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包括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及言论,较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思想及活动。全书语言优美,文笔流畅,通俗自然,是我们了解歌德及欧洲近代思想的好书,很值得阅读。爱克曼,21岁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去汉堡学习画艺,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1年入进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但由于资金缺乏最后辍学。1823年歌德在魏玛接见了他,从此爱克曼就留在歌德身边担任歌德的秘书,直接参与了歌德晚年的全部创作。
在这种情况下,爱克曼这本记述歌德谈话的书就理所当然地受到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冷遇。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以后,德国的政治形势起了变化,歌德越来越受公众重视。特别是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以后,歌德更成为“奥林匹斯神”。记载这个“圣人”谈话的书也就成了“圣书。”
学术界更是将这本书看做研究歌德的必读书目;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当做歌德自己的作品。另外,许多学者对书中记述的还必须景和谈话一点也不怀疑会有失真的地方,绝对相信它们的可靠性。总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爱史曼的这本书看做是客地、忠实地记载了歌德的谈话,是一份绝对可靠的第一手文献。但是,这样看待爱克曼的这部着作与他本人的愿意是相违背的。他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前言中指出:“歌德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显现出来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就我而言,我也只能谦逊地说这是我的歌德。”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要求别人都合我们的脾气,那是很愚蠢的。
谁不指望有成百万的读者,他就不应该写出一行文字来。
见识和才能要区别开来,应该想到,每种艺术在动手实践时都是艰巨的工作,要达到纯熟的掌握,都要费毕生的精力。
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鹜。
《歌德谈话录》只是原着的一个选本,正如译者朱光潜先生所言,对于涉及哲学、美学、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乃至当时欧洲一般文化动态的选择较为多。这应该是减轻了不作专门研究的读者的负担,而且有利于更加集中学习和理解其文艺和美学思想——我们认识歌德,他首先是一个大文豪,他的文艺观自然重要。
《歌德谈话录》首先值得注意得是其所体现出来的几个关于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比如浪漫的与古典的,艺术与自然,世界文学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歌德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在总结了他几十年创作经验和对古典文艺作品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闪耀着智性的光辉。
在创作实践上,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和席勒的早期创作都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然而随历史大潮的推进,他们又共同建立了“魏玛古典主义”。其实他们的后期创作的作品,虽然是称作古典的,却同样洋溢着浪漫主义的精神——席勒就认为歌德有时候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表现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但是在许多言论里,歌德多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立起来。在他看来,古典的就是健康的,浪漫的就是病态的。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提出“为一般而找特殊”和“在特殊中显现出一般”,就是说文学创作,到底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再找出特殊的东西来表现“概念”,还是细致地描绘特殊的东西,让它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普遍的抽象概念?这是歌德与席勒在理论上的分歧,也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不同追求。歌德显然是认同后者的。在他的论述中,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合流,就是力图通过对特殊的、个别的、现实的事物的描绘、刻画和表述,自然而然地彰显自己的抽象的理论;而不是像席勒那样,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政治理想和哲学思想等等——而不惜牺牲了文学的形象性。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也批评席勒的作品有时也只是“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主张对现实的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现思想,这自然要求歌德对文艺与自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歌德谈话录》中,歌德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关心自然科学,讨论光与色等等问题,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他在谈论文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更多地体现出辩证法的特色,即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统一的关系。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他看来,说艺术家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现实中所固有物质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够使人理解;但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艺术家利用这些物质材料,使材料服从他自己个人的意旨,而且这种意旨是超越出一般的、特有的,材料要为这种意旨服务。所以歌德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艺术家所赋予给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使歌德享有了世界级的声誉,他自己也首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认为全面地考察文学,不应该局限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而应该给予其他民族的文学充分的注意。这种“大文学”观表现在谈话录中,使他在讨论具体文学作品和某些作家的时候,可以进行跨国度的比较,也可以对不同民族的思维特征、文学精神进行考察。比如歌德认为德国文学注重哲学思想,要求思想的宏伟和情感的丰富,法国文学借用了这种哲学理想,使理想服务于政治革命;而法国文学作品在风格上,“他们力求明白清楚,以便说服读者;力求饶有风趣,以便取悦读者。”文学创作中各个民族的文学也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他说:“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
《歌德谈话录》共三部,所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如他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谈关于艺术鉴赏和自己的创作经验,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谈话录所示的时间,差不多与《浮士德》第二部的创作是重合的,研究谈话录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浮士德》;也还有对拜伦、雨果、莎士比亚,《红与黑》、《参孙》、《唐璜》等等,作家和具体作品的评价。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歌德关于自然科学,关于哲学等等方面的言论,可以说在歌德生命最后阶段的重要思想,都有涉及,而且还是比较全面的。对于我们青少年读者来说,重返经典,理解歌德,那就从《歌德谈话录》开始吧!
