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烽火戏诸侯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着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
连环画封面图册1(15张)
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周幽王,他是一个昏庸暴虐的国王。西周末期,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王室内部的矛盾也扩大了,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宫后杀死,周王朝鼎盛时代就此结束。
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称做东周的开始。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中国先秦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开始。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管仲、子产、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产生的。
春秋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郑庄公,小说里面把他描写成一个奸诈阴险的小人,因此在里面的历史地位并不高。郑庄之后有齐桓,齐桓公小白得鲍叔牙的帮助,击败管仲辅助的公子纠,从而成为齐公,后又任管仲为相,因其任人唯信,兼听纳谏,又得管仲鲍叔牙之大才,很快就雄霸天下,九合诸侯。但其结局悲惨,困死宫中,死后各子相争数岁不休,也因此渐渐失去了齐国的霸主之位。
齐桓公之后,重耳续伯,自深得民心的申生死后,年青时的晋文公重耳便多有磨难,三十岁上逃走天涯,先后流走齐、楚、秦等无数国家,取齐女秦女为妻。只因一帮志同道合如介子推等人的帮助方幸而得生。秦公三平晋乱,最终还是把他推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坐,老来得国的重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无比强大。"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鸣必惊人"的楚之大鸟,因国乱而三年隐若之后果如他之言,一下飞上了乱世春秋的高空,成为一方霸主,这就是缔造了绝缨大宴的楚庄王。
而后的楚平王昏庸,竟占儿媳为己有,又听谗言,欲死太子也绝后患,因而牢伍奢,诱杀其子,幸得伍员逃得一生,一夜间愁发皆白之后逃离楚国,后落根于吴,也因他的再生,几使楚丘和越国复灭于吴国之手,这个有着太多传奇的伍子胥,叩开了吴越春秋的大门,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荐夫差而得王,然而夫差不听子胥忠言,放回已困多年的越王勾践夫妇,最终导致吴国灭于这个重生后兢兢业业,一心为复仇而卧薪尝胆的人手里。紧接着晋国三分天下为韩、赵、魏。大概春秋时期的历史就到此了,之后的战国史,小说写得相对简单得多,也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纷繁复杂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还十分精彩,卫鞅入秦变法,西门豹、吴起的故事等,但给读者记忆深刻的当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习游说。孙膑后为庞涓后害,几死于魏,佯疯才得脱归齐国,后马陵道万箭射死庞涓。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击秦国,即历史上著名的合纵,张仪助秦,后几次破苏秦的合纵之谋。两人皆为游说之仕,小说中,他们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全为小人之举,苏秦先一贫如洗,后因游说而富贵还家,按小说的观点,其是为了自己而行游说之事,全不顾国家以后的发展,尤其在他后面的日子尤为明显。结局悲惨自是不必说。苏秦张仪之后,多出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这样的好客之士,在他们门下,养士多达数千人,但所养之士也多无用,不能为国出谋划策,也不能为之身死。
作者:冯梦龙
当然蔺相如、廉颇这样的大将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长平一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余。再后期,秦王翦、赵李牧等出现,王翦是秦并吞六国的主力统帅,兵越千里,战功显着。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乱世春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春秋时期,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智宁俞、赵盾等,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下面也有一帮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难怪秦能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唉也!
郑庄公,春秋国王之一。正是他以及由他主管的充当周朝辅佐的郑国,带头搞乱了封建秩序。按照周代旧制,诸侯去世,嫡子继立。但郑庄公之母宠爱次子叔段,让他分享郑国大权。郑庄公对付的办法是:故意纵容叔段,让他与母亲串通谋反,暗地里周密部署,粉碎了母、弟发动的政变。为了寻找囚母杀弟的借口,郑庄公的手段十分刻毒、狡诈。后来郑国政局稳定,势力渐强,郑庄公便不把周室放在眼内。而周平王为了安抚郑庄公,让王子作为人质,郑庄公也竟然收下,全不顾“君臣之义”。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为相,充分展现出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以及宽容广阔的胸襟。管仲并不是他的亲信,当初与他为敌,还射了他一箭,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实说,这一箭之仇,齐桓公也曾耿耿于怀,但当听到鲍叔举荐,知道管仲是安邦治国的良材,便抛弃嫌隙,“亲自出郊迎之,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任用管仲为相后,齐国大治。齐桓公也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他在获得政权以前,到处逃亡,势孤力弱。但是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一帮人与他同心合力,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登上晋侯的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首先整顿国内秩序,“使民知尊卑长幼之序,动亲上死长之心”。上下和睦,将士用命。然后打着“尊周室”的旗号,调动各方力量,于城濮一战,大败楚师。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列国之间战争的故事历代被人传诵。到了宋元年间,话本小说兴起,这些散乱流传的故事,便成为话本小说创作者进行加工创作的好题材。故而在宋元的讲史话本中,出现了《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历史延续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时值历史小说创作的高潮时期,春秋战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又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者看好的题材。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始起发轫,根据先代历史书籍的记述,吸取话本成果加工写成《列国志传》,使列国故事初具规模。全书共226节,不计回数,每节随事立题。从商纣起,到秦皇统一天下,较为全面、生动地记载了列国历史。但其中穿插许多与史实严重不符的部分,如秦孝公临潼斗宝等,也充斥着封建伦理道德和天命论的说教。后由冯梦龙凭据史传,把《列国志传》改编为108回的《新列国志》,于明末刊行。
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
