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 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具体地说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有:
第一,缺乏目标。如果生活目标不明确,不知道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干什么都缺乏动力,自然表现出消极情绪。这个世界上没有贫穷的人,只有那些没有没有梦想的人。如果人没有了梦想,还会有什么了?
第二,害怕失败。很多人都害怕失败,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以前是那么害怕上台讲话,遇到机会总是不敢上。人之所以害怕失败,那是因为过去失败的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人的心里,当人们再次遇到相同的处境时,便猥琐不前,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却不知最好的办法便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第三,害怕被别人拒绝。由于之前被朋友和父母拒绝,我们遇到困难时害怕遭受到被耻笑和拒绝等可能的结果,因此不愿意开口求助,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前进。
第四,埋怨与责怪。当我们失败时,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埋怨这埋怨那,这种埋怨其实是因为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造成的。
第五,夸大或扭曲事实。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我们却自发性的而非理性的看待了一件事的后果。当你平静下来仔细想一下后,才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六,对未来悲观失望。就像下坡比上坡一样,人类似乎天生的倾向于消极的一面。要积极乐观很难,但悲观消极却容易得多。
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可能并不全面,但很典型,是抽象的总结,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科学研究发现,一岁左右的儿童拥有最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大脑的开发可以达到90%以上,但当他们到了十岁左右,对大脑的开发就降到了4%,那么孩子们的创造力跑到哪去了呢?经过实验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平均遭受到了多达2万次的破坏性的批评。这些破坏性的批评使人们产生了胆小、懦弱、找借口、忧虑、自卑、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以及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破坏性的批评第一种表现,就是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生攻击。我们从小就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比如说:“你这么这么笨,蠢蛋!”,而长大了后又会受到领导的批评,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破坏性的批评”。教育孩子时,或许批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况且这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情绪的表现。
破坏性的批评第二种表现,是增加孩子的内疚感。父母和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如果表现不好就对不起他们,久而久之我们也这样认为。但长此以往,我们的负罪感就会增加,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便多了一个包袱,成功的几率也就下降了。
破坏性的批评第三种表现极为隐蔽,就是有条件的爱。如果你的成绩好了,父母便高兴;做的不好,父母便生气。就这点而言,人还不如动物。如此一来,孩子便认为父母的爱不是无私的,是有条件的。于是,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破坏性的批评直接摧毁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负担,扭曲人的心灵,使得我们自怨,自暴自弃,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渐自我设限,丧失勇气,胆小懦弱。我们似乎倡导批评方式的教育,不教不成人,乱棒出好人,这实际上是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几种导致消极情绪的亚人格类型
杞人忧天型(导致焦虑)
特征:在容易产生焦虑的人群当中,这通常是作用最强的一种亚人格,它会通过想象最坏的情况来制造焦虑。当你在想象中面对一个你害怕的场景时,那些灾难性的画面会让你惊惶失措。惊恐发作最初的生理症状一开始出现,它就会发生反应并加剧你的恐慌。杞人忧天型亚人格会引发你的恐惧,认为当前发生的事是危险或者令人窘迫的(“如果我心脏病发作怎么办?!”“如果被别人看见了会怎么想?!”)
简而言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的主导倾向包括:1)期待最坏的结果发生;2)高估坏的结果发生的概率;3)想象出一些夸张的画面来描绘可能的失败或灾难。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总是保持着警惕,心怀忧虑地时刻关注着任何一个微小的症状或是麻烦的征兆。
最常见的表述: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最常见的表述方式是“如果……,那该怎么办?”
