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洪泽区地处北纬33°02′—34°24′、东经118°28′—119°10′,横跨“两湖”,纵贯“三水”(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地处苏北中部,位于淮河下游,属淮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东依白马湖,与淮安市淮安区、金湖县及扬州市宝应县水陆相依;南至淮河入江水道(三河),与盱眙县毗邻;西偎洪泽湖,与宿迁市泗洪、泗阳两县隔湖相望;北达苏北灌溉总渠,与淮安市清江浦区以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为界。
淮安市洪泽区呈西高东低之势。全境东西跨度63公里,南北跨度38.5公里;全区最高点在老子山镇的丹山顶,高程51.5米;最低点在白马湖区,高程仅为5.1米。洪泽湖西南面的老子山镇为不连片的低丘陵地,中部为洪泽湖区,东部皆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洪泽湖大堤高程18.5米,与东部平原落差达10米以上;湖底浅平,高程为一般为10~11米,最低处约8.5米,最高处为12米,高出洪泽湖大堤以东地区3~5米。洪泽湖犹如囤在平原上的一座大鱼仓,所以又称之为“悬湖”。纵横洪泽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江水道、老三河、草泽河、张福河、洪金排涝河等过境河流,以及浔河、砚临河、贴堆河、往良河、花河等境内河流。
洪泽东携白马湖,西揽洪泽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宁连高速和宁连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京沪、宁徐、徐淮盐高速公路环绕周边,到淮安涟水机场半小时,到南京禄口机场一个半小时,到上海城区不足5小时。洪泽湖南承淮河,北接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江水道,连接长江、京杭大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水上走廊,是连接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现有水运码头多座,最大装卸能力超50万吨,距连云港港口120公里,往来便捷,物流畅通。
洪泽县,借湖得名。夏朝时,为淮夷人聚落。西周时,是徐国腹地。春秋时期,属吴、越;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时,境内东部属东阳县,南部属盱台(眙)县,西部属徐县,北部属淮阴县。汉时,境域先后分属徐、高平、睢陵、盱眙、富陵、淮阴、东阳、平安等县。
三国时期全境属魏。晋时,隶属多变,境内先后分属淮阴、东阳、盱眙、山阳等县。南北朝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渎、破釜(破釜塘即洪泽湖一部)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洪泽境东部始属淮安县。
隋时,地处下邳郡、江都郡边界,东部属安宜县、山阳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徐城县,北部属淮阴县。
唐时,全境处泗州与楚州边界,东部属宝应县、山阳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徐城县、临淮县,北部属淮阴县。
五代时,地处后晋边境;后,境域大部属南唐。
北宋时,全境处泗州和楚州边界,东部属宝应县,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临淮县,北部属淮阴县、山阳县。南宋、金时期,境域分属金与南宋。
元时,境域处河南江北行省、东道宣尉司边界,东部属山阳县、宝应县,南部属盱眙县、临淮县,西部属泗州,北部属桃源县、清河县。
明时,全境属南京(南直隶),地处凤阳、淮安、扬州三府边界;东部属宝应县,隶扬州府高邮州;南部属盱眙县,西部属泗州,隶凤阳府;北部属桃源县、清河县,东北属山阳县,隶淮安府。
清初沿明制;康熙时全境处江苏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司边界;嘉庆时,全境处江苏省、安徽省边界。
民国时,全境处江苏、安徽两省边界。西部属泗县,南部属盱眙县,隶安徽省淮泗道;北部属泗阳县、淮阴县,东部属淮安县、宝应县,隶江苏省淮扬道;后略有调整,分隶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江苏省第五(后改为第七)、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开辟洪泽湖地区根据地,境内先后建立淮宝县和洪泽县,后撤销。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二师在洪泽湖以东开辟根据地,于民国30年(公元1941年)10月在县境东部(洪泽县岔河镇)建立淮宝县政府(1950年2撤销);新四军四师开辟洪泽湖根据地,于民国31年(公元1942年)4月在县境西部洪泽湖区建立洪泽县政府(期间因故曾临时撤销,后即恢复,并于民国36年即公元1947年6月撤销),洪泽置县始于此。时,县境内设有两个县级民主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至1952年2月,全境曾分属泗洪、盱眙、泗阳、淮阴和淮宝5县。1950年2月后至1956年5月建县前,全境分属泗洪、盱眙、泗阳和淮阴4县。195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重新设置洪泽县,隶属江苏省淮阴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市,洪泽县隶属淮阴市;1985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洪泽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洪泽湖部分水面及淮河、临河、半城、成河等乡镇划出,盱眙县和淮阴县部分村划进,全县仍隶属江苏省淮阴市;2001年2月,淮阴市改名为淮安市后,洪泽县隶属淮安市延续至今。
