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部分分支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的部分分支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故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认为有一个高于现实世界的“理念世界”。
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理”。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辩证法,正题与反题升华为合题,实现“绝对精神”。
德国古典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1724—1804年),先天认识形式加工“物自体”形成表象。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的“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带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
古希腊的柏拉图指出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中国宋代的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
德国的黑格尔指出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柏拉图的“理念论”;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朱熹的“理在事先”;
宗教的神创万物和支配命运的观点;
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老子指出“道”生万物,“道”就是自然法则;(由于在道教中阴阳之前是混沌,故道学属于客观唯心论具有争议性)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天理则是封建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