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经济与社会

德国马克思·韦伯的著作

书名:经济与社会 别名: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定价:68.00 元 开本:16开 装帧: ISBN:9787208089075
经济与社会介绍
《经济与社会》Wirtschaftund Gesellschaft德国马克思·韦伯的着作。全书两卷。1921~1922年出版。首先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以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作了详细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经济与社会》原着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这使韦伯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本次出版的《经济与社会》第一部,收录了英文本简明、精彩的导言,内容着重探讨“社会学范畴理论”,即所谓的抽象的社会学部分。

内容简介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这使韦伯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经济与社会》第一部分探讨的是“社会学范畴理论”,即所谓的抽象的社会学部分;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点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首先,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统称为社会学的基础。然后,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思想。

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和宗教形式纳入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点,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以理论化为方向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图书目录

缩略语列表/1

第一卷

1978年再版前言/1

前言/4

导读京特·罗特/7

第一部分 概念讲解

第一章 社会学基本术语/91

第二章 社会学的经济行动诸范畴/156

第三章 正当支配的类型/318

第四章 身份群体与阶级

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

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的经济关系

第三章 家族、邻里与亲属群体

第四章 家族、经营与大庄园

第五章 种族群体

第六章 宗教群体(宗教社会学)

第七章 市场的非人格性及市场伦理(末竟稿)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译者:阎克文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译者简介:

