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武汉理工大学

高等学校

中文名:武汉理工大学 外文名: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武汉理工(WUT)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信思金 专职院士数: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96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7个 院系设置:25个院(部) 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校歌:《卓越之歌》 地址:马房山校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院校代码:10497 主要奖项:2010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7项(截至2020年6月) 全国综合排名:45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QS亚洲排名:204名(2020年QS亚洲大学排名)
武汉理工大学介绍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1]

学院概述

武汉理工大学办学源头起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85年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所属划转为教育部主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近4000亩,总建筑面积186.1万平方米;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18000余人,留学生1700余人;有教职工5419人;设有25个学院(部),96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9个。

历史沿革

1898年,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

1907年,更名为湖北工业中学堂。

1914年,更名为湖北甲种工业学校。

1927年,更名为省立第二中学高级工科。

1927年秋,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38年12月,更名为湖北联中巴东高工分校。

1940年,更名为湖北省第一高级工业学校,

1946年5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7月,更名为湖北高级职业学校。

1950年7月,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971年7月13日,国家基本建设革命委员会通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确定将北京建筑工业学院迁往武汉,与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改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0月21日,学校搬迁合并工作完成。

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领导体制改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湖北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为主。同年5月,更名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1年,国务院批准增设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其建校基础为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有关专业。

1985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工业大学。

1996年11月,学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1998年10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隶属教育部。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8月,学校与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985工程”绿色建材与新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本科专业96个。

学科建设

    流动站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

      学科点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有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设计学、应用经济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仪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体育学、中国史、电气工程、公共管理、地理学、系统科学、水利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应用统计、药学、建筑学、金融、美术、会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公共管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艺术设计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工程、车辆工程、英语笔译、英语口译等。

        重点学科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4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水声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物加工工程

        湖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共有教职工5419人,其中专任教师32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战略科学家30人,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0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6人,湖北省“楚天学者”136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1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3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省教学团队9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5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个;入选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9年12月,学校1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船舶与海洋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航海技术、物流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动画、产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工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电子商务。

          国家特色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画、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轮机工程、土木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事管理、航海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车辆工程、通信工程、物流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水陆运输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国际化示范学院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基于科技文化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运输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建筑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教学成果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在近三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4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建有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230余个,获批建立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截至2018年4月,有校级科研基地87个。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创新群体19个。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9年4月,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

            截至2018年4月,“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4525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83.47亿元(其中2017年度7.674亿元);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94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24项;SCI/SCIE收录论文7190篇,EI收录论文8149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4座图书馆,共有纸本文献351.2万册(生均54.57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大库79个(子库266个),有电子图书7691498册,2017年文献购置费2828.12万元,新增纸本图书117298册、电子图书93817册。各学院(部)建有图书分馆(资料室),与图书馆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系统。

              学术期刊

              刊名

              收录情况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INSPEC、PЖ(AJ)、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A:SSD、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国高校信息网、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图书馆等数据库、

              台湾华艺数位艺术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数据库、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扩展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Elsevier Scopus、CSA、INSPEC、BMT、PЖ(AJ)、

              Ulrich P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SCI、SA、CA、CBST、PЖ(AJ)、JICST、

              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A、AJ、CSA、JST、RSC、Scopus、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交通信息与安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总库

              《交通企业管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交通科技》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网

              《建材世界》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教发展与评估》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

              《港口装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中国期刊网数据库

              《船海工程》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

              《爆破》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数字制造科学》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设计艺术研究》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多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300余名中国以外的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和名誉教授。

              2009年以来,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新能源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武汉理工大学-赛默飞世尔科技联合实验室等。

              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

              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成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武汉理工大学校标为圆形图案,校标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准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准全称,中间主体由三部分组成,表示三校合并在一起合作和并进,形似帆船在海上乘风破浪,喻意武汉理工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同时也是“理工”拼音的前两个字母的大写。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校训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学校坚持以道德精神和学术创新引领大学教育和大学发展,厚德载物,博学笃行,引领大学止于至善之道;不断追求卓越,把学校建设和发展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朝着崇高的大学理想不懈奋斗,铸就学校的大学精神。

                  现任领导

                  职务

                  名字

                  党委书记

                  信思金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宗凯

                  党委副书记

                  王乾坤、赵经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夏江敬

                  党委常委、副校长

                  刘祖源、陈文、孟芳兵、王发洲、刘春江、王世杰、吴超仲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