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130种脊椎动物中也都存在着同性恋行为或者是同性性行为。以绵羊为例,有8%的公羊在雌雄皆充裕的环境下还是选择雄性作伴,这些结合多年的公羊的视前区前部下丘脑(控制体温、饥饿、性欲等)的细胞组织比母羊要大得多。据资料记载将近500种动物有同性恋行为,这种性取向是动物与生俱来的。
加拿大生物学家布鲁斯·贝哲米1999年发表了一分有关检阅接近1,500个动物物种同性恋行为的文献,涉及物种从灵长目到棘头动物门,对其中500个物种又有更详细的着墨。
对于同性恋,研究人员早就从生物医学、社会学、文化民俗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其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许多人在较早的时候就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同性恋除了有社会、家庭、文化和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同性恋性取向,还存在着比较深厚的生物医学基础。所以,当社会和公众还普遍对同性恋表示谴责和不屑时,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和精神病学协会发表声明称:同性恋不是“疾病”,也不是一种“病态”,这是一只占少数的性指向,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和性取向的权利,不必对他们进行矫治。
虽然美国心理学会和精神病学协会发表了声明称同性恋不是“疾病”或精神类“疾病”,但西方宗教界一致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例如基督教,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只停留在身体肉欲方面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对同性有性欲望和性冲动的一种“行为”。只是一种为了发泄欲望而产生的“行为”,不是人自身感情和灵魂需求的体现。这不是“爱”,只是“性”(详见现今同志圈内的性混乱)。
这不是疾病,但是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属于一种心理认知障碍和性取向认知混乱所产生的一种“行为”。不是人自身的感情,也不属于灵魂的呼求。这种行为触犯了神的律法,虽然神爱世人,但爱不等于放纵。所以基督教虽然不歧视同志,但一直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这是一种"自以为"的认知障碍,是不对的,同性恋并不是只停留在行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并无差别,都有爱在其中。而好与坏在那一个群体都是存在的,对于同性恋如此,其他事也一样,不可以偏概全。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迪恩·哈默(Dean Hamer)首次提出并引起全球关注的“同性恋基因”理论,最近被一项新研究证实。
美国同志媒体Queerty报道,哈默在1993年7月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称人类性取向受基因影响,他认为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母亲遗传。哈默的研究为“同性恋并非后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但20年来其他一些研究曾得出相矛盾的结果,使得愚忠于圣经和恐同的人士对哈默的研究予以否定或嘲讽。2014年6月5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哈默是对的,确实存在“同性恋基因”,而且这样的基因有两个,甚至更多。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人员对若干同性恋兄弟进行研究,参与研究的美国西北大学学者迈克尔·贝利(Michael Bailey)说:“性取向与后天选择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研究表明性取向可能受基因控制,已经有证据可以证明,有两组基因会影响男性的性取向。”
研究人员抽取了409对同性恋兄弟及其异性恋家属的血液,分析确认X染色体上的某个区域确实对性取向有影响,也确认了8号染色体上一些DNA会影响男性的性行为。贝利说:“基因的作用不完全是决定性的,肯定还有一些环境因素。”荷兰神经学专家迪克·斯瓦布(Dick F. Swaab)曾在新书中指出,女性在怀孕期间的行为或所处环境,对孩子天生是双性恋或同性恋者的几率有一定影响。
1993年7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丁.汉默认为,同性恋与基因有关。同性恋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一个叫做Xq28的基因,这一基因决定了人们在性指向的同性恋。汉默等人调查了40名男性同性恋者,经他们同意提取其细胞做基因检测。他们发现,这40多人中,有30多人X染色体中具有相同的Xq28基因,因此认定Xq28基因可能控制着男性同性恋行为和趋向。
Xq28 除了是高度近视,同时是同性恋基因。同时还是增大胎儿颅骨双径顶的一个基因。有说法认为,这个基因增加了颅内压力,改变了眼底压,增大了近视率。
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还有另一些基因决定着人和哺乳动物的性别,即所谓的“女性基因”。这一称为Wnt-4基因可能是诱导子宫发育的关键因子,小鼠实验证明,如果该基因被激活和履行它的职责,所有胚胎都会发育成雌性,所以认为该基因是“女性基因”。FucM基因也在动物实验证明可诱发“女性同性恋“。
但是,基因决定性别和性指向也是非常复杂的。性染色体是一个较大的基因组,里面包含着许多基因,SRY和Wnt-4基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基因。
认可的正常性染色体是,男性为XY核型和女性为XX核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染色体中所有基因、碱基对序列都按现有的男女性别标准或基因序列表现出来,也许还存在着性染色体内的基因和基因表型的多样性。例如,表现为XY男性核型的却在性染色体中查不出男性基因SRY,或SRY基因发生突变,因此可能表现为女性化;而表现为女性核型XX的,却在性染色体中找不到女性基因Wnt-4,或Wnt-4基因发生突变,因此可能表现为男性化。
miR-941一个新型转录后调控子快速胰岛素的表达基因影响了与神经递质信号传导有关的基因,认为和男同的出现有统计学上的关联。