阎克文,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译着及作文若干。

图书目录

上册

缩略语列表 / 1

第二卷

第八章 经济与法律(法律社会学) / 782

(一)实体法诸领域 / 782

一、公法与私法 / 782

二、授权法和规章制度 / 785

三、“统治”与“行政” / 785

四、刑法与私法 / 788

五、侵权与犯罪 / 790

六、统治权 / 792

七、对权力的限制和权力的分立 / 793

八、实体法与程序 / 795

九、法律思想的诸范畴 / 797

(二)权利的创设形式 / 806

一、“法律命题”的逻辑范畴——自由与权力——契约自由 / 806

二、契约自由的发展——“身份契约”与“目的契约”——目的契约的历史渊源 / 808

三、对可诉契约的制度辅助:代理、转让、流通契据 / 822

四、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 825

五、契约对当事各方以外的影响之范围——“特别法” / 835

六、联合体契约——法律人格 / 847

七、自由与强制 / 872

(三)法律规范的出现与创设 / 889

一、新法律规范的出现——习惯法理论解释之不足 / 889

二、法律规范的出现与发展过程中当事人实践的作用 / 891

三、从无理性裁判到制定法的出现 / 895

四、新法律通过从上面强加而发展 / 897

五、立法手段 / 902

六、法律先知与日耳曼平民大会司法的作用 / 905

七、法律专家的作用 / 913

(四)法律显贵及法律思想类型 / 920

一、经验式法律训练:作为一种“技艺”的法律 / 920

二、学院式法律训练:作为一门“科学”的法律——源自神圣律法 / 924

三、法律显贵。罗马法的影响 / 929

(五)神权统治法律和世俗法律的形式理性化与实质理性化 / 944

一、法律形式主义的一般条件 / 944

二、神圣律法的实质理性化 / 950

三、印度法律 / 952

四、中国法律 / 953

五、伊斯兰教法律 / 954

六、波斯法律 / 959

七、犹太法律 / 960

八、教会法 / 965

(六)统治权与家产制君主的法律制定:法典编纂 / 975

一、统治权 / 975

二、法典编纂背后的驱动力 / 985

三、继受罗马法和现代法律逻辑的发展 / 990

四、家产制君主法典编纂的类型 / 993

(七)革命法律的形式特性——自然法 / 1001

一、法国民法典 / 1001

二、作为实在法规范标准的自然法 / 1003

三、现代自然法的由来 / 1005

四、形式自然法向实体自然法的转变 / 1005

五、自然法意识形态中的阶级关系 / 1008

六、自然法的实践意义和蜕变 / 1011

七、法律实证主义和法律职业 / 1013

(八)现代法律的形式特性 / 1017

一、现代法律中的排他主义 / 1017

二、现代法律发展中的反形式主义趋势 / 1019

三、当代英美法 / 1026

四、现代法律职业中的非专业司法与合作趋势 / 1029

第九章 政治共同体 / 1036

一、领土政治组织的性质与“正当性” / 1036

二、政治联合体形成过程的诸阶段 / 1040

三、权力声望与大国 / 1045

四、“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 1048

五、民族 / 1057

六、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阶级、身份、政党 / 1063

第十章 支配与正当性 / 1079

一、经济权力的支配与权威支配 / 1079

二、直接民主与显贵统治 / 1086

三、组织结构与正当权威的基础 / 1090

第十一章 官僚制 / 1095

一、现代官僚制的特征 / 1095

二、官僚制内外的官员地位 / 1097

Ⅰ. 作为一项职业而担任官职 / 1098

Ⅱ. 官员的社会地位 / 1098

三、官僚制的货币金融前提 / 1103

四、行政任务的量变 / 1108

五、行政任务的质变:文化、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影响 / 1111

六、官僚制组织对显贵行政的技术优越性 / 1112

七、行政手段的集中 / 1120

八、社会差异的扯平 / 1122

九、官僚制长存的主客观基础 / 1127

十、官僚化的不明经济结果 / 1129

十一、官僚制的权力地位 / 1130

十二、关于团契机构和利益集团的补论 / 1134

十三、官僚制与教育 / 1138

十四、结语 / 1142

第十二章 家长制与家产制 / 1145

一、家长制支配的性质与起源 / 1145

二、显贵支配与纯粹的家长制 / 1148

三、家产制支配 / 1149

四、家产制国家 / 1153

五、权力之源:家产制与非家产制军队 / 1155

六、家产制支配与传统的正当性 / 1161

七、以家产制方式满足公共需求。公益性派捐与集体责任。强制性联合体 / 1164

八、家产制官员 / 1167

九、家产制官员与官僚制官员 / 1170

十、家产制官员的生计:实物俸饷与手续费 / 1174

十一、占用和垄断的结果:分散并类型化的行政 / 1182

十二、家产制国家如何防止瓦解 / 1186

十三、埃及 / 1189

十四、中华帝国 / 1191

十五、分权化的家产制支配:总督与分土封侯 / 1195

十六、家产制统治者与地方领主 / 1200

