲喂青贮饲料或缺乏阳光照射,就需要添加脂溶性维生素。
猪鸡体内合成的维生素C,一般可满足需要,只有在应激状况下才补充维生素C,而维生素A、D、E、K、B、核黄素、泛酸、胆碱、烟酸、维生素B6、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都要进行补充。
饲养标准及其比较
与NRC标准就鸡、猪、牛的饲养标准划分阶段、需要量及评定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