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越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现实的经济力;
2、造成了财富的浪费,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境;
3、满足了短时期享受,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渐进式提高。
破坏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浪费资源;拉大贫富差距,破坏社会和谐,引发社会矛盾,导致仇富现象产生;导致成功观扭曲,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要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加强教育转变这种奢侈之风。
专家指出,过度消费超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加剧了资源破坏,导致了资源浪费,是一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并殃及子孙生存权利的消费模式,应该遏制。基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面对严峻的资源挑战,我们必须要遏制过度消费,提倡适度消费,讲求消费效益。而且,过分地、习惯性地超前消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长此以往,这种“拜物教”式的消费方式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西方国家出现过的那种“物质丰裕,精神痛苦”的现象应引以为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宜对过度消费现象有过专门研究,在他看来,过度消费行为在我国当前主要有三种突出表现和类型: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
是指消费者或为了提前享受,或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某种虚荣,往往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度,超标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诸如购物中追逐新鲜的、奇特的、名牌的商品;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房子不但要新的,而且要大的,甚至还要豪华的;家具要高档的,进口的;刚刚脱贫,就成了疯狂追逐高档轿车一族,或成了如痴如醉的旅游者,等等。
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种消费方式向周围的人表明:我有钱。那些比阔斗富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取得一种心理满足。炫耀性消费往往打乱正常消费秩序,误导消费方向。在某种意义上,炫耀性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财富的严重消耗,还助长了社会上的消费主义风气和享乐主义思潮,其示范效应还加剧了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和穷人的失落感。
不同于高消费,它是一种非理智的反常消费,也是一种畸形消费。病态消费往往集中在极少数暴富而又素质低下的人群身上。病态消费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其种种表现往往匪夷所思、不可理喻。有的暴富者,儿孙刚刚出生就给他们购置高级住宅;还有人正值壮年就看风水、买坟地把墓修好,把活着的与死后的事一并操办,企图一劳永逸,阴阳两齐美。病态消费危害极大。它尽管是先富阶层中的极少数人所为,但他们挥霍无度、无理智、不道德的消费行为,往往容易败坏整个先富阶层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先对自己每月的消费作个心里想要的的预算;
2,在根据预算决定每天的消费;
3,买东西时,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买,非买不可,坚持尽量不买,避免诱惑;
4,养成纪录每天消费的数额,看看是否与预期的相符,如果今天没有达到预期,明天一定要坚持不消费;
5,总之,贵在坚持,拒绝诱惑。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1日全文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遏制过度消费行为,提倡健康的、绿色的消费方式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除了要提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外,还要利用经济手段、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缩小社会差距、调节贫富矛盾、控制过度消费行为。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