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单身潮

社会现象

中文名:单身潮 外文名: 别名: 特色:自由、活力和尊贵 地点:北京、上海、广州等 问题:人口老龄化
单身潮介绍
“单身贵族”是个令人向往的称谓,代表着自由、活力和尊贵,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词逐渐被“单身潮”所替代。[1]有统计数字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的单身数量已分别突破百万。

社会现状

近年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都市婚龄男女迟迟不肯跨过婚姻的门槛,日益增多的“不婚”现象已经成为一道都市风景。作为社会的一个阶层,“不婚族”的圈子正在逐步扩大,仿佛正和传统的婚姻叫着板。记者从网络上看到,一名曾经对生活中不婚族做过专门调查的专家表示,理想对象难觅是当今单身者迟迟不走入结婚礼堂的主因。调查中发现,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不婚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难道几千年来“结婚生子,养儿防老”的观念就这样轻易地被这些新人类所抛弃?这些不婚人的心态是怎样的?他们又为何选择摆脱传统婚姻的角色?带着疑问,记者走到了他们的中间。

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

“结婚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比单身的生活更幸福才结婚呀。”28岁的曹小姐坚持婚姻不能凑合,她以为,如果遇不到自己满意的人,不如不结婚。

中国社科院的王振宇说:“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少年轻人不认为结婚是必需的,单身已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选择。”

无论是生活方式上,还是对待婚姻的价值观念上,这次单身潮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很多人是从被动单身到主动单身,反映出社会变迁中人们观念的变化。

个人的危机程度很轻,成为此次单身潮的一个特点。

“现代人对婚姻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一家交友网站经理金先生认为,过去不少大龄青年是“为结婚而结婚”,但是现代青年的婚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他们更看重双方思想的交流和有共同语言。另外,不婚族、晚婚族的增多,也令青年人对适婚年龄的焦虑感逐渐减少。现在的青年解决单身问题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时尚。单身俱乐部、酒吧交友、单身旅游团等都是时下流行的方法。 

原因

现状

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过来人证实,当前,中国正经历着蓬勃的第三次单身潮。第一次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确定了一夫一妻制后,从政策上调整一夫多妻的状况,催生“离婚高潮”,迫使不少妇女过上了无依无靠的“自由生活”。第二次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十年文革”中下放的大批知识青年开始返城,很多讲求理想恋爱条件的大龄女青年,为了不下嫁“乡下大老粗”损害自家身份利益而选择了单身。发生在30年之后的这一次则不同于前两次受到政治历史原因的影响,它具有自动自发的特点。它不单指不结婚的男女,还包括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离婚而不愿再婚的家庭。

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为培养更多的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出国留学、就业、创业支持等方面实行政策支持,使不少人认识到高学历的重要性。而高学历则意味着更长的学习期限,一般说来,学完大学本科课程,年纪应该不会小于22岁,读完趋于就业主流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年纪不会小于25岁,再完成更高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年纪不会小于28岁,这样的年龄,除了在学校培养点感情外,想要到校外谈上两三年,再作决定,结婚年龄就不会少于30来岁了。知识一丰富,对婚姻的理性认识就多于感性体验,加上年纪一大,觉得人生自由洒脱才是最重要,结婚传宗接代的观念也就淡了许多。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养份过多的知识在让人们获得文明享受的同时,也在成为制造单身潮的精神温床。

互联网影响

互联网科技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男女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4亿人在使用这一沟通工具,他们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也解放了思想。他们一部分意识到,婚姻作为一项个人的长期投资,必须慎重,“宁缺毋滥”是择偶的基本指导思想。一部分人追求完美,把恋爱生活看得过于神圣,以至于在茫茫的人海中迷失了对象;一部分人钟情于一生一次恋爱,当初恋已成往事,就剑断情丝,抱守痴心终其一生;一部分人则从很多的婚姻失败的案例中得出结论,结婚如同“进了坟墓”,断送了自己的自由。另一部分人则身受网友之害,轻率同居,结果事后惨遭对方抛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认定婚姻其实存在欺骗和不忠,没有必要踏进去。还有一部分人则吸取西方“自由世界”精华,肯定试婚,否定结婚。

更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虚拟的网婚,认为婚姻不仅限于肉体上的结合,精神上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采取这种方式,既不会浪费太多的金钱、时间,也可避免怀孕生子要承担厚重的责任,还可以与多个对象实现共组爱巢,彼此之间不必提防、发生良心谴责等等。这些群体都有发展壮大的迹象。

