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宜川县

陕西省延安市辖县

中文名:宜川县 外文名:Yichu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610630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省延安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 下辖地区:4镇2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政府驻地:丹州镇 电话区号:0911 邮政区码:7162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黄河壶口瀑布、陕西省蟒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机场:延安南泥湾机场 火车站:延安站、富县东站 车牌代码:陕J 面积:2931km² 人口数量:11209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42.4亿元(2020年)
宜川县介绍
宜川县,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全县国土总面积2931平方千米,辖4镇2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309国道、303省道和201省道穿境而过,青兰高速和即将开建的榆商高速、蒙中铁路纵横交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川县常住人口为112090人。[1]1947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2、4纵队第一次解放了宜川县城,军队撤走后,复被国民党占领。1948年春,毛泽东亲自部署,彭德怀亲自指挥了“宜川瓦子街战役”。宜川县城复于3月3日建立民主政权。仍置宜川县属黄龙分区领导。建国后于1950年废黄龙分区,宜川县改属延安专区。1958年,黄龙县入宜川县。1961年市县行政区划整编,复置黄龙县,将圪台街砖庙梁、黄龙、崾、小寺庄5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黄龙县辖。至此,宜川县迄今(2013年)再未变更。2020年,宜川县完成生产总值42.4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42.48亿元,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亿元,下降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8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1元,增长8.1%。

建制沿革

战国(前475~前221)时代,前期属晋;魏武侯二十一年(前376年)韩、赵、魏分晋后,属魏国上郡定阳邑;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代魏,魏就黄河以西上郡15县于秦后,遂归秦国。

秦汉(前221~公元220),秦置上郡辖定阳县,今云岩河古称定水,城建定水之阳而得名(古址在今延安市临镇固县村。见《汉书·地理志》)。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增设西河郡。辖县境阴山县(古址在今党湾乡景阳村河南附近)。因城建丹水之阴而得名。东汉时(25~22),将雕阴道(今富县)撤销划归定阳县辖。到灵帝中平六年(189),为匈奴占据,郡、县俱废。

三国、晋(220~420),为羌胡地,唯东晋属前秦为定阳邑,十六国后为秦。

北魏(420~534):属东夏州,置乐川郡,辖定阳县。太和八年(484),继在今境内薛河川置安平县,属乐川郡。太和十八年(494),又在县境白水川(今寿峰川)置永宁县,属乐川郡。古城在今寿峰上涧头村附近。临戌县《延安地区地理沿革》即乔居县,原在内蒙杭锦旗境内,因辖地被匈奴占据,太安二年(456)迁设在宜川县境西北部平陆堡属定阳郡所辖。

西魏(535~551):在古孟门河西地置汾州义川郡(州、郡故城在今牛家佃乡固州村)。大统三年(537),置义川县,因赤石川曾名义水而得名(古城在今高柏乡郭下村)。并置永乐县(城在今云岩镇),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镇,属义川郡。大统十三年(547)改永乐县为云岩县。改永宁县为太平县。大统十七年(551)改安平县为汾川县,属义川郡,汾川故城高树山南若多村(今秋林乡大子村)。废帝三年(554)因汾州与河东汾州同名,改汾州为丹州(丹州故城同汾州故址)以丹山而得名。

北周保定二年(562),汾川县城移至库利川甚塞原(云岩镇泥湾峁附近)。大象元年(579)分汾川、云岩二县地置门山县,属义川郡(故城今延长县门山村)。是年又改义川县为丹阳县,以丹阳川而命名。

隋(581~618):继南北朝而立。开皇三年(583),废义川、乐川二郡入丹州,复改丹阳县为义川县,属延安郡。开皇十八年(598),改太平县为咸宁县。大业初(605),废丹州、门山、云岩县入汾州县,属延州。仁寿三年(603),汾川县曾迁城于甘泉坊(今富县茶坊一带)。大业十年(614),又移城土壁堡(见《寰宇记》)。《延安地区地理沿革》称,大业三年至十三年(607~617),于义川县城内设延平县,义宁元年(617),增设丹阳郡,县属丹阳郡。