洪泽,气候宜人。她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处中国南北气候主要分界线:秦岭——淮河——苏北灌溉总渠南侧,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地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冬季主导风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为东南风。2008年,年平均气温15.0℃,年平均日照时数2118.8小时,年降水量1078.0毫米;3月20日春分,6月14日入梅,7月14日出梅,9月22日秋分。
洪泽,素称“水乡泽国”。她西依洪泽湖,东携白马湖,内拥河塘沟渠,水域面积733.1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6.88%;这里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湖泊属淮河流域水系和高邮湖水系,过境水量大。主要湖泊有洪泽湖部分水域和白马湖部分水域;淮河经老子山镇流入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后,经二河、三河(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河流分道流入长江和东海;境内河流还有草泽河、浔河、花河、张福河等。洪泽湖周桥灌区和洪泽湖洪金灌区为县境内的主要农田灌溉河系。
洪泽,动物资源丰富。县境水陆环境兼顾,生态环境良好;动物类型主要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环节类、节肢类等。珍贵动物有天鹅、鸳鸯、野鸭、野鸡和刺猬等。
洪泽,植物资源丰富。全县为典型的水网地区,滩涂、堤坝较多,植被类型分为落叶阔叶林、水生植物、农业植被。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有乔木19科37种;灌木3科3种;草本植物78种。其中,高良涧镇越城居委会的一株300多年的银杏树(俗称白果树)依然生长旺盛。万集镇顾圩村的一棵百年柿树,长势良好。2008年,由于城市绿化、植树造林,一些花草树木新品种被引进境域。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洪泽湖与白马湖的周边滩地、浅水域中,为混生、水生草本植物类型;内塘水域亦有分布。
洪泽,水产资源丰富。盛产洪泽湖大闸蟹、洪泽湖小龙虾、洪泽湖银鱼等,素有“日出斗金”之誉。洪泽湖、白马湖及内河水系还盛产甲鱼、长鱼(黄蟮)、黑鱼、小黄鱼、大青虾、毛刀鱼、草鱼(鲫鱼)、鲤鱼、蚬、螺等鱼虾类90多种;菱角、芡实(鸡头)、莲蓬、藕、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30多种,且产量高,品质好。
洪泽,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东南部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西南部储存着地热,西北部盛产芒硝,东北部富含盐矿。境内,金属矿产主要是赤铁矿,分布于东双沟以东的草泽河南岸;非金属矿藏主要有岩盐、芒硝、天然碱和石膏等。岩盐矿床主要位于西顺河镇及洪泽湖东北部。已探明陆上岩盐矿石量储量为28.78亿吨,氯化钠22.88亿吨;经估算,水下部分储量达1000亿吨以上,矿石平均品位达80%。芒硝为西顺河盐矿床的伴生矿床。硫酸钠储量为1.54亿吨,以无水芒硝为主,其次为钙芒硝。
洪泽,是国家生态县。她生态环境优越,土地肥沃,大部分为渗育型水稻土,少部分为潮土、褐土、石灰岩土,有机质含量高,易于耕种。农业种植以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形成以稻麦为主,玉米、大豆、小麦为辅的农作物种植体系。
2008年,洪泽县辖高良涧、黄集、岔河、东双沟、朱坝、仁和、万集、共和、三河、老子山、蒋坝、西顺河等12年镇和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37个居民委员会,88个村委会,736个村(居)民小组。
2008年末,全县户数为124447户(其中乡村79969户),户籍人口为388126人(非农业人口150662人),男性195934人,女性192192人;年末常住人口为34.21万人。全年出生2494人(男1294人,女1200人),人口出生率6.45‰;死亡1711人,死亡率4.43‰;人口自然增长率2.02‰。当年,迁出3125人,迁入1574人。年末全县城镇常住人口为14.16万人,城镇化率为41.4%。境内有回族、布依族、苗族等19个少数民族。
公路
宁连一级公路和宁淮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沪高速、宁徐高速、徐淮盐高速擦肩而行。
水路
洪泽湖是连接淮河、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水上交通枢纽,洪泽湖向南经三河闸入江水道至扬州东南三江营注入长江,向东出高良涧船闸经苏北灌溉总渠直扑黄海怀抱。
铁路
洪泽北距新长铁路45km,南距沪宁铁路150km。
机场
洪泽距南京禄口机场170km,距徐州观音机场260km,距上海虹桥机场450km。
2013年,洪泽县“校安工程”三年规划任务(2010-2012)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洪泽湖实验小学幼儿园,仁和镇第二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幼儿园验收。