十七、英国的显贵行政、地主的治安法官、“绅士”的演变 / 1204

十八、沙皇家产制 / 1210

十九、家产制与身份荣誉 / 1214

第十三章 封建制、等级制与家产制 / 1216

一、封地的性质与封建关系的类型 / 1216

二、封地与俸饷 / 1220

三、封建制的军事渊源 / 1224

四、封建立法 / 1225

五、封建制的权力划分及其类型化 / 1229

六、等级制以及从封建制向官僚制的过渡 / 1234

七、家产制官员 / 1236

八、家产制与封建制不确定的经济前提 / 1239

九、贸易对家产制发展的影响 / 1241

十、家产制与封建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 / 1243

十一、垄断主义和重商主义 / 1246

十二、封建制条件下财富的形成与分配 / 1248

十三、家产制垄断与资本主义特权 / 1252

十四、精神气质与生活方式 / 1254

下册

第十四章 超凡魅力及其变形 / 1261

(一)超凡魅力的性质及作用 / 1261

一、超凡魅力权威的社会学性质 / 1261

二、超凡魅力权威的基础和不稳定性 / 1264

三、超凡魅力的革命性质 / 1265

四、超凡魅力的效力范围 / 1268

五、超凡魅力支配的社会结构 / 1270

六、超凡魅力共同体满足需求的共产主义方式 / 1271

(二)超凡魅力权威的生成及变形 / 1272

一、超凡魅力的程式化 / 1272

二、选择领袖和指定继承人 / 1274

三、对超凡魅力的欢呼赞同 / 1277

四、向民主选举权的过渡 / 1279

五、选举和代表的意义 / 1280

六、补论:超凡魅力领袖、显贵、官僚对政党的控制 / 1283

七、超凡魅力与持续的支配形式 / 1286

八、超凡魅力的去个性化:家族超凡魅力、“氏族国家”与长嗣继承权 / 1289

九、官职超凡魅力 / 1293

十、超凡魅力王权 / 1296

十一、超凡魅力教育 / 1297

十二、财阀统治是如何获得超凡魅力的 / 1300

十三、现存秩序的超凡魅力合法化 / 1301

(三)纪律与超凡魅力 / 1304

一、纪律的意义 / 1304

二、纪律源起于战争 / 1306

三、大规模经济组织的纪律 / 1311

第十五章 政治支配与僧侣支配 / 1314

一、超凡魅力正当化:统治者与祭司 / 1314

二、僧侣政治、神权统治与政教合一 / 1316

三、教会 / 1320

四、僧侣政治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个人超凡魅力的对立 / 1321

五、僧侣政治在禁欲主义和隐修主义之间的摇摆 / 1323

六、隐修主义的宗教—超凡魅力成就和理性成就 / 1326

七、隐修主义对政教合一制度及僧侣政治的助益 / 1328

八、政治权力与僧侣政治权力的妥协 / 1331

九、僧侣支配与宗教虔诚的社会前提 / 1335

十、僧侣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1340

十一、资本主义时代和资产阶级民主时代的僧侣政治 / 1354

十二、宗教改革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 1357

十三、犹太教的僧侣政治和经济气质 / 1362

十四、教派、教会与民主 / 1366

第十六章 城市(非正当性支配) / 1375

(一)城市的概念与种类 / 1375

一、城市的经济概念:市场社区 / 1375

二、三种类型:“消费城市”、“生产性城市”及“商业城市” / 1378

三、城市与农业的关系 / 1380

四、作为经济发展阶段之一的“城市经济” / 1382

五、城市的政治—行政概念 / 1383

六、堡垒和要塞 / 1385

七、作为堡垒与市场混合物的城市 / 1387

八、“公社”与“市民”概述 / 1390

(二)西方的城市 / 1400

一、城市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及人的法律地位 / 1400

二、作为兄弟会而兴起的城市 / 1405

三、结为兄弟团契的前提:氏族纽带的瓦解 / 1408

四、古代与中世纪城市中的超城市联合体 / 1409

五、西方的歃盟兄弟团契:法律和政治结果 / 1413

六、意大利的coniurationes / 1416

七、北日耳曼的兄弟团契 / 1421

八、西方城市军事自主权的意义 / 1426

(三)中世纪和古代的贵族城市 / 1430

一、贵族城市统治的性质 / 1430

二、威尼斯贵族的垄断性封闭统治 / 1432

三、其他意大利公社的贵族统治:开放性及波德斯塔制度 / 1438

四、英国城市的寡头统治及王室行政对它的约束 / 1441

五、北欧市议会贵族及行会的统治 / 1446

六、古代的家族超凡魅力王国 / 1448

七、作为一种沿海武士聚落的古代贵族城市 / 1451

八、古代与中世纪贵族城市的差别与相似性 / 1457

九、古代与中世纪贵族的经济特性 / 1459

(四)平民城市 / 1467

一、歃盟兄弟团契摧毁了贵族统治 / 1467

二、人民作为一种非正当性政治联合体的革命性 / 1468

三、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身份群体之间的权力分配 / 1470

四、古代的先例:罗马的平民与护民官 / 1474

五、古代的先例:斯巴达的民与五长官 / 1476