唐(618~907):武德元年(618)改丹阳郡仍为丹州,属关内道。武德三年(620)又析汾川县地。开元二十二年(734)迁城于今阁楼乡汾川村。置门山县,析义川县地置云岩县永徽二年(651),始由今固州村迁丹州城,由郭下村移义川县城治于赤石川口(今县城地址),城内兼设丹州。天宝元年(742)改丹州为咸宁郡。干元元年(758),复为丹州。

五代周(907~960):废咸宁县入义川县。

宋(960~1279):恢复唐代旧制。淳化五年(994),改道为路,以丹州咸宁郡属永兴军路,复置咸宁县。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义川县为宜川县。康定二年(1041),置永定郡于敷城县(今洛川与黄龙交界一带),领宜川县。熙宁七年(1074),改云岩县为镇入宜川县,门山县改隶延安府。

元(1271~1368):改鄜延路为延安路,至元二年(1265),省门山县入宜川县,六年(1269),撤丹州入宜川县,属延安路。

明(1368~1644):洪武三年(1370),明师克延安,仍为宜川县,隶属延安府。

清(1644~1911):清王朝袭明代建制,仍为宜川县,隶属延安府。

民国二年(1913)废府、州,设榆林道辖宜川县,废道后,直属陕西省。二十四年(1935)门山县归延安县。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解放区在县境北赤镇(今新市河乡北赤村)置“宜川县人民政府”,第二年移住临镇,更名为固临县。民国三十年(1914)将县西南地区之一部划归黄龙设治局。

1947年10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2、4纵队第一次解放了宜川县城,军队撤走后,复被国民党占领。1948年春,毛泽东亲自部署,彭德怀亲自指挥了“宜川瓦子街战役”。宜川县城复于3月3日建立民主政权。仍置宜川县属黄龙分区领导。建国后于1950年废黄龙分区,宜川县改属延安专区。1958年,黄龙县入宜川县。1961年市县行政区划整编,复置黄龙县,将圪台街砖庙梁、黄龙、崾、小寺庄5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黄龙县辖。至此,宜川县迄今(2013年)再未变更。

行政区划

辖4镇2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

名称

面积(km2)

位置及直辖区

丹州镇

154

位于县境中部,辖北窑、南窑、西街、南街、郭崄、和平、甘义沟、曲里、程落、王湾、三角、高湾12个村委会

秋林镇

142

位于县境东北部,辖秋林、十里坪、左家、合兑、瓦崄、桌家、宋家、大子、赵庄、赤塬、显头、甘草、良子伸、北屯里、杏曲、高树16个村委会

云岩镇

247

位于县城北,辖云岩、二里半、曲州、堡定、永宁、辛户、八零、西迥、高堡、皮头、北苏、纳依洛东、衣善、南海、云许、雪白、史村、太头、孙家坡、孟家塬、刘家桌、谷堆坪、呼家河、君子25个村委会

集义镇

339

位于县境东南部,辖集义、流湾头、坡头、南坡、陈家庄、胡家庄、石磕、麻岔沟、石台寺、流岔沟、崖底、石门沟19个村委会

壶口乡

132

位于县城东北,辖桑柏、桃曲、丁塬、上岭、昝家山、坪佐、椿曲、享子、马家9个村委会

英旺乡

497

位于县城西,辖英旺、龙泉、观亭、下里原、刘庄、啊道、菇坪、羊道、党山、高里原、田原、郝塬、柏塔13个村委会

交里乡

288

位于县城西北,辖交里、兰河、赤良、段塬、蝉塬、太泉、赵家河、李家塬、南岭、乔庄、合配、岔口、孟长镇、四方14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东经109°41′36〞~110°32′44〞、北纬35°42′39〞~36°23′39〞。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黄龙、韩城为邻,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北接延长、宝塔区。东西长76.36千米,南北宽75.32千米。距延安府260里,距省(西安)由韩城县东路720里,由洛川县经澄城县、富平西路700里,由延安府大路980里;距北京3350里。

地形地貌

宜川地处渭北高原、黄河沿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川原相间,分为三个地貌区:黄河沿岸为薄层黄土复盖的石质丘陵区;县川河以北为黄土破碎塬区;西南部为丘陵土石山区。地势由西向东缓倾,形成西南高、东低的簸箕状地形。境内山脉属横山山系,自北而南有云岩山、野雀山、虎头山、七郎山、凤翅山、蟒头山、茹岭山、盘古山和八郎山等九座大山,宜川县最高海拔1710米,最低海拔388米。