rs31480也是个统计学上的女性同性恋基因,在多数女同的DNA测试里被发现SNP位点表现。SNP位点的ZNF804A功能突变,被认为和女同有很大可能。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基因学家们研究证明,尚处于妊娠中期的生物脑细胞中就已经表现出了男女性别差异。科学家们在对尚处于妊娠中期的老鼠胚胎脑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雌雄老鼠胚胎中共有51个互不相同的基因。
早些时候,科学界曾普遍认为,大脑中DNA的性别差异只有在婴儿出世后开始分泌性激素时才表现出来。此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生物尚在胚胎期,也就是说在睾丸还没有形成时就开始表现出雄性性征了。根据此项发现,由埃里克-威廉率领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基因学家们得出结论称,生物性别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都由其基因来负责。而且,基因还决定着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对待问题的态度及性别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别。其实,基因影响不同性别之间行为与意识差异的思想远远不是最新思想。
埃里克-威廉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取得的科研新成就在于他们在胚胎发育早期就数清了这些表现性别差异的基因个数。埃里克-威廉认为,对那些具有异性转化欲者(本是男性却相信自己是个女性,或者相反)而言,就是因为在应该表现为男性特征的基因位置上出现了女性特征的基因(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无论是有异性转化欲者,还是同性恋者,他们的性别思维和行为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然而,埃里克-威廉认为,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解释一切。首先,基因学家们还没有对这51个特殊基因进行详尽研究,其中哪一个基因负责哪一方面的性别特征也尚不知晓;其次,影响生物性别行为差异的不仅只是遗传因素与荷尔蒙的分泌情况,生活中的实践积累与环境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早在1993年,《纽约时报》就刊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就声称同性恋倾向是受遗传因素操纵。当时马里兰州国立肿瘤学院的科学家们强调指出,遗传因素并不是造成同性恋者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唯一因素。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找出一个具体的同性恋基因来。最后有实验证明,同性恋行为通常与X染色体底端的一小部分有关系。该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还强调,还不到谈论哪个具体的基因的时候。
此外,他们还表示,就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是哪条基因、哪条基因的哪一段影响着人的性趋向,是一个基因独自控制人的性趋向,还是与别的基因进行合作,携带这种基因的男性比例到底有多大,他们中又有多少会是同性恋?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是这一领域的基因学家们今后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有研究人员统计过,在每500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是46XY染色体核型,这种核型当然是男性核型,但她们的外貌和外生殖器又表现出是女性,称为性反转女人。相应的,也有为数不多的46XX性反转男人,即染色体核型是女性,但外观又是男性。也有人类某些XX男性存在有SOX3基因的改变,这些情况造成了性别和性指向的错综复杂,真真假假。
2004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进化心理学家Andrea Camperio Ciani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和与异性恋男人有亲戚关系的女人相比,与同性恋男人有亲戚关系的女人生育了更多的孩子。差别相当惊人——比如,男同性恋的母亲平均拥有2.7个孩子,而异性恋男人的母亲平均只拥有2.3个。在姨妈(maternal aunts)身上也具有类似的趋势。
在最新的研究中,Camperio Ciani和同事应用数学模型来寻找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研究人员考虑了20多种可能性,比如同性恋基因的数量、这些基因产生的生殖优势有多大、这些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其它常染色体。
结果发现,能够最佳解释上述数据的模型包含2个同性恋基因,其中至少有一个位于X染色体上。这些基因增加了女性的生育力,同时却降低了男性的生育力,这种现象曾在昆虫和哺乳动物中研究过,称为“性别对抗”(sexual antagonism)。
研究小组表示,这些同性恋基因实际增加的可能是男人和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而不是如之前研究人员认为的会使同性恋男人更阴柔。这些基因对男性生育力来说不是好事,但它们有益于女性生育,从而能够以虽然低下却稳定的比率在人群中存在下去。
虽然宗教界和科学界对于同性恋的争议很大,例如基督教主张同性恋不在神造物的范围内,神不可能创造同性恋又反对同性恋。所以,同性恋是一种心理被魔鬼试探所产生的“行为”。不是人自身感情和灵魂需求的体现,是错误的。虽然不歧视,但一致认为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一神教界对于同性恋话题呈现绝不退让的地步,虽然美国等多个国家同性恋婚姻已近合法化。但如果同性恋基因被证实存在,全球几千年的宗教体系有可能随着发现和证实而瓦解,伴随而来的可能是引发全球信仰危机,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各宗教将瓦解,宗教体系一旦崩溃,全球可能会现大规模教徒自杀或自杀式攻击,基督教信众占全球人数20%多,宗教体系瓦解会引发危机,所以同性恋基因被发现会引发全球危机。
Hamer找不着甚么?