《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着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对蔡氏的改本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重新出版,书名仍为《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
春秋末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兼并战争的结果,改变了大国争霸的形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以后又形成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称雄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剧烈的统一战争自此开始。频繁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东周列国志》与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的兴亡成败为主题,致力探讨气运盛衰、人事成败之间转化变迁的因果关系。作者通过人物命运的沉浮,形象地告诉人们,能否注重道义,任用贤能是判断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的依据。得民心者得天下。道义是对天意的阐发,天意就是民心。民心存,其政举,民心亡,其政息。这种人本主义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行世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
列国之中,上至君王,下至卿士,守信立身,不惜功名生命的事例,比比皆是。程婴牺牲自己的儿子,救出赵氏孤儿,忍辱偷生,终于复国。豫让因智伯以国士待之,决意以国士报答,在智伯死后,几次为智伯复仇,就义之前,仍请求将智伯仇敌的衣服用剑斩过,以了心愿。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图谋刺杀秦始皇,为守机密,自刎而死。当时
的忠义之士,往往如此,千百年后仍使人感吧敬慕。勾践身负灭国之耻,心怀复国大志,刚强、勇毅,不计荣辱生死,克制私欲,礼贤下士,以非凡的耐力和恒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以少胜多,摧毁强敌,称霸天下。像这样反败为胜、变弱为强的事例,还见于晋文公重耳,吴大夫伍子胥等段落之中。人生立志,应该放眼至高至远之处,当以造福苍生、泽及万世为念,这样的榜样有孔子、管仲、子产。他们的思想以仁爱为根本,他们拥有安定天下、惠及万民的志向,对真理永无止境地追求,引导君王走向内圣外王的正途,施行的政令,富民强国,成为后世政治参照的法则。
与这些正面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也塑造了一些昏聩、残暴、荒淫无耻的帝王、诸侯等统治者,和贪婪、奸诈、阴险的佞臣小人。作者对他们揭露与鞭挞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情节的进展之中。
小说的结构布局主次分明、繁简得当。虽然头绪纷繁,矛盾错综复杂,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仅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如实的反映,各诸侯国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都条分缕析,写得清清楚楚。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全书的一部分。许多故事描述得引人入胜,如“卫懿公好鹤亡国”“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等等。由于小说反映了五六百年的历史,不可能有贯串始终的人物形象,但在不少篇章里,人物形象描绘得还是相当生动的,如管夷吾的博学奇才、齐小白的王霸之度、鲍叔牙的苦心荐贤等等,又如重耳(晋文公)、伍子胥、介子推、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文种、范蠡等等,都写得个性分明。
该小说还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有齐桓公那样煊赫一时的霸主、周幽王那样昏庸残暴的国君、管仲那样富有谋略的政治家、孙武那样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廉颇那样勇猛善战的武将、荆轲那样视死如归的义士、苏秦那样能言善辩的说客,也有易牙、竖刁那样阴险奸诈的小人。这些人物,既具有春秋战围时期的时代特征,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又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冯梦龙(公元1574年-公元1646年),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一字耳犹,号姑苏词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龙子犹等,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少有才气,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在科举上,冯梦龙一生不得意,遂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搜集、整理通俗文学上。他的代表作品是《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小说,世称三言,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成就。此外,他还编辑了《古今谭概》《情史》等笔记故事,并鉴定了《有商志传》《有夏志传》《盘古至唐虞传》等。
蔡元放,名舁,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年间通俗文学家。生平不详。其主要业绩为润色增删冯梦龙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新列国志》,修订原书一些讹误之处,并附上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刊行。
《东周列国志》取得了较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是除《三国演义》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戏剧、影视等多种文体裁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其人物故事等传播甚广。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版
作者:(明)冯梦龙,周立波改写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开本:大32开
ISBN:9787534641428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
书名: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代)冯梦龙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ISBN:9787807155218
开本:16开
1、善盈而后福,恶盈而后祸。
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君子不居危国,不事乱朝。
4、机不密,祸先发。
5、人臣无将,将则必诛。
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7、一日纵敌,数世贻殃。
8、斩草留根,逢春再发。
9、水来土掩,兵至将迎。
10、爱子者,教以义方,弗纳于邪。夫宠过必骄,骄必生乱。
11、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12、利器入手,不可假人。
13、投鼠者当忌其器。
14、子不能为父分忧,即为不孝;臣不能为君排难,即为不忠。
15、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16、天下之事,理胜力维常,力胜理为变。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17、凡举事必先有所奉,然后成。
18、有奇淫者,必有奇祸。
19、欲成大事者,不矜细行。
20、有大才略,必有大规模。
21、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
22、抱大节者,不拘小谅;有远虑者,岂固近谋?