气候

属暖温带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区域性小气候明显,西南林区凉爽湿润,东部黄河沿岸炎热干燥。年平均气温10.0度,极端最高气温40.0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3.3度,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2度,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零下5.3度。年平均降水量为521.1毫米,最多降水年1958年为843.5毫米,最少降水年1995年为309.3毫米;

最多降水月七月份平均为125.4毫米,最少降水月元月份平均为3.6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04.5毫米(1971年8月20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0.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6。年最大风速13.7米/秒,风向为西风;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沙日数为13.7次,年最多出现42次。年最大积雪深度24厘米(1974年3月6日);最大冻土深度81厘米(1970年1月29日)。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宜川矿产资源比较缺乏,仅有零星石油、煤、石灰、黄河砂、铜、铁等资源,多系小型矿床,除石油取得一定成效外,其它基本均无工业开采价值。已探明矿产储量:石灰岩2亿吨、煤50万吨,黄河砂10亿立方米。天然气矿藏100亿立方米,煤层60层,可采煤18层,煤炭储量23.9亿吨,煤层气100亿立方米。

水资源

宜川水资源丰富,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68.6毫米,最多可达843.5毫米。地表经流11537万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1.2千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经流量可达1317立方米。水力资源也很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年29555瓩,由于落差大,水量充沛,河道曲折,开发利用条件优越,如壶口瀑布等。

但由于技术、资金、输电距离等原因水资源利用状况较差。除了人畜饮用之外,其余农业浇地,水产养殖,工业用水等用量都很少。水力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已开发的48瓩以上的水电站只有4处,装机总容量为1240瓩,仅占理论蕴藏量的5%左右。

生物资源

宜川县林区气候温湿多雨,植被生长良好,川道、塬面、残塬丘陵以农作物为主。西南部以野生植物为主。加之山塬沟壑的复杂地形,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极其丰富的食物条件和活动、隐蔽场所。故宜川境内野生动物较多,家畜家禽很早就有较多的土种。本县动物区系80.5%属于古北界,只有19.5%鸟类属于东洋界起源的品种。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天鹅、鸳鸯、水獭;属三类保护的有:金钱豹、大金鹏、金鸡等。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为11209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7203人相比,减少5113人,降幅4.36%,年平均降幅为0.45%。

户别人口

2020年,宜川县共有家庭户46849户,集体户658户,家庭户人口为106876人,集体户人口为52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8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0人减少0.72人。

人口分布

2020年,宜川县7个乡镇、街道办中,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乡镇、街道办有1个,在1万人至5万人之间的乡镇有2个,其余4个乡镇均少于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居前三位的乡镇、街道办合计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81.39%。

分乡镇、街道办常住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7个乡镇、街道办中,只有丹州街道办11981人,其余均为减少。

性别构成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609人,占51.40%;女性人口为54481人,占48.60%。全县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1下降为105.74。

7个乡镇、街道办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10以下的乡镇、街道办有1个,在110至115之间的乡镇、街道办有2个,在115以上的乡镇、街道办有4个。

年龄构成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0718人,占18.48%;15-59岁人口为70676人,占63.05%;

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969人,占18.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034人,占12.52%。与2010年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8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5个百分点。

7个乡镇、街道办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2%-65%之间的乡镇有6个,在62%以下的乡镇有1个。

7个乡镇、街道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9%,其中,5个乡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15%。

受教育程度人口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66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0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6704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为3046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肆业生和在校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177人上升为9518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951人下降为1347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4141人下降为4166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8994人下降为28178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99年提升至9.47年

7个乡镇、街道办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乡镇有1个,在8年至10年之间的乡镇有5个,在8年以下的乡镇有1个。

文盲人口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25,文盲率为0.91%。

城乡人口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3173人,占47.4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8917人,占52.5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8070人,乡村人口减少23183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7.49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2020年,宜川县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27968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7968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06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6905。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8540人,增长43.96%;流动人口增加8540人,增长43.96%。

