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款笔记本电脑的产出并非出自IBM之手,而是TOSHIBA在1985年推出的的T1100型笔记型计算机。在T1100推出的第2年,也就是1986年,IBM终于推出其第一款自行研发的笔记本电脑——IBM PC convertible 5140。虽然其处理器也不过是Intel 8080,主频4.77MHz,内存256K,但增加了两个3.5英寸软驱作为存储器。而最具创新的地方就是内置了电池,不仅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完全通过内置电池工作的计算机,而且也为以后笔记本确立了内置电池的设计规范。
这是IBM在笔记本领域的第一次创造性的提出了内建电池的概念,使计算机产品终于可以脱离交流电源而独立工作。这也对整个笔记本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内建电池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准设计。
从convertible 5140之后,IBM的笔记本电脑业务步入正轨。随着英特尔80386处理器的发布,IBM本机也进入了长达2年的386时代。
1990年推出的PS/55 5535-S是第一台采用STN彩色显示器的笔记本,同时采用了Intel 386处理器,它拥有16MHz主频、2MB内存、40MB硬盘,性能与5140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PS/55note C52则是PS/55系列的巅峰之作,它在外观上已经与现代的ThinkPad笔记本十分相似。它采用了Intel 486处理器,拥有25MHz处理器,TFT显示器、60/120MB硬盘,并开始具有IBM独创的TrackPointII指点杆鼠标。
在PS/55note系列笔记本上有着很多如今ThinkPad依然保留的特色。比如方便易用的TrackPoint和完美的屏框设计。
“指点杆(TrackPoint)”的问世堪称笔记本电脑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体积小巧,能够被轻松安置在任何尺寸的键盘上;而且使用简单灵活,甚至在熟练以后,您能用TrackPoint来打几盘CS呢。TrackPoint位于ThinkPad键盘的中央,用户的手指不必离开键盘就能方便地操作,这在大量的文字编辑的时候尤为方便(你的双手根本不需要离开键盘去找鼠标)。相比笔记本电脑中的另一种鼠标操控装置——触摸板, TrackPoint在操作时不需要手指来回移动,因此点击位置更加固定,操控精度更高。
TrackPoint发展到如今,已俨然成为了ThinkPad的象征,完美经典的设计令其成为其他品牌效仿的对象。比如DELL、TOSHIBA、HP等等都有类试TrackPoint的设计。
1992年,IBM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ThinkPad 700C。ThinkPad 700C的屏幕率先采用了当时最大的10.4英寸彩色TFT面板,同时搭载了当时最大的120MB的硬盘。
1993年,IBM提出了“more time thinking and less time typing”的概念。并为此设计了ThinkPad 750P/360P型计算机。ThinkPad 750P/360P创造性的提出了手写屏幕的概念,开创了平板电脑的先河。
同年1995年发布的IBM ThinkPad 750C笔记本电脑随着人类历史性的壮举进入了太空,成为世界第一款进入太空使用的笔记本电脑。750C是首款支持底座的笔记本电脑,底座的设计大大扩展了笔记本电脑的外围设备的互联能力和灵活性。
94年11月,IBM推出了ThinkPad 755,世界上第一台内建CD-ROM的笔记本诞生。
1995是IBM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IBM连续推出了三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笔记本电脑,分别是ThinkPad 701C、ThinkPad 755CDV以及ThinkPad 850。
1995年)的6月,IBM另外一款具有创新意义的机型——ThinkPad Power Series 850诞生,这是第一款内建了摄像头的笔记本电脑。并且可以直接以MPEG和AVI格式收录视频信号。
2005年5月,IBM将PC业务出售给了联想,并且授权准许联想在后续产品中继续使用IBM商标。根据授权,联想已经于2006年10月以后的生产的thinkpad系列笔记本停止使用IBM商标,并启用了lenovo标志。因此IBM笔记本准确的说法应该是thinkpad笔记本。但是由于IBM笔记本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良好口碑,国内一般习惯于继续称其为IBM笔记本。
