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小反刍兽疫

急性病毒病

中文名:小反刍兽疫 外文名: 别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 英文名: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小反刍兽疫介绍
小反刍兽疫(PPR)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1]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pseudorinderpest)、肺肠炎(pneumoenteritis)、口炎肺肠炎复合症(stomatitis-pneumoenteritis complex),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病原分析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

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翠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流行特征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发病率高达 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病变与牛瘟病牛相似。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肠可见糜烂或出血,尤其在结肠直肠结合处呈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 

疾病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替代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原检查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该方法简单,但对病毒抗原含量低的温和型小反刍兽疫检测灵敏度不高)、免疫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本法可快速鉴别诊断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牛瘟病毒)、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组织培养和病毒分离(可用原代羔羊肾或非洲绿猴肾细胞组织培养分离)。血清学检查:病毒中和试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料采集

用棉拭子无菌采集眼睑下结膜分泌物和鼻腔、颊部及直肠黏膜,全血(加肝素抗凝),血清(制取血清的血液样品不冷冻,但要保存在阴凉处)。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样品,可采集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和支气管淋巴结)、脾、大肠和肺脏,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待检。

疾病防制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相关动物。在发生本病的地区,可根据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抗原相关原理,用牛瘟组织培养苗进行免疫接种。

用药指导

1、先用生理盐水将刀豆素和头孢稀释后混合注射

2、观察20分钟后在注射羊疫清或羊肽乐

3、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最多打3针

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防治措施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在本病的洁净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应严密封锁,扑杀患羊,隔离消毒。对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1. 牛痘弱毒疫苗,因为本病毒与牛瘟病毒的抗原具有相关性,可用牛瘟病毒弱毒疫苗来免疫绵羊和山羊进行小反刍兽疫病的预防。牛瘟弱毒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牛瘟病毒抗体能够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攻击,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小反刍兽疫病毒弱毒疫苗目前小反刍兽疫病毒常见的弱毒疫苗为Nigeria7511弱毒疫苗和Sungri/96弱毒疫苗。该疫苗无任何副作用,能交叉保护其各个群毒株的攻击感染,但其热稳定性差。

3.小反刍兽疫病毒灭活疫苗本疫苗系采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组织制备,一般采用甲醛或氯仿灭活。实践证明甲醛灭活的疫苗效果不理想,而用氯仿灭活制备的疫苗效果较好。

4.重组亚单位疫苗麻疹病毒属的表面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无论是使用H蛋白或N蛋白都作为亚单位疫苗,均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能中和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牛瘟病毒。

5.嵌台体疫苗嵌合体疫苗是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糖蛋白基因替代牛瘟病毒表面相应的糖蛋白基因。这种疫苗对小反刍兽疫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在免疫动物血清中不产生牛瘟病毒糖蛋白抗体。

6.活载体疫苗将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插入羊痘病毒的TK基因编码区,构建了重组羊痘病毒疫苗。重组疫苗既可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强毒的攻击,又能预防羊痘病毒的感染。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