样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典型的对话包括:“天哪,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如果我惊恐发作并完全失控了怎么办?”“如果我在演讲过程中口吃了怎么办?”“如果他们看见我颤抖怎么办?”“如果只剩我独自一人,又不知道打电话给谁怎么办?”“如果我就是摆脱不了这种恐惧怎么办?”“如果我今后再也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妄加批判型(导致低自尊)
特征: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总是扮演着评价和判定你行为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其他各类的亚人格更多地独立于你本身而存在)。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你一犯错误,它就会跳出来提醒你是个失败者。妄加批判型亚人格通过贬低你自己来制造焦虑,它让你认为自己不能控制惊恐症状、不能去常去的地方、不能做到最好,让你以为自己必须依赖于他人。它喜欢把你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总是认为他人更优秀。它往往会忽略你的优点,而强调你的弱点和缺陷。如果你的父母、某位严厉的老师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以批评的方式伤害过你,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可能会在你的对话中化身为他们的声音出现。
最常见的表述:“你太让人失望了!”“那样太蠢了!”
样例: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典型的自我对话包括:“你太蠢了……”(妄加批判型就意味着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你就不能做对一次吗?”“你怎么总是这样呢?”“看看人家×××多行!”“你应该做得更好的”。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不如其他人”“我没有什么价值”“我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我太软弱了——我应该变得更强”。
自居受害型(导致抑郁)。
特征:自居受害型亚人格让你感到无助和无望,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经过努力也毫无进展,要实现完全康复这个目标实在是太遥不可及。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来源,它让你相信你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你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不足、有缺陷的或者无价值的。它认为在你当前的处境和你的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障碍。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总是感叹、抱怨和懊悔当下的处境,并认为这种处境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最常见的表述:“我不行”“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样例:自居受害型亚人格的人会说:“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得到,去尝试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今天已经筋疲力尽了,就什么都不做了吧”“如果十年前我更有进取心一点的话,今天也许就做到了,不过现在已经太迟了”。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没有希望了”“这个问题困扰我太久了,永远也不会有好转了”“我什么都试过了,都没用”。
完美主义型(导致长期压力和精疲力竭)
特征: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和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很接近,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迫使和鞭策你追求进一步的完美,而不是进行贬低。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不断地告诉你:你的努力还不够,你应该更加勤奋地工作,你应该总是能把握好每一件事,总是能胜任每一项工作,总是取悦别人,总是(填上你认为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总是驱使你去做到最好,它无法忍受错误和挫折,它致力于说服你相信你的自我价值是靠某些外部标准来体现的,例如事业成就、金钱和社会地位、被他人接纳、被爱、或者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取悦他人的能力。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对你任何内在的自我价值都无动于衷,只是迫使你陷入追求完美目标的压力和筋疲力尽的衰竭感之中。它往往会忽略来自你身体的各种警告信号。
最常见的表述:“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必须”。
样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的典型对话包括:“我应该在任何事上都取得成功”“我应该总是表现得善解人意、慷慨无私”“我应该总是微笑宜人、彬彬有礼”“我必须得到这份工作、赚到这么多的钱、得到×××的赞赏,等等,否则我就没什么价值”(参见下一小节末尾处针对“应该式陈述”的讨论)
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
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极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人在恐惧或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仇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溃疡。
消极的情绪常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发痉挛疼痛。
消极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肤灰暗无光.