男权思想的影响

这方面受到困惑的是学历层次、权力地位、经济状况较好的女性。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男人,面子问题事关祖宗教诲,所以一般情况下,一个高中生男人,不会去娶一个本科生女人,一个科股级男人,不会去娶一个厅局级女人,一个月薪1000元的男人,不会去娶一个月薪8000元的女人。——当然,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自认为老成持重的女人,也不会情愿下嫁。

在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才有钱的教条指引下,男人对于过于优越自己的女人,不是敬重,而是觉得自卑或感觉不爽,生怕别人说闲话,搞得自己下不了台。这样看来,封建社会的“女子无才(财)便是德”,其实也算得上是时代的真知灼见了。更有流行口号: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把男女的结婚年龄优势区别开来,——女子的短,男子的长,自然也是男权主义的一种表现——虽然在客观生理上还是反映了一定的正确认识。

社会色情业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怪胎”,这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商业化的色情业的出现,并不能指责公安部门办事不力,因为市场,本身就是解决人们需要的一个平台。这种需要自然也包括情色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尤其是搞经济的男人们,及慢慢居于上游的女人们,物质指标上去了,精神指标却下来了,在心灵空虚、欲望膨胀的眼神中,搜寻出“鸡、鸭”两个别有深意的词汇。甚至在最近的汉语词典里,小学生都查到了,“鸡、鸭”最新的与时俱进的另类解释。有了市场,有了顾客,获得了利润,形成了规模,产生了行业,就会导致社会现象和一系列思考,这是很正常的发展。所以,一些男女青年说了,我不结婚并不等于放弃性生活呀。

结婚为了啥?不就是解决生理和精神需要嘛。物质上我努力工作,精神上有朋友安慰、生理上找地方发泄,这就是新生人类的标准生活。何必要在婚姻的大树上吊死?他们觉得过去人们过于愚昧,丧失了自我,活在祖宗设计的圈套里,没有了激情,就麻木地忍耐,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在这些人看来,这种过错不应该再继续,到了反抗的时候了。——这个观念,这个市场,甚至通过比较隐蔽的方法,也吸引了进入婚姻殿堂的夫妇,他们尝试禁果之后,个人觉得乐不可支,不同程度地默许了这种行为的发生,并最终促使一部分家庭走向解体。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介乎于单身与婚姻之间的,比如沿海等地开放城市暗地里流行的夫妻交换游戏等等,其实已经是突破了婚姻,走到了难以回首的单身自由潮边缘了。

区域调控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单身潮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政府在人口政策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调控力度。“人多难管,所以如此。”这并不是理由,只是政府缺乏能力管理的一个借口。在建立特区时,有利的政策倾斜出台前,就应当考虑大量人口流动的可能性,应当用系统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资本主义的这种认识,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人们的钱财取向就是脱离社会主义道路,动辄扣一个大帽子下来。

认识人的这种劣根性,对于我们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实际上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在大批的包括城市、乡镇、村组男女青年的南下大军面前,作为执政者,要宏观看到由此造成的地区发展失衡问题,尤其在人口调控方面,应当采取稳妥的办法,有规划地处理人员的流向与分布,使男女、年龄、技术发展等等关键指标平衡健康化。这也是生态人文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内容。

评论

当下的中国单身群体不能称作“贵族”,尽管有调查显示,选择单身生活者大多数为都市白领阶层,也应该看到,他们只是不希望高昂的婚姻成本将自己的血汗钱损耗殆尽,更没有多少人为引领时尚而放弃婚姻,面对两难只能择其一。这充分验证了某些学者观点的偏颇,此情此景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国”之后,有人喜不自禁的心态何其相近?可惜的是,“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国”名头与大部分人的真实生活不匹配,越是张扬越让人哭笑不得。

处于“单身潮”中的人其实并不清楚,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只不过类似和尚、尼姑,区别仅是不修行不节欲而已,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单身是种公民概念,是思想与言行的高度自由,若非如此就难以称为“单身贵族”。而随着人口流动频繁、社会道德观念不断更新,中国人曾经固守的传统概念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单身生活就轻松惬意,底层单身贫困现象极其严重。不仅如此,婚介所、俱乐部经营也十分混乱,很多单身者缺少法律意识经常受到各种侵害。

“崇德莫盛乎安身,安身莫大乎有政,有政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名言,他感慨于日益严重的隐士现象,认为人们不循规蹈矩生活,根本原因是缺乏安身立命的保障。当然,如今的“单身潮”与魏晋时期的“遁世热”不能相提并论,当事人的心理感受也不能同日而语,但“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司马迁语),不管称之为时代进步,还是喻之为思想开放,“单身潮”既然属于不正常现象,就应正视其正负两面影响,片面解读的后果未必不会是另一种灾难。