2013年,洪泽县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校生48620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5536人;职业高中在校生2518人;技工学校在校生2902人;初中在校生9035人;小学在校生18861人。2013年普通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1025人,创历史新高。
洪泽县主要学校
2013年,洪泽县专利申请总量16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40件居全市首位,专利授权375件。2013年,洪泽县共实施各类高科技投资项目26个,新引进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22名,深化高科技合作项目39项。新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获批2家。培育创新型企业65家,认定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个,新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28项,其中重点新产品34项。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个,市级科技平台25个,认定通过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
2013年末,洪泽县城镇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83万人,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71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6.8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3.55万人。
2013年,洪泽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洪泽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卫生室)1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450张,新增床位19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1350张,新增床位19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0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3人,注册护士655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5人。
2013年,洪泽县体育设施向乡村和社区延伸,新建2片1500㎡篮球场,全县建成场地面积达75200㎡,室外健身路径127套。洪泽县县镇、村(社区)健身器材覆盖率达100%。
2013年,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市县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亿元,分别增长12.5%、18%、17.7%和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分别增长9.5%和10.6%;2003版全面小康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13.2%。接待游客突破180万人次,旅游收入17.3亿元,分别增长30%和25%。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5亿元、工业增加值67.8亿元,分别增长20%和16.1%。工业用电量13.5亿千瓦时、增长14.69%,工业用电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开票销售155亿元
2008年末,洪泽耕地面积约3.028公顷(454185亩);粮食种植面积5.40万公顷,总产38.15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约2.52万公顷,总产量为14.75万吨;水稻种植面积约2.75万公顷,总产量为22.86万吨。油料种植面积为0.18万公顷,总产量为0.4万吨。农产品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还种有薯类、花生、芝麻、蔬菜和瓜类等。全县农业生产机械总动力51.49万千瓦。
2008年,洪泽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县乡河道疏浚、防洪圩堤加固、村庄河道塘整治、灌区节水、圩区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7项工程。全年完成水利总土方520万方。
2008年,洪泽完成现价林牧渔业总产值17.51亿元,其中林业1.86亿元、牧业8.46亿元,渔业6.65亿元。全县成片造林面积500公顷,植树200万株;主要树种为杨树,还有苹果、梨、桃、葡萄、柿子、桑园等。全年生猪饲养量26.99万头,家禽饲养量789.57万羽。水产品产量5.37万吨,主要为鱼类、蟹、虾和贝类等。
洪泽湖地区的居民古称淮夷,系古东夷族的一个分支。后来淮夷文化逐渐融于周围的楚文化中,形成风格独特,客土兼容的淮楚文化。
洪泽湖区民俗,融渔民和城乡居民风俗为一体,风情独特,多姿多彩,且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主要习俗有岁时习俗,生活习俗、渔民风俗、礼仪习俗。其中礼仪婚嫁、丧葬、寿诞、生育等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另有陋习迷信、宗教、帮会、道会门等地方习俗。