经济

综述

2019年,宜川县实现生产总值(GDP)3778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30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9690万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186110万元,增长8.3%。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0.2:10.5:49.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0.4、3.8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33.5%、5.7%、60.8%。人均生产总值31003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41145万元,占生产总值比重37.4%。

2020年,宜川县完成生产总值42.4亿元,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42.48亿元,增长11.4%;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亿元,下降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8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1元,增长8.1%。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宜川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450万元,增长44.5%,县本级500万元以上基本建设单位4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927万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1344平方米,延长集团投资27059万元,延长至黄龙高速宜川段完成投资229464万元。

财政

2019年,宜川县财政总收入30603万元,增长5.8%,地方财政收入20049万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76万元,下降15.9%,非税收收入完成14973万元,增长17.9%。全县财政总支出167398万元,下降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55万元,增长8.3%;教育支出38926万元,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12854万元,增长3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80万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2205万元,增长2.1%;农林水事务支出20100万元,下降47.1%。

人民生活

2019年,宜川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8元,净增1727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3元,净增2558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5元,净增972元,增长9.4%。

第一产业

农业

2019年,宜川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服务业)255004万元,较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36294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4633万元,增长40.9%;牧业产值8426万元,下降4.3%;渔业产值403万元,增长19.1%;服务业产值5248万元,增长3.7%。

2019年,宜川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2914亩,比上年增加1336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3093亩,比上年增加323亩,棉花种植面积13亩,油料种植面积2690亩,烟叶种植面积500亩,增加360亩,水果面积313830亩,增加3829亩,其中苹果305253亩,增加3263亩。

2019年,宜川县粮食产量27282吨,增长0.1%;油料产量379吨,增长8.3%;烟叶产量60吨,增长252.9%。水果产量504194吨,增长5.3%,其中苹果500000吨,增长5.3%,蔬菜43974吨,增长5.9%。

2019年,宜川县肉类总产量1364吨,减产1.6%,禽蛋产量1073吨,增长12.8%。

2019年,宜川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4402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4台,小型拖拉机9254台。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6500亩。全年化肥施用量45080吨,折纯量19372吨。温室大棚2090座。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宜川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1340万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540万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80万元,增长3.0%。生产天然气2424万立方米。

建筑业

2019年,宜川县建筑业增加值8350万元,增长6.5%。

第三产业

邮电

2019年,宜川县电信业务收入9901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712.2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60户,其中住宅电话9250户。互联网用户48440户。

国内贸易

2019年,宜川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234万元,较上年增长0.3%。按规模分,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271.8万元,下降2.3%;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7962.2万元,增长1.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5264.4万元,增长0.9%;商品零售72969.6万元,增长0.2%。

2019年,宜川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4.3%、衣着类上涨3.2%、居住类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7.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7.1%。

金融业

2019年,宜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9342万元,增长5.7%,其中储蓄存款396770万元,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206888万元,增长27.9%,其中:中长期贷款114778万元,增长11.8%,短期贷款58386万元,增长94.4%。

保险业

2019年,宜川县保险费收入6619万元,下降0.5%,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30万元,寿险保险费收入5689万元。

交通运输

民国时期,陕西省在宜川设立驿运站。兴办交通运输修建4条简易公路,西通富县,西南通洛川,接咸榆大道(现为西宝公路);东南通韩城,东通山西吉县。境内直通桑柏。运输仍靠畜驮肩挑。

建国后,公路以横贯东西的兰宜公路,纵穿南北的渭清公路,通西南的洛宜公路,通西北的延宜公路,通东南的宜集韩公路为骨干,与9条县公路交织成网,县境内净长405.8千米。其中油渣路69.8千米,砂石路336千米。

2012年,宜川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557.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229.4千米,二级公路224.5千米,三级公路164.9千米。2012年,完成货运量215.49万吨,货运周转量6292.3万吨千米,客运量25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541.4万人千米。

2015年,宜川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557.2千米,其中干线公路174.4千米,二级公路224.5千米,三级公路159.8千米。2015年,完成货运量280.7万吨,货运周转量8196.44万吨千米,客运量282.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768.64万人千米。

