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行为科学学派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的学派

中文名:行为科学学派 外文名:Behavioral science school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代表人物:马斯洛,梅奥,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需求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介绍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 Eltom Mayo,1880-1949)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派已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代表人物当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d Heraberg)。[1]

基本内容

行为科学,广义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语言学等的边缘领域协作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涉及到思考过程、交往、消费者行为、经营行为、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国际关系政策的拟定等广泛的课题。

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求、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

发展背景

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除硬件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行为科学理论和学派因此出现。

主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理论。该理论主要论

点有:人的需求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求都有轻重层次之分,某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一种激励模式理论。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X、Y理论

X、Y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管理理论中,还有对人的行为看法不同划分的三种理论。

X理论和Y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在他着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X理论指人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的、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而Y理论与X理论相反,指人一般不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爱和憎恶取决于这份工作对于他们是一种惩罚还是奖励,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X、Y理论所做的实验结果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主要观点是不同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一样,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Z理论(Theory Z)是由日裔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后,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一书中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合为一体。

主要贡献

管理对象重心转变

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把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它强调的是使生产操作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工具标准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组织系统和明确的职责分工等,而忽视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目标,甚至把人看成是机器,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行为科学与此相反,它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它显然是认识到,一切事情都要靠人去做,一切产品的生产都要靠人去实现,一切的组织目标都需要人实现。因而,应当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人及其行为的管理上。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和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管理方法转变

随着对人性的认识和管理对象重点的变化,管理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变到人性化的管理。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严格的权力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在管理活动中施以强大的外界压力,派工头进行严格的监督,造成工人心理上的压力而产生对立情绪,而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和感情因素的作用以及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此相反,行为科学则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因而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与此相对应,企业界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等各种新的管理方式。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