R30是R系列的第一款机型,其中颇受争议的左切角设计也采用进来。R30采用的P3 1G仍然是老款的铜矿CPU即0.18微米技术生产的256k cache和PC100总线,而同期的产品T23和A30都采用了图拉丁核心的CPU。同时R30还是使用ALI的整合芯片组,共享内存的Trident图形卡,但所有的型号都配有网卡和红外通讯接口,同样有ThinkPad著名的键盘灯ThinkLight,而且全部采用了XGA的13.3寸和14.1寸显示屏,完全抛弃了原先的I系列的12.1寸SVGA显示屏。另外,R系列也采用了ThinkPad现时各系列通用的UltraBay2000,除了原先的UltraBay2000的功能外,它还可以在这个装备中放入如Palm这样的PDA同步,以及接入一个数字键盘,这也是个不少的改进。重量方面,与原先的I系列基本上一致,仍然是2.7KG左右,装备了14.1寸显示屏的机型可能会再重点。还有,尽管使用了ALI的整合芯片组,它仍然与新款的T23和A30一样支持最大1GB的内存。
而到了R31,采用的CPU就变成了图拉丁核心,同时主板芯片组由原来的ALI变成了Intel的830MG,此款芯片组和X30采用的是一样的,最大仍可支持1G的内存。R31和r30在外观上没有什么改进,但都有一些缺点,其中USB插槽供电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
R32是R系列中第一款P4m机型,除了硬件平台和R30/31有所不同,其他都沿用了R30/31的设计,但值得一提的是,R32是R系列中首款采用独立显卡的产品(ATI Mobility Radeon 16M),将R系列的显示效果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R系列开始抛弃了低性能低品质的帽子。
迅驰平台的发布,在X31、T40上都得到了体现,而在R系列中,R40变成为了IBM低端迅驰产品的代表。R40机身和T30很相象,除了近身上蓝色的Access IBM键之外,其他部分和T30简直无法区分。相对于X31和T40,R40系列的硬件配置简直眼花缭乱,IBM也充分利用了排列组合,将R40变成了有史以来IBM配置最复杂的笔记本机型,上有高档的迅驰机型,下有低端的P4赛扬机型,充分将低价位消费群体再次细分。在IBM其它型号的笔记本上,不同配置之间的差别往往在CPU主频、硬盘和内存容量、光驱的类型、预装的操作系统以及网络设备类型的区别,而R40不仅在这些硬件上有区别,甚至在很少变化的处理器类型、主板芯片组的型号甚至是品牌、显卡型号上都存在着不同。
R40系列中,R40e采用了P4/P4C处理器和845MP/ATI IGP 330M+ALI 1535芯片组,而机器型号为2684、2685开头的R40e的显示芯片虽然也是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但这是ATI IGP 330M芯片组集成的显卡,显存为主内存共享形式。R40e虽然在显卡3D性能上和采用独立显存的ATI Mobility Radeon R40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磁盘及内存子系统方面的IGP 330M+ALI 1535的表现就不如R40采用的Intel845MP、855PM芯片组了,也因此R40e的整机性能会比其它R40低一个档次,当然价格也会低不少。
2003年11月,R系列的最新机型R50发布,R50对于IBM的R系列是一个转折点,主要因为是R50系列全部有长城国际生产而不是向原来的R系列一样由台湾厂商代工,摆脱了R系列质量差的毛病,让R系列做工变得更好,更能够让普通消费者接受,此外R50的外观设计和T40/41十分接近,符合了流行趋势,此外R50的配置不再是落后T系列一个档次,而是接近T系列的发展水平,让更多钟爱T系列而因为价格愿原因放弃的用户在转投R50旗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R50和T41同时采用了防止数据丢失的新型硬盘自动保护技术(Active Protection System),此项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当数据从磁片中存取的时候,硬盘更容易因为移动和跌落而受损。通过IBM APS系统,机载运动传感器可以探测到笔记本电脑的加速移动(例如,当笔记本从桌子上跌落的时候),并主动锁定磁头。在ThinkPad硬盘下面还安装了个隔层,进一步减弱笔记本和地面接触的撞击力。与不具备此功能的笔记本相比,硬盘保护能力是其它笔记本的四倍以上。此外,ThinkPad R50在无线技术和ThinkVantage技术集成方面也十分出色,低廉的价格能够更大地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在发布R50的同时,IBM又公布了一款R50的至尊机型:R50p。R50p代替了已经停止生产并退出现役的机王A31p,开始担任高端图形工作站的角色,继承以往A31p的一切待遇,但消费者买帐的不是很多,销量不如任何一款其他R50机型,不过至少R50p的推出证明了R系列已经完全远离走纯低端路线,而是向高中低全面发展。
R50系列安排的十分合理,高端是R50p,中坚力量是R50,而低端产品就是R50e了。R50e的机身设计要比R50厚一些,重量也要相应地增加200g,配置上采用了855GM芯片组,整合了显示芯片,降低了成本,但奔腾M1.4/1.5G+855GM+256M+30/40G的基本平台搭配是十分主流的,而价格却只有11000左右(4ZC/51C)。
