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

简称:南信大(NUIST) 校训: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院校代码:10300 主要奖项: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科学成就奖(2002年)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 Gerbier-Mumm奖(2003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4年) 中文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外文名称: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现任校长:李北群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属性:全国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介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7000人、硕博研究生约50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000人。

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3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7000人、硕博研究生约50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00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等6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院系专业

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9个学科领域。

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物理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龙山书院(大类培养)、长望学院(拔尖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

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7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0人、国家特聘专家1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0余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600多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39个。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

精品课程

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北大核心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40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50种,中外电子图书197万余种,电子期刊125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51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水平

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

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唯一“高教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

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研究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70项,省级竞赛奖项71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计141人次,省部级获奖情况较上一年增长约30%。

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含出国)突破40%。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科建设n

序号

一级学科

排名

1

大气科学(0706)

1

2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47

3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44

4

数学(0701)

57

国际交流

截止2019年6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台湾大学、东华大学等5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茉莉花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我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合组织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6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n

精神文化

校歌

《同心创辉煌》

我们享有同一片蓝天,我们拥有同一个校园。这里有共同的青春年华,这里有共同的师长同窗。我们拥抱同一轮朝阳,我们怀有同一个理想。这里有共同的辛勤汗水,这里有共同的歌声荡漾。啊,艰苦朴素,勤奋好学,明天的栋梁在这里成长。人生的风帆在这里启航,希望向未来,同心创辉煌,同心创辉煌。我们享有同一片蓝天,我们拥有同一个校园。这里有共同的青春年华,这里有共同的师长同窗。我们拥抱同一轮朝阳,我们怀有同一个理想。这里有共同的辛勤汗水,这里有共同的歌声荡漾。啊,人民重托,祖国召唤,明天的栋梁在这里成长。人生的风帆在这里启航,希望向未来,同心创辉煌,同心创辉煌。

校训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n

“明德格物”语出《礼·大学》。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之意。明德,即立德修身;格物,即笃学求是。n

“立己达人”语出《论语·雍也》。取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之意。立己,即自律自强;达人,即尽责尽心。n

校训中“明德”突出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格物”强调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立己”着眼于增强自我修养;

“达人”侧重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四者紧密相连。

“明德格物”体现了科研教学的定位高度,“立己达人”体现了和谐发展的丰富内涵。以此作为校训,就是要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勤勉工作,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务实的求真精神,不断追求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学校荣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管兆勇

党委书记

李北群

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敦宝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尧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

邓志良

副校长、党委常委

江志红

副校长(民主党派)

戴跃伟

副校长、党委常委

闵锦忠

副校长、党委常委

胡明保

总会计师、党委常委

张永宏

副校长、党委常委

韦忠平

副校长、党委常委

刘宣飞

副校级领导

历任领导

姓 名

任职时间

罗 漠

1961.03-1966.06

黄 鹏

1966.06-1976.12

罗 明

1979.03-1982.05

张培昌

1983.11-1984.11

周熙文

1984.11-1987.12

张培昌

1987.12-1992.01

朱乾根

1992.01-1995.06

屠其璞

1995.06-2001.08

孙照渤

2001.08-2004.08

刘一平

2004.08-2010.07

李廉水

2010.07-2017.07

管兆勇

2017.07-

姓 名

任职时间

罗 漠

1961.05-1983.11

张培昌

1983.11-1987.12

朱乾根

1987.12-1992.02

屠其璞

1992.02-1995.06

孙照渤

1995.06-2006.02

李廉水

2006.02—2014.05

蒋建清

2014.05-2017.07

李北群

2017.07-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