1823年
初次会见
给爱克曼写介绍信到耶拿
对青年诗人的忠告
论艺术难关在掌握个别具体事物及其特征
关于歌德的游记,论题材对文艺的重要性
论席勒醉心于抽象哲学的理念使他的诗受到损害
《华伦斯坦》上演
1824年
莎士比亚的伟大,《维特》与时代无关
谈自传续编
歌德的宗教观点和政治观点
谈摹仿普尚的近代画
学习应从实践出发,古今宝石雕刻的对比
诗的形式可能影响内容,歌德的政治观点
艺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艺术家应认真研究对象,不应贪图报酬临时草草应差
体裁不同的戏剧应在不同的舞台上演,思想深度的重要性
德国爱好哲学思辨的诗人往往艰深晦涩,歌德的四类反对者,歌德和席勒的对比
谈社交、绘画、宗教与诗,歌德的黄昏思想
克洛普斯托克和赫尔德尔
古希腊罗马史,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对比
但丁像,劝爱克曼专心研究英国文学
1825年
谈学习外语
谈母题,反对注诗牵强附会,回忆席勒
歌德对拜伦的评价
魏玛剧院失火,歌德谈他如何培养演员
筹建新剧院,解决经济困难的办法,谈排练和演员分配
挑选演员的标准
学习先于创作,集中精力搞专业
歌德埋怨泽尔特说他不是“人民之友”
歌德为剧院赚钱辩护,谈古希腊悲剧的衰亡
歌德谈他所受的影响,特别提到莫里哀
诗人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英、法对比
近代文学界的弊病,根源在于作家和批评家们缺乏高尚的人格
赞莎士比亚,拜伦的诗是“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1826年
衰亡时代的艺术重主观,健康的艺术必然是客观的
上演的剧本不同于只供阅读的剧本,备演剧目
绘画才能不是天生的,必须认真学习
1827年
谈雨果和贝朗瑞的诗以及近代德国画家,复古与反古
宫廷应酬和诗创作的矛盾
仔细观察自然是艺术的基础;席勒的弱点:自由理想害了他
谈贝朗瑞的诗
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对比,“世界文学”,曼佐尼过分强调史实
歌德的《颜色学》以及他对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
黑格尔门徒亨利克斯的古希腊悲剧论
评黑格尔派对古希腊悲剧的看法,对莫里哀的赞扬,评施莱格尔
谈道德美,戏剧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学习伟大作品的作用
吕邦斯的风景画妙肖自然而非摹仿自然,评莱辛和康德
就吕邦斯的风景画泛论美;艺术既服从自然,又超越自然
民族文化对作家的作用,德国作家处境不利,德国和法、英两国的比较
谈贝朗瑞的政治诗
《威廉·退尔》的起源,歌德重申自己作诗不从观念出发
拜伦的《唐璜》,歌德的《海伦后》,知解力和想象的区别
歌德接到瓦尔特·司各特的信
访耶拿,谈弗斯和席勒,谈梦和预感,歌德少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
歌德和黑格尔谈辩证法
1828年
论天才和创造力的关系,天才多半表现于青年时代
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翻译语言,古典的和浪漫的
艺术家凭伟大人格去胜过自然
德国应统一,但文化中心要多元化,不应限于国都
歌德与席勒合作的情况,歌德的文化教养来源
1829年
常识比哲学可靠,奥斯塔特的画,阅读的剧本与上演的剧本
歌德的建筑学知识,艺术忌软弱
自然永远正确,错误都是人犯的;知解力和理性的区别
哲学派别和发展时期,德国哲学还要做的两件大事
建筑是僵化的音乐,歌德和席勒的互助和分歧
战士才有能力掌握最高政权,“古典的”与“浪漫的”之区别,评贝朗瑞入狱
爱尔兰解放运动,天主教僧侣的阴谋诡计
日耳曼民族个人自由思想的利弊
拿破仑摆布世界像弹钢琴,他对《少年维特》的重视
劳冉的画达到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歌德学画的经验
错误的志向对艺术有弊也有利