R系列最新型号产品R51在04年4月15日已经发布。R51相对先前的R50系列来说,更加重视对商务应用的考虑,因此R51的大部分机型舍弃了原先机种搭载的ATI Mobility Radeon 7500/9000显卡,而改为使用855GME集成显卡。
对于处理器设计与采用,原先猜测R51将会直接换用Intel最新的Dothan内核处理器,但发布后而全部依然采用400MHz总线标准、1MB二级缓存的Banias核心Pentium-M处理器,R51选用Pentium-M处理器频率跨度包括1.5GHz、1.6GHz和1.7GHz三种,由于R50已经停产而R50e在产,R51的上市其实是对现有R50系列产品的升级与补充,将R系列分为了低端和中高端两大块,低端只要由R50e和少量R40e负责,而中高端完全由R51负责。但前几天R51的一款机型CLC(奔腾M1.6G/256M/40G/14.1'XGA/ATI Mobility 7500/8xDVD)价格狂降3000元,现价为13500元,这将预示着R40e及部分库存的R50将完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就是R51。
X系列是市场上IBM笔记本中最轻薄的一款产品,采用了底座分离式设计,充分减轻了机身的重量,成为移动办公一族的首选。ThinkPad X系列中的X为extreme,即为“完全”移动。在2000年,市场细分,X系列是由原先的570系列与240系列发展而来的,将这两款机器的优点带进了X系列的设计思路,并完全抛开原来的外观模式,重新设计,但从底座分离可以看到570的影子,由于570的13寸屏和240的10.4寸屏对于便携性这个的感念来讲有些大,而且12寸屏是个发展趋势,因此将X系列的屏幕尺寸定在了12.1'XGA,在保证了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又能拥有不错的移动性。
第一台X系列是2000年推出的X20,它采用了低电压的赛扬500/P3 600的处理器,在保持强大性能的同时又能够增加电池使用时间。和T2x一样,X20也开始出现了Ultraport接口,可以用来安装摄像头、蓝牙、麦克风等等设备,不过由于X20(包括以后的X21/22/23/24),在主板上集成了64/128M内存,使得X20/21最大支持内存只有320/384M,而X22/23/24因为主板芯片组的变化,可以最高直支持到640M。
X20/21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除了处理器频率不一样之外,其他部分都是相同的。比较遗憾的是,IBM在设计X20/21时并没有将1394和红外接口内置于机身,比较出乎人们的意料,不过总体来看,X20/21是相当成功的,并为后续产品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
2002年,IBM发布了X22,起初人们认为和X20变X21一样,只是主频的变化,但是事实上,IBM对X22的主板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且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图拉丁P3m处理器、搭配以830MP芯片组,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显示芯片从原来X20/21的ATI Mobolity Rage大跨步到ATI Mobility Radeon,这在当时简直是不能想象的,因为在同一时期,昂贵的T23也仅仅采用了S3 Savage IXC显示芯片。但由于X22(包括X23/24)采用的ATI Mobility Radeon的显存是SDRAM而不是DDR,因此带宽受到了制约,同时也不能完全发挥出AGP4x接口的实力。 显示芯片进行革新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较高耗电量不得不让经常移动办公的人们头痛,但是将电池容量增大后,情况就好转了许多。而起X20/21所没有的1394和红外在X22上也出现了,并且从X22开始,就有了IBM沿用至今的内置无线网卡天线,可以随意将网络设备进行扩展。
X22因为出色的性能和及十分适当的售价成为了一款经典机型,其实和T23一样,都是在使用了新主板芯片组后成为了经典,并且现在二手市场里的X22仍然销量很好。
X22之后很自然就是X23,X23比X22增加了蓝牙模块,同时在部分机器上使用的是超低电压处理器(ULV),而X22是使用的低电压(LV),而且将处理器主频适当地提高。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改进。X23与X24在市场上很少能够见到,主要是因为这两款机器产量比较小,而且相对于X22,只是换汤不换药,无非是提高CPU频率,其实是因为IBM想到了便携商务性笔记本最重要的是电池使用时间,之后才是性能,而X22/23/24的推出有些和T2x系列定位重合,以至于经常有人问,是买X22还是买T23,这里的因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那个ATI Mobility Radeon显示芯片。