Hamer从没有说发现同性恋像眼睛颜色一样是直接遗传的:「虽然据观察,男同性恋者其舅舅与表兄弟皆为同性恋者的比率,较母家中女性亲属、或父家中男性亲属为高,但此比率仍较简单的门德尔性状遗传(Mendelian trait)低。
此外,Hamer并未说所有同性恋案例都可以此段基因作解释:「有若干家庭中,也存在女同性恋者、或父系亲属中男同性恋者。可能是有的同性恋种类仅限于男性、且经母系遗传,但也有零星例子不限性别、或非经母系遗传的。」
事实上,Hamer甚至没有尝试估计同性恋案例中有多大部分可归因于这段基因:「目前我们并未能说明,男同性恋案例中关涉Xq28基因段的比率为何。」
他继而承认,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由于人类性取向的复杂性,我们不能说目前所观察到的多种现象,乃基于单一基因段落。在Xq28段落上有差异的兄弟姊妹可能提供有用数据,让我们辨认出其他基因,或是环境、经历、文化因素(或上述几方面复合因素),导致男同性恋取向之发展。」
(Hamer, et al.,“A Linkage Between DNA Markers on the X Chromosome and Male Sexual Orientation”,325-26)
如果性取向是通过基因遗传而来,那么无法繁殖下一代的同性恋者,其同性恋基因如何遗传下去呢?其实,“导致个体不育的基因,就不能在进化中生存”的观点,只是进化论初学者的想法。
可以先举一个反例。大家都知道,工蜂是蜂王的姊妹/女儿,她们是不育的,那么她们构筑蜂巢、采集花蜜的基因如何延续下去呢?答案只有一个:决定这些行为的基因来自于根本不会筑巢采蜜的蜂王和雄蜂。可为什么蜂王携带这些基因,却不表现这类行为呢?那是因为这些基因没有表达。导致基因不表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抑制,或者本身就是隐性基因。
回到同性恋基因如何遗传的问题上来。目前已经有不少具有说服力的研究,在不断揭示同性恋基因的遗传之谜。2004年,意大利科学家报告,同性恋者的母亲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且差别相当显着——男同性恋的母亲平均拥有2.7个孩子,而异性恋男人的母亲平均只拥有2.3个,在其姨妈身上也具有类似的趋势。这样就弥补了男同性恋者不能生育的劣势,使同性恋基因通过家族中“特别能生养”的女性同胞延续下去。
2010年,加拿大的科学家提出了另一个解释——“亲族选择”学说。他们在太平洋中的萨摩亚岛上展开实地研究,结果表明,男同性恋更多的关爱亲族子女,比如他的侄女或者外甥,由此促进自身的种族延续。为了弥补自身没有后代的劣势,萨摩亚岛上的每一位男同性恋都可能间接地促进侄女、外甥的数量增多2个左右。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一位“超级大爷”或者“超级姨妈”,可真是有福气了呢。
2014年11月17日,美国多所大学的多位研究人员联合进行的大规模实验的研究报告,在《心理医学》期刊上发表。报告进一步证明男同性恋性倾向可能与人类基因有关。
该项研究对409对兄弟关系的男性同性恋者进行取样。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Xq28和染色体8的某个区段内的某个(或某些)基因与男同性恋性倾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
人和动物的同性恋或双性恋并不仅仅是基因表达、性腺分泌性激素和性激素代谢的结果,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关在动物园笼子内的金翅雀如果雄雀的比例太少,雌雀的同性恋现象就会增多,但如果把它们都放到大自然中去,这种现象又会减少。
同样,人的同性恋现象也受到环境影响。比如,监狱和军队环境中就会产生较多的同性恋现象。一些社会学、社会医学和心理学的调查也表明,在某些单亲家庭和一种单一性别占优势的家庭环境中(如男性过多或女性过多),也会造成男性或女性的同性恋现象。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