23、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
24、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
25、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
26、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27、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28、君臣以义合。君待臣如手足,则臣待君如腹心;君待臣如犬马,则臣待君如路人。
29、君臣之间,以礼相交,不可戏也。戏则不敬,不敬则慢,慢则无礼,悖逆将生。
30、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31、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32、任独者暗,任众者明。
33、上人不好,下人不要。
34、进嘉言于愚人之前,犹委珠玉于道也。
35、德为本,威济之。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
36、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37、仁不恶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38、士之立身,忠信为本。
39、入虎穴者,必操利器。
40、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侥幸以成功。
41、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
42、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
43、若要不知,除非莫为。若要不闻,除非莫言。
44、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45、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
46、蛟龙失势,比于蚯蚓。
47、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8、人生如白驹过隙,苟可适志,何必他求?
49、剑老五芒,人老无刚。
50、有其君者,必有其臣;有其臣者,必有其君。
51、运到时来,铁树花开。
52、圣臣能使其君尊,贤臣能使其君安。
53、大凡做好事的心,一日小一日;做歹事的胆,一日大一日。
54、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
55、惟有德义者,方能恤民。能恤民者,方能用兵。
56、胜敌者,一时之功也;全信者,万世之利也。
57、赏罚不明,百事不成;赏罚若明,四方可行。
58、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
59、死而不义,非勇也。
60、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
61、人有一念之善,天必佑之。
62、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慝者有殃。
63、美玉不可韫椟而藏。
64、龙之在渊,没人不可窥也;及其离渊就陆,童子得而制之。
65、计之不精,由于多心;心之不一,由于多视。
66、贤人,社稷之卫也。
67、贤不肖之间,父子不相及也。
68、父子之罪,不相及也。
69、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
70、善人富,谓之赏;淫人富,谓之殃。
71、礼,国之干也。杀有礼,不祥!
72、父不父,则子不子矣!
73、不能舍己,必将取人,取人必多怨,亡无日矣。
74、伯者之服诸侯,闻以德,不闻以宫室。
75、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76、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舟浆空长,终为水役。
77、善仕者不但择君,兼欲择友。
78、为将者,受命之日,即忘其家;临君约束,则忘其亲;秉枹鼓,犯矢石,则忘其身。
79、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而流。
80、小不忍而酿大患。
81、良马不在形之高大,所贵者力能任重,足能致远而已。
82、安妻子之乐,不尽事君之义,非忠也;怀室家之爱,不能除君之患,非义也。
83、凡以寡胜众,以弱胜强者,必先明于劳逸之数。
84、小人知其过,谢之以文;君子知其过,谢之以质。
85、护嘉苗者,必去莠草。
86、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
87、古之圣贤,皆遇困厄之难,蒙不赦之耻。
88、哲妇不嫁破亡之家,名贤不官灭绝之国。
89、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
90、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
91、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92、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
9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94、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
95、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者,拙也;有报人之志,而使人知之者,危也。
96、天之将亡人国,先逢其小喜,而后授之以大忧。
97、君不忘有功之臣,父不忘有力之子。
98、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99、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
100、天之所废,虽贵必贱;天之所兴,虽贱比贵。
101、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义。
10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03、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
104、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而无本,能令终乎?
105、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106、良材不终朽于岩下,良剑不终秘于匣中。
107、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108、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109、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
110、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111、富贵多士,贫贱寡交,事之常也。
112、明主立政,有功者赏,有能者官,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
113、贵而为友者,为贱时也;富而为友者,为贫时也。
114、应运之王,必有异征。
115、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得自由也。
116、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117、为孝子者,谁不愿得慈父?为贤臣者,谁不愿得明君?
118、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传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斯为下耳。
119、荣辱盛衰,物之常理。
120、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121、天下有智妇人,胜于男子。
122、高才不寿,惜哉!
123、有生者不讳其死,有过这不讳其亡;讳亡者不可以得存,讳死者不可以得生。
124、忠臣不进阿顺之言,明主不蹈狂悖之行。主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也;臣有忠言而君不听,是君负其臣也。
晋卿续写的《战国演义》虽然很详细,但缺乏文学性,阅读起来比较乏味。
如果要同时兼顾详细和文笔的话,那莫过于潘强恩、林玉萍等人编着的《春秋战国演义》,该书是在《东周列国志》的基础上扩写出来的。
全书一共180回(130万字),其中战国部分占55回(126-180回),虽然只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但也要比《东周列国志》来得详细了。
更为难得的是,本书在忠实于《东周列国志》的基础上,将其古代白话转化为更为通俗易懂的现代语文。总之,本书很值得一阅。
于1995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就是根据小说《东周列国志》改编的。全剧共62集,分为《春秋篇》(30集)和《战国篇》(32集)两部。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