X30的出现让喜爱X系列的人大吃一惊,因为它并没有继续采用Mobility Radeon显示芯片,并且将主板芯片组改为830MG,也就是集成显卡。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但最后得出的唯一一个原因就是:省电。的确,便携商务机需要的不是显卡的性能,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的使用时间,要购买便携商用机,那么显卡性能几乎可以成为忽略的选购因素。
X30相对于X22/23/24有以下几点改进:第一是左切角设计,这是自30系列(R、T、A30)开始统一的设计风格了;取消了UltraPort,增加了并口(打印)口。这也是30系列开始的统一改变,UltraPort主要支持的设备有CF扩展、数码摄像头等设备,数码摄像头进行视频会议还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这个设计也确实不占地方,实在不知道IBM为何要取消这个设计,也许他们觉得这个设计比较摆设,能用到Ultraport设备的人很少。在主机上增加打印口,X30能够在保持和之前X系列大致相同的重量的情况下增加这个接口,就当是这个和Ultraport抵消了;双内存插槽。改良之后的X30主板拥有两个内存条插槽,支持目前最大512MB的单条内存,总共可以扩展到1GB的内存,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应用需求了。尽管X22/23/24也采用830芯片组,但上面说过,有一条128M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只预留了一个内存插槽;采用830MG芯片组。830MG芯片组性能和830MP是一样的,但集成了显示子系统,3D性能与T23的S3 Savage IXC 16相近;全新设计的X3 UltraBase。把UltraBay2000/Plus驱动仓设计到右边,这是一个和现时的TRA系列相适应的一个人性化设计,因为T2x、A2x都将UltraBay2000设计到了右手位,这样在通过UltraBay2000扩展外设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全新设计的外挂电池可以通过底座相同的接口加挂,使得X30可以获得最大8小时的续航时间。但是在X30上没有加入USB2.0接口,其实可以这样说,X30只是一个跳板,因为X31将改变更多。
IBM的X31,在上市之前就让不少喜欢X系列轻薄便携机的朋友充满期待,虽然外观和上一代X30一模一样,但是整个内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X31成为了集成众多移动技术的新产品,采用了迅驰平台(有些型号的X31不是迅驰技术,因为没有安装无线网卡或者采用了三频网卡),还采用了USB2.0接口,并且在显卡方面有所突破,抛弃了X30时代所采用的集成显卡,转而采用了ATI Mobility Radeon显示芯片(此芯片不同于X22/23/24的显示芯片),并且采用了新的显卡引擎,显存采用了16M DDR ,比以往的ATI Mobility Radeon性能有所提高,但是还是无法和主流的ATI Mobility Radeon 7500或9000相比,X31摘掉了X30 3D性能较差的帽子,更是难能可贵的是,X31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还保证了良好的电池使用时间。X31从发布到现在一直是IBM的热销机型,尽管有发热量大、机器某些部位用料不足容易产生的断裂之外,整体还是相当出色的。
但X31在现在12寸屏笔记本产品中仍然是比较重的,而且许多人日常办公只是进行文字处理、上网,并没有其他的操作,X31的配置对于这些应用显然有些浪费,而且X31的机身有些厚,如何能将X系列做的更小巧,便携性更强。12月4日,IBM在日本发布了一款型号为X40的笔记本,大家第一感觉就是X31的升级版诞生了,但将X40的配置单拿到手后,才发现X40的设计已经将“更薄”作为设计的重点,重量上达到1.23kg,而将性能放到了第二位。从外观上看,体积比x31更为纤巧,可以看出外观机体架构作了重新的设计,为了追求更轻的重量,采用了超低电压版的CPU,使用1.8寸小硬盘。X40就是IBM史上最具便携性的笔记本产品。
X40其实是X系列的一个分支,对于用户的不同需要, x31和x40在配置上和体积重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比例,这两款产品将同时存在于市场一段时间。X40是以便携为主而忽略性能,X31是性能与便携兼顾,但不管怎么说,相对于IBM其他系列的笔记本产品而言,X系列在轻薄和体积方面做到了极致,同时在规格配置指标方面,并不是非常的高。同样技术条件下,IBM更多考虑的是Thinkpad X系列笔记本带给使用者的便携性能。
IBM Thinkpad T系列一直是中坚力量,出色的性能、优秀的品质、完美的设计,一直是IBM引以为豪的,但T系列从出现开始便价格不菲,其实T系列的前身600系列也是如此,600X发布时3万多的售价着实让喜爱IBM笔记本的用户犯难,不过在人们认真权衡过之后,600X拥有了当年最佳的销售量,同时获奖无数。