洪泽湖区民间文艺,由于洪泽湖地区的渔民生活流动性大,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其中以“端鼓腔”发展起来的《渔鼓舞》最具特色,其它以灯笼舞、锣鼓梆子、曲艺、苏北大鼓、泗州琴书、巫祝歌、莲湘舞等为代表。
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水上生活中,还创新了具有水上特色的体育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始,洪泽县多次组织洪泽湖水上运动会,2005年8月由洪泽县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的“中国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暨中国洪泽湖旅游文化节”规模尤为宏大、壮观。
洪泽湖区的饮食以淮扬菜口味为基础,结合丰富的洪泽湖水产资源,创造了具有独特的洪泽湖美食文化。最典型的有“朱坝活鱼锅贴”“蒋坝鱼圆系列菜”、“黄集羊肉系列菜”“洪泽湖鹅系列菜”和“洪泽湖大闸蟹”“洪泽湖龙虾系列菜”等美食。
洪泽县因湖设置,借湖得名。1956年建县,在这片水陆相间的土地上,丰厚的人文历史和迷人的自然景观构成一幅“水乡泽国”、“人间仙境”的五彩画卷。
洪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一座充满魅力的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洪泽有“名湖”,即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洪泽有“名人”,大禹曾在龟山设立治水指挥部,老子曾在老子山隐居练丹;洪泽有“名矿”,境内有全国储量最大的芒硝矿,洪泽是全球最大的元明粉生产基地;洪泽有“名泉”,老子山温泉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地热疗养温泉;洪泽有“名菜”,全国十大名蟹—洪泽湖大闸蟹、朱坝活鱼锅贴享誉大江南北;洪泽有“名节”,中国水文化旅游节暨中国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是全国著名节庆品牌。
有着“水上长城”美誉的洪泽湖古堰和四川都江堰一起堪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绝代双骄”。都江堰是我国年代最久也是世界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的典范,洪泽湖大堤则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古坝,也是无坝引水的壮举。它们是中国水利历史的见证,是世界文明的伟大杰作。
洪泽湖古堰,古称高家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必保堤防之一。古堰巍峨雄伟,登上百里高堰放眼望去,湖水浩浩荡荡,气势磅礴,令千古巨川洪水改道,凸千年高堰悬湖奇观,被誉为“水上长城”。
古堰有信坝遗址、周桥越堤险工段遗址、镇水铁牛、乾隆巡视古堰留下的诗文碑刻等景观,正是古代劳动人民与洪水斗争的历史见证。
洪泽湖古堰的存在直接造就了“世界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水库”洪泽湖。悬湖烟波浩淼,悠悠荡荡。人在堤上走,恍如画中行。
洪泽湖古堰始建于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为防止淮水东漫成灾,广陵(今淮安)太守陈登始筑高家堰,又称捍淮堰,这便是洪泽湖古堰的雏形。史载陈登“大筑高家堰,于诸湖荡之东北隅,约30华里”。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在捍淮堰基础上加固,万历七年(1579年),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驯逐次加高加固高家堰并向南延伸25公里到越城,此时古堰总长达40公里。后来,河道总督靳辅延续明代的治水方略,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大堤从周桥延伸到蒋坝。
古堰修筑过程中,在明代石工墙基础上,又在古堰西侧迎水面全部建筑石墙护坡,以抵御风浪冲击。这些从盱眙等地运来的玄武岩条石,据测算共有60万立方米之多,如果用单块条石头尾相接,从我们这里一直可以铺到北京。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项浩大的工程历时171年,筑古堤坝67公里,其中垒砌石工墙61公里。至此,洪泽湖古堰北起武家墩南到蒋坝堆头全部告成。
洪泽湖白鱼
洪泽湖白鱼属于名贵鱼类,少刺多肉,肉质白而细嫩,味道鲜美不腥,营养价值较高,一贯被视为上等佳肴,从隋朝开始就成为进献皇室的贡品。
洪泽湖甲鱼
洪泽湖甲鱼又称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呈柔软状裙边,颜色墨绿。甲鱼常在洪泽湖水底的泥沙中生活,喜食鱼、虾等小动物,瓜皮果屑、青草以及谷物等也吞食。
洪泽湖鳗鱼
鳗鱼,又名河鳗、蛇鱼、风鳗、白鳗、白鳝、青鳝、青鳗、毛鱼、流鳗、鳗鲡,为名贵食用鱼类,滋补价值高,体内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在所有鱼类中独占鳌头。
洪泽湖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滋阴养颜、壮阳御寒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是富含钙质的水产品,经常食用,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使身体强壮;其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夜盲人的优良食品。