六、希腊民主化的各个阶段与结果 / 1478

七、非正当统治权:古代僭主 / 1483

八、非正当统治权:中世纪的僭主政治 / 1485

九、市民的平定与僭主的合法化 / 1487

十、城市自治、资本主义以及家产官僚制:概述 / 1490

(五)古代与中世纪的民主 / 1507

一、古代下等阶层的产生:债务人与奴隶 / 1508

二、城市选区:古代的区域单元和中世纪的行会联合体 / 1510

三、关于雅典与罗马选区的补论 / 1515

四、经济政策与军事利益 / 1517

五、农奴、被庇护人及自由民的政治与经济作用 / 1522

六、作为武士基尔特的城邦与中世纪的内陆商业城市 / 1528

七、古代城邦。帝国形成过程中的障碍 / 1532

附录一 社会行动类型与群体类型 / 1541

附录二 德国重建后的议会与政府(对官员和政党政治的政治评论) / 1548

序言 / 123

一、俾斯麦的遗产 / 1552

二、官僚统治与政治领导权 / 1560

⒈官僚统治与政治 / 1560

⒉政党政治的现实与社团国家的荒谬 / 1563

⒊官僚化与文人的幼稚 / 1567

⒋官僚统治的政治局限 / 1571

⒌君主的有限作用 / 1573

⒍议会的强与弱,消极政治与积极政治 / 1576

⒎德国国会的宪法缺陷和领导权问题 / 1579

三、议会质询的权利和政治领袖的产生 / 1585

⒈对官僚系统的有效监督与官僚系统的权力基础 / 1586

⒉作为政治领袖检验场的议会 / 1588

⒊议会各委员会在战时与平时的无能 / 1589

⒋国内危机与议会领导权的缺失 / 1592

⒌议会的职业精神与既得利益者 / 1595

四、官僚统治与对外政策 / 1600

⒈政府在抑止有害的君主声明方面的败笔 / 1600

⒉议会与法律保障措施 / 1607

五、议会政体与民主化 / 1611

⒈平等选举权和议会制 / 1611

⒉民主化对政党组织与领导权的影响 / 1612

⒊民主化与煽动主义 / 1617

⒋平民表决基础上的领导权与议会控制权 / 1620

⒌战后德国的有效领导权展望 / 1628

六、联邦制与引进议会政体 / 1631

索引 / 1669

一、学者 / 1669

二、历史名称 / 1673

三、主题 / 1683

译后记 / 1774

作品目录

缩略语列表 / 1

第一卷

1978年再版前言 / 1

前言 / 4

导读(京特?罗特) / 7

1. 断语 / 7

2. 社会学理论、比较研究和历史说明 / 9

3. 中世纪贸易公司的法律形式 / 14

4. 古代日耳曼历史上的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 / 16

5. 罗马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 20

6. 古代的经济理论 / 24

7. 古代的政治类型学 / 28

8. 韦伯对未来的预见及其学院派政治学 / 31

9. 《经济与社会》的计划 / 36

10. 《经济与社会》的结构 / 40

Ⅰ 第二部分:较早的作品 / 40

Ⅱ 第一部分:晚期的作品 / 70

11. 韦伯的政治着述 / 74

12. 关于《经济与社会》的编译 / 76

13. 鸣谢 / 79

第一部分 概念讲解

第一章 社会学基本术语 / 91

篇首提示 / 91

一、社会学及社会行动的定义 / 92

A. 方法论基础 / 93

B. 社会行动 / 111

二、社会行动的类型 / 114

三、社会关系的概念 / 116

四、行动取向的类型:习惯、习俗、自我利益 / 119

五、正当性秩序 / 121

六、正当性秩序的类型:惯例与法律 / 124

七、正当性的基础:传统、信仰、成文法规 / 127

八、冲突、竞争、选择 / 129

九、共同体关系与联合体关系 / 132

十、开放的与封闭的关系 / 135

十一、社会行动的归责:代表与相互负责 / 139

十二、组织 / 141

十三、组织的秩序:同意与强加 / 143

十四、行政型秩序和调整型秩序 / 145

十五、经营,正式组织,自愿与强制型联合体 / 145

十六、权力与支配 / 147

十七、政治组织与僧侣政治组织 / 148

第二章 社会学的经济行动诸范畴 / 156

篇首提示 / 156

一、经济行动的概念 / 156

二、效用的概念 / 162

三、行动的经济取向模式 / 164

四、理性经济行动的典型举措 / 165

五、经济组织的类型 / 169

六、交换媒介、支付手段、货币 / 171

七、货币使用的主要结果以及信贷 / 176

八、市场 / 179

九、经济行动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 / 182

十、货币核算的合理性。管理和预算 / 183

十一、营利的概念与类型。资本的作用 / 188

十二、实物形式的计算 / 198

十三、货币经济形式合理性的实质条件 / 206

十四、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 207

十五、劳动的经济分工类型 / 213

十六、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 / 219

十七、劳动的技术分工类型(续) / 221

十八、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 / 222