ThinkPad T系列中的T取自“thin and light for travel”,强调着机动性和性能的结合。 T系列主要针对在办公室和移动办公的高级移动用户,它在发布时的T20到现在的旗舰机型T42p,一直都保持着2-Spindle(硬盘+内置光驱)的风格,同时价格也是在IBM所有笔记本中算中高价位的,2000年T20发布时售价将近25000元,其实有个规律,就是T系列新机发布时的价格都没有低于两万的,足显其高贵品质。
在2000年5月,IBM发布了T系列的第一款机型:T20,它将600系列原本的13.3'XGA加大到14.1'XGA(低配T20仍为13.3'XGA),并且机身变得更加轻薄,厚度仅为33mm,而重量为2.36kg(低配T20为2.26kg),同时还加入了许多新的技术,例如在屏框上方增加了Ultraport插槽,可以让T20支持Ultraport插口的摄像头;加入了键盘灯的设计,让使用中在黑暗中仍能够看清键盘上的按键。改进也有很多:电池容量增大到38.8WH,延长了机器使用时间,同时通过IBM自带软件可以看到电池充电次数;音箱由在左右两侧的掌托移到了机身前下部(下图中可清晰见到);取消了任何模拟按键,完全数字化。
T2x系列都在用着一个模具,因此从外观上来看,除了不同的Logo,其余都是相同的。T23对于T2x系列是一个飞越,它放弃了440BX主板芯片组转而采用Intel830系列芯片组,摆脱了100MHz外频所带来了带宽狭小,支持133MHz外频;最大支持1G SDRAM SODIMM笔记本内存(PC133),而BX芯片组只支持最大512M;支持AGP4x;在机器后部又增加了一个USB接口,使T23的USB插槽总数为两个;在高配T23中正式增加了无线设备天线+802.11b Mini pci卡,让真正的移动办公变为可能。随着主板芯片组的更换,CPU也从原来铜矿核心的M P3升级为图拉丁核心的P3m,二级缓存增大到512K(全速)。这些技术的革新意味着T23成为了继600系列之后又一经典机型,但T2x系列有个通病,就是显示芯片3D处理能力比较差,尽管采用了当时移动显示芯片中先进的S3 SavageIX,并配以8M SGRAM,但是显示效果仍然不理想,之后的T23采用了升级后的新版S3 SuperSavage IXC 16M显示芯片,但是性能仍然与当时其他品牌笔记本上已经采用的GeForce 2 GO和ATI的Radeon不能相提并论,不过也正常,IBM本身就是商务机,又不是游戏机。
在Intel于2002年发布P4m移动处理器之后,IBM也推出了第一款P4m笔记本:T30。T30一改T2x的设计思路,从主板到机身结构都焕然一新,但正式这种“新”让T30饱受争议。首先是加厚了机身,让T30变得厚重起来,首要一个原因是P4m发热量要比P3m高许多,为了给强劲的散热系统更大的空间,将机身内部抬高。T30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出现了左切角的设计,有人说这种设计破坏了Thinkpad笔记本一向的美观和整体性,其实这个切角没有任何的作用,只是要让Thinkpad笔记本不显得僵硬。此外还有一个和以往最突出的不同:采用了UltraNav。也就是Trackpoint+Touchpad的设计,许多人认为这是IBM向市场妥协,来迎合新的用户的口味,增加更多的用户群。
相对于T23,T30进步了许多,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这其中也包括重量和厚度,但T30牺牲厚度和重量是为了换取更好的使用舒适度和耐用性,其实IBM完全能够将高性能的T系列做的很薄,随着奔腾M(Banias)处理器的发布,IBM最新款的笔记本T40发布了。
T40是IBM的第一款迅驰机型,一经推出便在业内引来了不少的反响。首先,它一改以往T系列的设计风格,推翻以往的设计方案,对T系列的架构做了重新设计。T40是首个采用最新的9.5mm厚度光驱(Ultraslim)的迅驰机型,使整机厚度仅有26mm,而且取消了左切角,使得整机显得更加简洁明快。在软件方面,T40取消了以往的F11恢复系统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HPA恢复系统,它的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功能上都要好于过去的F11恢复系统。
在性能和功能上T系列可以算是现在最好的笔记本电脑之一,不过它仍然给我们留下了不小的遗憾,首先,T40的做工相比以往的T系列有所下降,最明显的就是位于光驱插槽的位置,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光驱插入主机以后留下的大缝隙,即便是最新的T41也没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右边键盘很空,用力一压会下沉,其次,电池在安装上之后会比较松动,同时电池上挡板也不是很结实。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T系列一直没有配备IEEE 1394接口,反而在R系列(部分机型)和X系列中均配备了1394接口,不知IBM是如何想的。
