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城处在一个河间盆地的中央,四面环山,像一个平常人家使用的斗。说到这个“斗”字,书面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容量单位,10升等于1斗;二,(计)量粮食的器具,方形,也有鼓形的,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基本上说清楚了,但大家所见过的斗,是木制的,方形,遂宁城便坐落在这个“斗”的底部。
想想,我们的先民真是太朴实,农耕文化培养起来的农耕意识,最讲实惠,一城如斗,那就是富饶城郭了,还奢望什么呢?
关于斗城,还有一个小故事。不知是哪一天,大概是一位略懂一点风水知识的读书人站在大街上,一阵风吹来,拂起了他的衣襟,不由向西南面一望,发现南垭口就像这个“斗”的缺口,风能从那里吹过来,似乎也会把遂宁的灵气带出去。
过了很多年,这种说法一直存在。终于有人想到了一个“堵漏”的办法,那就是在南垭口建一座佛阁,据说这样就可以“挡”回外泄的灵气了。这下好了,一座灵气勃郁、森然如斗的城市就这样诞生在中华大地上。
我知道,所有的传说只能是传说。如果面对传说保持理性,或许这种“理性”就是不理性。多一点想象有什么不好呢?有那么多人都在说遂宁是观音故里,有那么多人记着她的生日,记着她何时离开故乡,记着她何时修行圆满……如果真有一尊观音菩萨,她肯定也会感动,也会把遂宁认作故乡的。
五代时期,后唐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坐镇遂宁,为加强防范,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开壕筑墙,修建成一座长方形城池,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状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遂宁故称“斗城”。后因商贸繁荣、经济活跃,又取“金满斗”之意。所以遂宁就有了“斗城”的别称。
遂宁历来是川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邻重庆、广安、南充,南接资阳,西连德阳,北靠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关系。公元347年,即东晋初,大将桓温奉命率军入川平成国之乱,(当时四川属十六国中的成国),在血腥和厮杀中终于结束了四川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
当桓温班师凯旋途经川中,见此城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宁静的气氛。长年于腥风血雨沙场征战的将军感慨不已,厌恶战争、渴望和平之情油然而生,便决定在此设郡,定郡名为“遂宁”,表达“息乱安宁、和平永驻”的意思。从此,这里便有了这个吉祥的名字――遂宁。因地处涪江船山坡之间,形如倒斗得名“斗城”。
在莘城西南7里,六国时为召戍处,相传为汉阳平县旧治。昭帝元平元年封丞相蔡义为阳平候于此。后移县于今治。斗城因势峻如斗而名。“斗城捧月”为旧莘县“八景之一”。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东经105°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384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市人民政府驻东盛路39号,区号0825,邮政编码629000,车牌编号:川J。
遂宁为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6人,人口密度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涪江两岸的冲积平坝、沿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和丘间小平坝区。从射洪县的金华镇到船山区的南强镇,沿涪江两岸属人口的特稠密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13人。
全市共有劳动力270.5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除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外,还采取多种措施转移富余劳动力。全市常年输出劳动力保持在78万余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羌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这些民族只是散居于汉族之中,未形成集中聚居区。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