灵魂不朽的意义,英国人在贩卖黑奴问题上言行不一致
《浮士德》下卷第二幕第一景
1830年
《浮士德》上卷的法译本,回忆伏尔泰的影响
自然科学家须有想象力
歌德的手稿、书法和素描
谈弥尔顿的《参孙》
回忆童年的莫扎特
歌德讥诮边沁老年时还变成过激派,说他自己属改良派
谈创作经验;文学革命的利弊;就贝朗瑞谈政治诗,并为自己在普法战争中不写政治诗辩护
再次反对边沁过激,主张改良;对英国主教骂《维特》不道德的反击;现实生活比书本的教育影响更大
“古典的”和“浪漫的”:这个区别的起源和意义
歌德对法国七月革命很冷淡,而更关心一次科学辩论:科学上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对立
歌德同圣西门相反,主张社会集体幸福应该以个人幸福为前提
1831年
评《红与黑》
《浮士德》下卷写作过程;文艺须显出伟大人格和魄力,近代文艺通病在纤弱
天才的体质基础,天才最早出现于音乐
作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看事物的角度不同,须如实反映;《浮士德》下卷的进度和程序以及与上卷的基本区别
歌德主张在自然科学领域里排除目的论
Daemon的意义
再谈“精灵”
法国青年政治运动,法国文学发展与伏尔泰的影响
剧本在顶点前须有介绍情节的预备阶段
歌德反对文艺为党派服务,赞扬贝朗瑞的“独立”品格
歌德立遗嘱,指定爱克曼编辑遗着
歌德对席勒的《华伦斯坦》的协助
《浮士德》下卷脱稿,歌德说明借助宗教观念的理由
论传统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认识
反对雨果在小说中写丑恶和恐怖
评雨果的多产和粗制滥造
1832年
歌德以米拉波和他自己为例,说明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都不是靠天才而是靠群众
歌德对《圣经》和基督教会的批判
歌德谈近代以政治代替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他竭力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附录
一、爱克曼的自我介绍
二、第一、二两部的作者原序
三、第三部的作者原序
译后记:关于本书的性质
歌德时代的德国文化背景
歌德《谈话录》中一些基本的主题思想
关于选、译、注
眼前这部歌德谈话录的辑成和诞生,主要归因于我内心的某种自然冲动,就是我天生喜欢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或者有意思的经历见闻写成文字,以便将其化为已有。
再就是我一直渴望学习,在初遇这位杰出人物的时候是如此,在和他相处多年以后仍然如此,所以乐于理解和记录下他言谈的内容,以为自己将来所用。
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我有幸听到的他的谈话是那样丰富多彩,而看一看眼前能记录下来的却这么的少,心情就不能不怅然若失,就像一个小孩,他摊开两手努力要接住清凉宜人的春雨,结果雨水大部分却从指缝间流走了。
不过常言道的好,书籍都有自己的命运。要是这话既适用于它们的诞生,也适用于它们成书后在广大世界上的流传,那么就同样不妨用来看待眼前这部谈话录诞生的情况。经常是几个月写不成一行,原因或在时运不济,或在心情不佳,或在为解决生计而忙于琐务......
1825年1月10日(谈学习外语)
由于对英国人民极感兴趣,歌德要我把几个在魏玛的英国青年介绍给他。今天下午五点左右,他等候我陪同英国工程官员H先生来见他。前此我曾在歌德面前称赞过这位H先生。我们准时到了,仆人把我们引进一间舒适温暖的房子,歌德在午后和晚间照例住在这里。桌上点着三支烛,他本人不在那里,我们听见他在隔壁沙龙里说话的声音。
H先生巡视了一番,除画幅以外,还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山区大地图和一个装满文件袋的书橱。我告诉他,袋里装的是许多出于名画家之手的素描以及各种画派杰作的雕版仿制品。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