十九、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续) / 226

二十、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物质生产资料的占用 / 232

二十一、劳动分工的社会表现:对管理功能的占用 / 239

二十二、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 / 240

二十三、对劳动者生产资料的剥夺(续) / 242

二十四、职业概念与职业结构类型 / 243

二十四a、占用及市场关系的主要形式 / 247

二十五、劳动生产率的可计算性所依据的诸条件 / 253

二十六、共产主义的若干形态 / 257

二十七、资本货物与资本核算 / 258

二十八、贸易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 260

二十九、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 261

二十九a、贸易概念以及贸易的主要形式(续) / 263

三十、资本核算达到最高度形式合理性的若干条件 / 266

三十一、资本主义营利取向的主要模式 / 268

三十二、现代国家的币制以及不同的币种:通货 / 271

三十三、限定货币 / 280

三十四、纸钞 / 281

三十五、货币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 / 284

三十六、货币政策的方法与目标 / 286

三十六a、补论:《国家货币理论》评注 / 290

三十七、政治实体对经济秩序的非货币意义 / 299

三十八、政治实体的财政 / 300

三十九、公共财政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影响 / 305

四十、经济因素对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 / 308

四十一、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 / 309

第三章正当支配的类型 / 318

(一) 正当性的基础 / 318

一、支配与正当性 / 318

二、权威的三种纯粹类型 / 322

(二) 辅之以官僚行政班子的合法权威 / 323

三、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 / 323

四、合法权威的纯粹类型(续) / 326

五、独断式官僚制 / 330

(三) 传统型权威 / 333

六、纯粹类型 / 333

七、纯粹类型(续) / 335

七a、老人统治、家长制与家产制 / 339

八、家产制生计:俸饷与封地 / 344

九、等级式支配及其权力的划分 / 346

九a、传统型支配与经济 / 347

(四) 超凡魅力权威 / 351

十、超凡魅力权威与超凡魅力共同体 / 351

(五) 超凡魅力的程式化 / 356

十一、超凡魅力共同体的出现和继承问题 / 356

十二、超凡魅力班子的占用类型 / 360

十二a、身份荣誉和权威的正当化 / 363

(六) 封建制 / 367

十二b、西方的封建制及其与家产制的冲突 / 367

十二c、食禄封建制与其他变体 / 372

十三、不同类型权威的组合 / 376

(七) 超凡魅力沿着民主方向的变革 / 380

十四、民主性质的正当性、公民投票产生的领袖与当选官员 / 380

(八) 团契与权力的划分 / 386

十五、团契的类型与权力划分的类型 / 386

十六、根据功能对权力的具体划分 / 398

十七、政治上的三权分立与经济的关系 / 400

(九) 政党 / 401

十八、定义和特征 / 401

(十) 直接民主与代议制行政 / 406

十九、直接民主与显贵行政的条件 / 406

二十、显贵行政 / 407

(十一) 代表 / 410

二十一、主要形式与特征 / 410

二十二、由利益集团代理人构成的代表 / 415

第四章 身份群体与阶级 / 420

一、阶级状况与阶级的类型 / 420

二、有产阶级 / 421

三、商业阶级 / 422

四、社会阶级 / 423

五、身份与身份群体(stand) / 425

第二部分 经济以及规范性权力和实际权力的角斗场

第一章 经济制度与社会规范 / 429

一、法律秩序与经济秩序 / 429

二、法律、惯例和习俗 / 438

三、《答鲁道夫?施塔姆勒》补论 / 443

四、法律与经济的最一般关系概述 / 452

第二章 有组织群体的经济关系 / 458

一、经济行动与经济能动性群体 / 458

二、开放的与封闭的经济关系 / 461

三、群体的结构与经济利益:垄断主义和扩张主义倾向 / 463

四、经济能动性群体满足需求的五种类型 / 468

五、满足需求以及税收对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影响 / 471

第三章 家族、邻里与亲属群体 / 476

一、家族:家庭的、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休戚与共 / 476

二、邻里:不带感情色彩的经济博爱 / 481

三、家族中两性关系的调整 / 484

四、亲属群体及其对家族的经济影响 / 486

第四章 家族、经营与大庄园 / 491

一、经济、军事及政治群体对共同财产法和家族继承权的影响 / 491

