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犯罪行为

中文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含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条文: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第一款修改 性质:罪名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介绍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1]

定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通过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法律规定

原“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n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n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n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十七、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n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n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n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自然人)。

1、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

(1)国家机关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以及依照法律授权的企事业组织。

(2)金融单位指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金融部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财物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其他金融机构)。

(3)电信单位指电信部门及其营业机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卫通及其营业机构)。

(4)交通单位是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的部门和单位(各级铁路局、站、公司,公路运输公司,水上运输公司,海上运输公司,航空运输公司及其各级营业机构)。

(5)教育单位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培训机构(民办和公办的教育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阅览室、图书馆等承担教育职能的教育机构)。

(6)医疗单位是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经依法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组织。

2、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犯罪客观方面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把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1、违反国家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

(1)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2)违反信息控制人单方承诺或者特定行业规范承诺对个人信息加以自律性保护的,不构成本罪。

2、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的行为。

(1)出售是指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以一定价格卖与他人,自己从中谋取利益的行为。

(2)非法提供是指违反国家关于保守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将自己履行职务过程中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出售以外的方式提供他人的行为(不包括自己使用的行为)。

(3)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的数量、次数较多,获利较大,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给公民个人生活或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所出售、非法提供信息被他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

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之一。研究犯罪客体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有助于准确定罪和量刑。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规定“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即把第七条的内容归置在刑法典十大犯罪客体之一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

我国的十大犯罪客体是按照同类客体的原理进行区别的,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但它不是决定犯罪性质的最重要因素。

决定犯罪性质的最重要因素是犯罪直接客体,直接客体是研究犯罪客体的重点,它揭示具体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性质以及该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同时它也是是司法实践中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键。所反映的公民的个人信息被侵犯,即犯罪直接客体是公民的个人信息权。

犯罪对象

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对象是公民的个人信息。

1、个人信息定义类型

(1)个人信息型或关联型定义:个人信息包括人之内心、身体、地位及其他有关于个人一切事实、判断、评价等所有信息在内。

(2)隐私权型定义:个人信息系指社会中多数所不愿向外透露者,或是个人极敏感而不愿他人知道者。

(3)识别型定义:个人信息是指那些据此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识别出特定自然人身份而又与公共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私有信息。

2、个人信息特征

(1)个人信息主体是自然人:个人信息主体不包括法人或者非法人的组织。

(2)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个人信息是一切可以直接识别(直接信息)和间接识别(间接信息)的有关本人信息的总和。

(3)个人信息的保密性:个人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只限于少数人知道。

3、个人信息权利属性

(1)隐私权说。

(2)所有权说。

(3)人格权说。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