T40以及后来的T41和T42都沿用了UltraNav的设计,一直没有对其进行改变。从T40开始,出现新顶级机型—T4Xp,处理器均采用当时最高主频的奔腾M,同时硬盘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快性能最强的7200转2.5英寸硬盘:7k60。显示芯片也均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产品(T40p:ATI Mobolity Radeon 9000;T41p/T42p:ATI FireGL T2)。这些昂贵的配件搭载在一起,当然整机价格也不会便宜,这三款T4Xp机型在发布时售价均在3万以上。
T41在发布时在外观、配置上几乎和T40一样,只是T41的内存采用了333MHz的频率,而T40只有266MHz,并且在整机重量上T41也有一定地提升(T40为2.0kg,T41为2.2kg)。比较令人遗憾的是,T40电池松动、键盘右侧下方空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光驱上方空隙仍然存在,在加上Ultraslim第二块硬盘盒之后尤其明显。今年5月,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发布,之后IBM发布了新版本的BIOS,T41通过刷新BIOS可以直接支持Dothan核心处理器,而T40因为总线原因而不能升级。
T41是目前市场上销量最好的机型,稳重的外观,卓越的性能,已经比较平民化的价格,再加上它在性能与重量上平衡点掌握的相当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这不能阻挡T42的发布,但T42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变得比T41更加的轻便。无论是在重量还是在机身厚度,都和R51很相近。T42 6YC的重量就达到了2.65kg,而采用14.1'SXGA+的9ZC重量降到了2.28kg,机身比T41要宽了一些阿,因为要配合15寸的液晶屏的面积。T42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使用了Dothan处理器,在其他配置上就没有什么变化了。机身的厚重使T42目前的销售量不是很理想,但随着T41中一些型号的停产,T42将逐渐填补T41所留下的空白,不过人们是否接受这款形似R51的机器,就不得而知了。
T42p,这个现在市场上最高配的Thinkpad笔记本,凭借着它出色的性能、优秀的品质、极强的易用性和舒适性受到了不少人的瞩目,许多人将T42p当作自己的梦幻机型,但因为自身消费能力有限而望而却步,不过这正说明了IBM T系列越来越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许多热爱IBM Thinkpad笔记本的用户都会为自己拥有一台T系列的产品而感到自豪,T系列会继续坚持中高端的定位。T系列在2000年后的4年中作为ThinkPad的主力机种,它的演变过程很大程度上反应了ThinkPad的设计理念和笔记本电脑的进步历程。从这个演变上来讲,我们看到了ThinkPad的发展,不管T系列在以后将如何变化,它仍旧会是IBM Thinkpad家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
IBM笔记本设计了一系列的快捷操作键来方便商务人士的使用。
Fn+F3 关闭LCD显示屏,使屏幕无显示。
Fn+F4 使系统进入挂起模式。要从挂起状态恢复过来,按Fn键即可(不要按其它的键)。
Fn+F5 打开/关闭内置的无线网络信号(IEEE 802.11无线网络)。如果按下这个组合键,会出现一个无线信号控制窗口,列出当前可用的无线设备。用户可以在这个窗口中快速更改这些无线设备的加电状态。
Fn+F7 在液晶屏和外接显示器之间切换显示输出。
Fn+F8 当屏幕分辨率小于实际的分辨率时,按此组合键可以将屏幕扩展打开或者关闭,使得屏幕显示在正常模式和扩展模式之间切换。
Fn+F9 打开IBM ThinkPad EasyEject Utility程序,其中显示下列按钮:
Eject ThinkPad PC from X4 UltraBase: 如果笔记本电脑上接有X4 UltraBase底座,那么会显示该按钮。通过这个按钮可以使X4 UltraBase底座停用。
Run EasyEject Actions: 用户可以选择、停用和卸载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上的外接设备。
Configure EasyEject Actions: 通过这个按钮用户可以打开IBM ThinkPad EasyEject Utility程序主界面
Fn+F12 使计算机进入休眠模式
Fn+PageUp打开/关闭ThinkLight灯
Fn+Home 增大屏幕亮度
Fn+End降低屏幕亮度
Fn+Spacebar 启用全屏幕放大功能
SHIFT+NUMLK 启用数字小键盘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