二、家族的解体:计算精神的发展及现代资本主义经营的崛起 / 496

三、另一种发展:大庄园 / 503

第五章 种族群体 / 508

一、“种族”成员 / 508

二、对共同种族渊源的信仰:多种社会根源和理论歧义 / 510

三、部落与政治共同体:“种族群体”概念的无效性 / 517

四、民族性与文化声望 / 519

第六章 宗教群体(宗教社会学) / 524

(一) 宗教的起源 / 524

一、宗教行动与巫术行动本初的现世取向 / 524

二、对精灵、魔鬼与灵魂的信仰 / 526

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 / 529

四、众神与功能神 / 533

五、祖先崇拜与家长的祭司地位 / 537

六、政治神与地方神 / 538

七、与日常宗教需求及政治组织有关的普救论和一神教 / 542

(二) 巫术与宗教 / 548

一、巫术强制与祈求、祈祷和献祭 / 548

二、祭司与巫师的分化 / 551

三、对诸神与魔鬼之成败的反应 / 553

四、道德之神以及对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 555

五、宗教伦理的巫术起源和禁忌的理性化 / 558

六、禁忌规范:图腾崇拜与共餐制 / 560

七、种姓禁忌、职业等级伦理、资本主义 / 561

八、从巫术伦理到良心、罪与救赎 / 563

(三) 先知 / 566

一、先知对祭司与巫师 / 566

二、先知与立法者 / 569

三、先知与道德导师 / 571

四、神秘教义传播者与导师 / 574

五、道德预言和样板式预言 / 575

六、先知启示的性质:作为一个有意义整体的世界 / 578

(四) 先知与祭司之间的会众 / 579

一、会众:恒定的俗众联合体 / 579

二、经文、教义和圣典宗教 / 586

三、作为先知宗教之结果的布道与教牧关怀 / 592

(五) 农民、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宗教倾向 / 597

一、农民的宗教以及对它的意识形态美化 / 597

二、贵族对宗教的漠视以及缘何为信仰而战 / 602

三、官僚对宗教的漠视 / 606

四、资产阶级的狂热虔诚与经济理性主义 / 607

(六) 非特权阶层的宗教 / 611

一、手工艺人对待会众宗教和救赎宗教的倾向 / 611

二、奴隶、短工和现代无产者对宗教的传布 / 615

三、救赎宗教从特权阶层向非特权阶层的发展 / 618

四、非特权阶层中妇女的宗教平等 / 620

五、救赎宗教对高等与下等阶层的不同功能:正当性与补偿 / 622

六、贱民民族与不平感:犹太教与印度教 / 625

(七) 理智主义、知识分子和救赎宗教 / 633

一、祭司与僧侣:理智主义的宗教阐释者 / 633

二、作为宗教革新者的高层知识分子 / 634

三、特权阶层的政治衰微和知识分子的遁世倾向 / 636

四、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贱民理智主义的宗教影响 / 639

五、古代犹太教:上等与下等阶层的理智主义 / 641

六、早期基督教的主流倾向:反理智主义 / 644

七、中世纪基督教的精英理智主义和大众理智主义 / 647

八、现代理智主义身份群体和世俗的救赎意识形态 / 649

(八) 神正论、救赎与再生 / 652

一、神正论与末世论 / 652

二、得救预定论和天命 / 656

三、神正论的其他解决办法:二元论和灵魂转世 / 658

四、救赎:今世与来世 / 660

(九) 通过信教者的努力而得救 / 664

一、通过仪式而得救 / 664

二、通过善举而得救 / 667

三、通过自我完善而得救 / 669

四、恩宠的确定性和宗教精英 / 673

(十) 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与得救 / 676

一、拒世的与入世的禁欲主义 / 676

二、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 / 679

三、东方与西方救赎的决定性差异 / 687

(十一) 救世神学或外来的救赎 / 693

一、通过救世主的化身和通过机构恩宠而得救 / 693

二、仅仅通过信仰而得救及其反理智主义后果 / 700

三、通过信仰得救预定论而得救 / 710

(十二) 宗教伦理与尘世:经济 / 715

一、尘世美德与终极目的伦理 / 715

二、家庭孝道、邻里相助以及补偿 / 717

三、布施、兄弟之爱和保护弱者 / 719

四、宗教伦理、经济理性和高利贷问题 / 722

(十三) 宗教伦理与尘世:政治 / 729

一、从政治顺从到反政治的拒世 / 729

二、道德观与政治的紧张和妥协 / 732

三、自然法与职业伦理 / 736

(十四) 宗教伦理与尘世:性与艺术 / 741

一、纵欲和禁欲 / 741

二、婚姻和妇女的宗教地位 / 743

三、伦理宗教和艺术的紧张关系 / 746

(十五) 各大宗教与尘世 / 750

一、犹太教与资本主义 / 750

二、犹太教的理性主义和清教的禁欲主义 / 755

三、伊斯兰教的现世性及其经济伦理 / 764

四、佛教的来世性及其经济后果 / 767

五、耶稣对尘世的冷漠 / 771

第七章 市场的非人格性及市场伦理(未竟稿) / 776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