2019年,宜川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634.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263.1公里,二级公路280.2公里,三级公路266公里。2019年,完成客运量22.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68.5万人公里。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宜川县的卫生事业,在建国前,县城仅有一处卫生院和几索中药铺。缺医少药。人民的居住条件极差。人畜合居,光线不足。环境卫生不好。饮水管理不严,蚊虫、苍蝇、臭虫、虱蚤到处皆有。以致天花、霍乱、伤寒、付伤寒、回归热等传染疾病时有发生。

民国二十一年(1932),霍乱大流行,死者甚众,出现“灭户”、“灭村”现象。大骨节病、克山病、克汀病、甲状腺肿、氟中毒、布氏菌病、头癣、麻风8种地方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妇女分娩旧法接生,婴儿成活率很低,据民国三十二年(1943)统计,宜川人民平均寿命为24.8岁。

建国后,设立卫生专门机构,加强卫生医疗队伍建设,开展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以及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卫生和群众居住饮水条件,各种传染病及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1994年人民平均寿命65岁,比建国前提高2.6倍。

2012年,宜川县卫生机构1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350张,卫生机构人员3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6人。

2015年,全县卫生机构19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3个,乡镇卫生院12个,民营医疗机构1个,床位413张,卫生技术人员515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43人。

2019年,全县卫生机构2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2个,民营医疗机构1个,床位571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78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4人。

教育事业

明清两代,宜川教育实行私塾——县学的教育体制,科举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兴学堂”。改建丹山书院北义学为高小学堂。

民国三年(1914)起,军队踞争,战乱不止,城乡不安,学校无法创办。十七年(1928),宜川办起单级师范和高、初级小学,有高级小学3所,学生125人,初级小学21所,学生526人。抗日战争(1937~1945)开始后,山西省军政机关学校进驻宜川,国立、山西省立学校先后迁入宜川境对宜川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1949年,宜川解放后,县政府成立教育科,教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1994年宜川县有各类学校382所,其中小学368所,初级中学13所,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8815人。

2012年,宜川县共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35所,其中中学10所,小学12所,幼儿园13所。宜川县在校中小学生21103人,其中高中7024人,初中3468人,小学6101人。在园幼儿4510人。各类教职工14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57人。

2015年,全县各类中小学、幼儿园31所,其中中学6所,小学6所,幼儿园19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22284人,其中高中6895人,初中2966人,小学6982人。在园幼儿5441人。2015年,全县各类教职工1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56人。

2019年,全县各类中小学、幼儿园34所,其中中学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7所,幼儿园20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23172人,其中普通高中5108人,职业高中542人,初中3414人,小学9084人。在园幼儿4985人,儿童育智学校39人。2019年,全县各类教职工1876人,其中专任教师1455人。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县有线电视入网11060户,《宜川新闻》编播158期1083条,“宜川微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新闻99期460条,“宜川宣传”发布68期289条,“宜川宣传”公众号推送1410条,“宜川融媒”公众号推送1326条,今日头条推送658条,“宜川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发布作品88条,《飞瀑》发行4期。

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4.3万人次,增长5.9%;门票收入12363.6万元,增长1.3%。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39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4217人,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3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58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84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917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人数100815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1914人,农村低保5807人。

历史文化

民间艺术

说书

清末民国时期宜川就有张瞎子、马瞎子、任先生说书,说书时坐于椅上,怀抱琵琶,一付用绳索串起的几片竹片系于小腿,合着节拍,小腿一抬一落,带动竹片有节秦地“嚓!嚓!”作响。说书的摆设和道具有一桌一椅,桌上置一“醒

木”和一牛皮小鞭鼓,一双竹板和一把折扇,还有茶壶、茶碗。老庞坐于椅上用小槌击鼓,用“醒木”击桌,“拍拍”作响。

吹唢呐

群众称“吹鼓手”。一般红白喜事用。流行的曲目有《小放牛》、《卖饺子》、《绣荷包》、《兰花花》、《哭长城》、《二进宫》等。技艺高者能装上鼻哨吹或者卡音吹花脸腔。陕北唢呐粗长,声音浑厚,宜川广大农村都有学艺者。