洪泽湖桂鱼
洪泽湖桂鱼又称作花鲫鱼、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鳜鱼、鯚鱼,是世界上一种名贵淡水鱼类,是淡水鱼中的上等食用鱼,亦有“淡水石斑”之称。
洪泽湖桂鱼生长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的洪泽湖,以捕食其它鱼虾为食,只吃活鱼虾,不食死鱼虾,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而洪泽湖众多的鱼虾为其提供了充足了饵料和食物,所以洪泽湖桂鱼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桂鱼的风味的确不凡。
洪泽湖鮰鱼
北宋时,苏东坡品尝到洪泽湖鮰鱼的美味,故作诗《戏作鮰鱼一绝》传世:“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无公与河伯,何妨乞予水精灵。”他把洪泽湖鮰鱼比作水中的精灵,不用拼死便可享用的无骨“河豚”。诗中道出了洪泽湖鮰鱼的特别之处:肉质白嫩,鱼皮肥美,兼有河豚、鲫鱼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春、冬两季,洪泽湖鮰鱼体状膘肥、肉质鲜嫩,正是品尝的最佳时令。
洪泽湖鮰鱼肉质鲜美,色香味具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为配席之佳选,具有低热、低盐、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且有补中益气、开胃利水之功效。洪泽湖鮰鱼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种类多,而且比例适当,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所需氨基酸它都具备,故属优质蛋白质,肌肉纤维较短,组织结构疏松,人体吸收率可达98%。洪泽湖鮰鱼含各种维生素、脂肪,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延缓衰老之功效。
洪泽湖银鱼
洪泽湖银鱼又名银条鱼、冰鱼,玻璃鱼,为名贵水产品,春夏两季时肉质最肥美。洪泽湖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向作为整体性食物(内脏、头、翅等均不去掉,整体食用),而整体性食物作为一种天然的“长寿食品”为国际营养学会所确认。洪泽湖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和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堪称河鲜之首,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肾增阳,滋阴润燥、祛虚活血,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富有“水中的软白金”、鱼类皇后的誉称。清康熙年间,洪泽湖银鱼就列为“贡品”。
洪泽湖大闸蟹
洪泽湖大闸蟹系出名门,品种为中华绒螯蟹,自古闻名遐迩,其个体硕大、壳青肚白,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黄如金,一到金秋,肢体肥大,肉质细嫩,成为不可多得的鲜美佳肴。
正宗的洪泽湖大闸蟹,以其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四个特点,在螃蟹中独占鳌头,驰名中外,尤其是其背壳上有一个相对规则的“H”,更成为洪泽湖大闸蟹的特有标志,因为“H”是“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这是天然的巧合,也预示洪泽湖大闸蟹是蟹中之正宗。同时,“H”还是“好”字的拼音头母,说明洪泽湖大闸蟹是蟹中上品。
洪泽湖大闸蟹好,源于它优质的生态环境:一是洪泽湖为悬湖,湖底土质坚硬,湖水清澈;二是洪泽湖周围工业企业少,无污染;三是洪泽湖边芦苇蒿苗丛生,水草繁茂,螃蟹往来于水草之间,起着洗刷的作用;四是洪泽湖螺蛳、蚬子、水草等动、植物饲料丰富。
洪泽湖大闸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同时,洪泽湖大闸蟹还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蟹壳含有一种物质——甲壳质,甲壳质中可提炼出一种称为ACOS-6的物质,它具有低毒性免疫激活性质,动物实验已证实,该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附: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
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创始于2005年,由国家有关部委、江苏省水利厅、环保厅、海洋与渔业局和洪泽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融文化、体育、科技、旅游、美食、经贸于一体的省级大型节庆活动。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浓缩了深厚的楚风汉韵,体现着浓郁的洪泽湖风情,展示出江苏人民精神昂扬的时代风貌,全面促进了洪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多年的认真培育和精心打造,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节庆活动。近年来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先后被中国节庆产业年会授予“中国十大文化艺术类节庆”,被中国节庆协会授予“中国最佳物产类节庆”。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