解决办法

推行婚姻合同制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商业运营手段和观念的成熟,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将从守旧的传统认识中陆续走出来,婚姻形式将呈现多元化。婚姻最终的结局是走向无婚姻。在这个结局发生之前,婚姻合同制将越来越获得人们的认同。所谓婚姻合同制,是指有别于传统的一纸婚姻走到老的做法,实行双方平等、自愿约定,法律认证、支持、保护的,以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为期限的婚姻合同制度。

它通过婚姻合同内容上的协商与规范,来满足结婚双方对于家庭、感情、权利、责任维系的期望和需要。婚姻期限到期,如双方生活、情感稳定,可以优先续约,如有任何一方提出异议,根据新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在处理好双方约定事宜的情况下,经法院裁定,婚姻关系自然解除。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合同制度同并不排斥“同志”型婚姻。这样,在满足人们更多形式婚姻需要的同时,也切实保障到相关人员的权益不受侵犯。

推动全国全球化

为减少近亲繁殖导致的问题,按照优生优育的要求,结合交通便利、信息共享、交流自由等现代化婚姻发展条件,各地可以组织地与地、市与市、省与省,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婚姻活动,把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婚姻关系扩大化,在确保本土优良传统传承的同时,也把世界各地有特色的内容引入进来或把本土文化传播开去,开枝散叶,落地生根。婚姻关系的引入相信比资本的引入更有意义和成效。

健全婚姻法律

为确保婚姻合同制及大范围大区域婚姻活动的推动,政府要着眼长远,从立法的角度,建立健全婚姻运行的组织、机构、制度与法律规范。如成立城市婚姻交流管理局,城市网恋中心、婚姻签证处、婚姻公正处、婚姻争议处理处、婚姻维权督察处等等。各地保监局要努力建立婚姻保险机制,把婚姻保险内容纳入到社会保险的重要规范之中,使蒂结婚姻的双方都有相对安全、稳定的生活基础,减少各类遗留问题的发生。

各国现状

美国

单身潮2009年8月底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度抽查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15—44岁单身男性与单身女性比例平均为113.15∶100,女性增长势头渐猛。在美国国家房地产代理协会的最新统计中,每5所房子中就有一所为单身女性拥有。

面对女性单身潮,以表现独立、自主的美国女性婚恋观为主题的《欲望都市》剧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说:“我们之所以单身,是因为我们想这样。”不过社会学家认为,这种完全独立选择的看法,只能代表一部分美国女性。

他们认为,很多美国女性对自己期许过高,凡事不愿将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越来越挑剔,不得不渐渐适应单身。

畅销书作家麦可·古里安坚决反对女性单身潮。他在自己的畅销书《女孩的神奇——发掘女儿的天性》中主张,父母不要过于鼓励女孩的野心,以免导致未来的单身不快。

法国

来自欧洲最大的“红娘网”与IFOP市场研究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法国约有250万单身成年人,女性占了一半,其中72%生活在大中城市,大多年龄在30岁以上,52%的人单身时间超过3年。她们有三大特征:

一、注重生活品质,把外表修饰和控制体重看得非常重。

二、年龄越大越怕见人。在18—24岁的单身年轻女性中,25%能被说服去跟异性见面;随着年龄的增长,71%的人会选择周末待在家里或跟朋友在一起;在50岁以上的女性中,只有13%有勇气跟男性约会。

三、面对单身,内心复杂。59%的人认为“自己会长期保持单身,而且会活得很满足”,但36%的人意识到“自己很孤独”。40%的人虽然单身,但不拒绝健康的性生活。

专家们担心,这种被动适应,可能影响法国女性择偶时的判断力。他们再三告诫女性:单身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然,一旦有爱的信号,一定要及时接收!

日本

一本介绍日本单身女性生活的新书——《失败的狗的嚎叫》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37岁的作者酒井顺子就是一位潇洒的“单身贵族”。她表示,婚姻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单身女性也有很多优势。“有工作和独立生活能力的现代日本女性不想为满脑子旧观念的日本男人洗衣做饭一辈子。”

据日本政府的最新统计,日本的单身比例已高居发达国家前列。仅2003年25岁以上女性未婚比例就已高达54%.东京庆应大学经济学家神原英介认为:“日本妇女正在转变角色,从生活的边缘走向中心”。适度拥有这种观念,能帮传统女性摆正婚姻在人生中的位置。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