古遗址

丹州古城

亦名丹阳城。在现今牛家佃乡固州村,距今县城东北29里,东晋设三堡镇。西魏大统三年(537)置义川县,割鄜延2州地改设汾州,废帝二年(553)因与山西汾州同名又改为丹州。唐永微二年(651)将丹州城移于赤石川口。

义川古城

位于县城东北高柏乡郭下村,西魏大统三年(537),分永宁县地设立义川县及义川郡。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名丹阳县,隋开皇三年(584)复名义川县,改属丹州,义宁元年(617)迁往丹州城(固州)。遗址现不清。根据出土砖瓦陶罐和群众反映,城址在今郭下村与下塬头村之间,原有五级塔1个,“文革”中被破坏无存。

云岩古城

距县城西北40公里,西魏大统十三年(547)置云岩县(因山形重叠如云而得名)兼设乐川郡。遗址现存城墙180米,宽3米,高5米,北靠山,南临河,东西通川道,城墙一半在山上一半在川道,夯层厚6~10厘米。高直径6厘米,城东石崖下有摩崖题刻“云岩叠翠”4字,为宜川八景之一。

风景名胜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中段。地理位置为北纬36度8分10秒,东经110度26分40秒,海拔448.1米。以壶口瀑布为中心,北至马粪滩,南至小船窝,西至峡谷地域,东至人祖山,总面积100公里。1991年,壶口瀑布被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景区内景点星罗棋布,有孟门月夜、镇河神牛、旱地行船、清代长城、明清码头、梳妆台、古炮台、克难坡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主要地质遗迹有:瀑布、涡穴、冲蚀凹槽、河心岛、浸蚀台地、谷中谷、浸蚀洞穴、悬谷、棋盘格式节群、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动物化石等。

孟门山景点

距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十里龙槽"下方,在黄河谷底的河床中,有两块梭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巨流中,形成两个河心岛,这就是古代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山。相传这两个小岛原为一山,阻塞河道,引起洪水四溢,大禹治水时,把此山一劈为二,导水畅流。此二岛,远眺如舟,近观似山,俯视若门。又传说古时,孟家兄弟的后代被河水冲走,曾在这里获救,故将此二岛称为孟门山。

蟒头山

蟒头山是陕西省国家级森林公园,属壶口景区宗教旅游区,位于县城东部45公里处,距黄河壶口瀑布32公里。蟒头山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蟒头山山势呈东西走向,生长400余种珍贵树木,寄栖80多种飞禽走兽。

山域内有海拨1200米以上秀峰18座,有明朝年间修建的圣母殿、玄夭大帝庙、西岳庙、土地庙、祖师庙、夭神庙、戏楼、乐池、神井、将军台、石骨窑、南夭门、北夭门等,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满山遍野的白皮松,四季常青,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环保价值。蟒头山集科考、狩猎、登高、观光、避署、度假于一体。

地方特产

苹果

起步于1984年,主产于丹州镇、秋林镇、牛家佃乡、交里乡、云岩镇、新市河乡、阁楼镇等乡镇。宜川县从事苹果生产的农户达19779户,占总农户的80%以上。随着“四项”关键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宜川苹果、质量、效益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其中红富士苹果先后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

花椒

主产于集义、寿峰和鹿川等地。2004年底宜川县花椒面积达6.5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产量53.3吨,产值586万元。不断加快花椒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引进“狮子头”、“凤椒”等名优品种,大力推广“一肥、二水、三防、四剪”技术,使花椒质量明显提高,宜川花椒以其“色泽红艳、香味浓郁”著称。

壶口梨

主产于壶口乡和高柏乡。截止2004年底壶口梨面积达2.47万亩,年产量5000吨。壶口梨具有表面光洁,质脆味浓、糖度高、皮薄肉细,果点小、色泽金黄、耐贮运等优生,曾获中国第二届杨凌博览会后稷金像奖,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水果奖。

核桃

主产于集义和寿峰两乡镇。截止2004年底,核桃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150吨,产值165万元,宜川核桃皮薄、出仁率高,含油高。

柿子

主产于寿峰乡、集义镇和秋林镇。宜川县共有柿子919.5亩,其中挂果面积1705亩,年产量257吨,宜川柿子以其个大、色艳、含糖高而声名远扬,宜川柿饼更是远销全国各地。

荣誉称号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