长期消极情绪还会影响人的免疫力,从而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现已知不良情绪与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严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过度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打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这样引发的。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与长期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消极情绪会抑制人的行为能力,阻碍人们成功。第一点,它使人丧失机会。当我们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时,由于消极情绪的猜疑和胆怯等,我们往往失去了大好的机会,而且这很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点,它使我们的希望破灭,由于缺乏动力,让我们再次悲观失望。 第三点,限制我们潜能的发挥。比如你本来在某方面很不错,但自己并不知道。当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后,你可能产生了强烈的消极情绪,第三次的尝试便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的潜力因此被限制在了一个很有限的范围。 第四点,它消耗了我们90%的精力,因为消极情绪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在困境中挣扎。
但是如果消极情绪是短暂的,有时还会起点积极作用,因为人经受这种情绪,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愿望的实现,朝既定目标前进.于是防止消极情绪持续产生,防止其“固定化”,就成为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
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那么我们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应该如何调整呢?问渠心理网为大家介绍了以下四种方法:
认识问题法
先解决认识问题。人一生中不可能每个期望都达到,而每个期望都有可能达不到,这是客观事实。在我最“不如意”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曾用这样的一句话开导我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那样的时刻,我觉得这是在安慰我而已。而在我过后冷静的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确实如此,人人都有不如意,事事都可能不如意。即使看到某个人总是春风得意,那也只是他的不如意没有被我们看到而已,不要以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克服消极情绪
当我们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动,采取最稳妥的办法;但心里却要先想到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并在心态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中不去主动做什么,也会有与“不如意”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如此,当我们已经为“不得意”做好准备的时候,“不得意”便不会使我们的理智因措手不及而显得无能为力,不会让我们的情绪因一时失控而坏了行动。
心理支持法
书信。这个方法是获得心理支持、抵制消极情绪的方法中,最好的一个。相比通话而言,通信除了稍显慢一些这唯一的缺点之外,有很多优势。书信的语言是经过思考、过滤、浓缩过的,语言更正确且更有价值,读的人有效率而且更能被感动;书信的语言可以很容易的保存,过后再拿出来看能起到加强印象,加深感动的效果。好的书信,好的演讲,这些都是经过有深度的思考而得的,所以它们有时成为传世的佳作,甚至能进教科书;但我们很少听说某次聊天谈心的录音或文字纪录被拿来做范文讲解吧。书信的这些特点使得他在教育人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与父母的通信为最佳。现在有一本书叫做《培养男子汉》,就是以威廉·曼斯菲尔德伯爵为培养儿子做个男子汉而写的99封信为内容的一本励志家书。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儿子一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我们并不需要买这本书来看,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父亲,而且你总不能给他写信吧?我们只要与我们的父母通信,从中获得的力量远远超过这本书能给我们的;我们的父母如果有意识的这么做,对培养孩子智商、教育孩子成才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想想当孩子读着父母那充满温馨快乐和积极乐观的话语时,孩子将会受到多么大的感动?他会不积极的面对生活吗? 以上这些是从意识上锻炼心志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相当于提高免疫力的中医疗法;下面的方法将用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相当于针对病毒的西医疗法。
心理开导法
当你不得意的时候,泰而处之,正所谓“得也淡然,失也泰然。”首先您还是要开导自己:“不得意嘛!难免的!不该放在心上”,也就是把您刚刚积累的认识拿出来。然后您想想对“不得意”能做什么有用的回应,是为此悲伤、颓废或愤怒?还是想想改变不得意现状的办法?同时让自己的状态好一点,别影响后面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别给别人添麻烦?或者暂时将注意力转向别处,该与那些朋友联系一下了,是否该给母校的老师写封信了等等。在您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已经和聪明人的想法同步了;您的积极的思考方式,已经注定了您做出正确的决定;正确的决定注定你将越来越成功。 这不难做到,所以保您有效。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过分盲目的乐观是不好的,那会是一事无成的,具体原因在此没必要多分析,总归是要记得在已经脱离消极情绪的危险时,要分析一些客观困难,自身弱点。客观的思考不但让你避免错误,也让你更好的理解到,不得意是难免的,没必要消极反应的。二是有些时候人们故意给自己找可以消极的借口,比如“今天心情不好,不学习,去打球散散心吧”,这其实是禁不住打球的诱惑,这个问题的解决后面会讲到。
积极表情法
假如您已经产生了消极情绪,您正在消极中,我们该如何摆脱消极情绪。这时我们不必去打球,只需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做出积极的表情。经证明,表情是可以改变人的情绪。通常我们只知道表情是我们内心的反映,而实际上由于类似于条件反射的道理,我们的表情也会引导心理去配合表情。想想当你难过得马上就要掉眼泪,但是又不想被人看到你掉眼泪的时候你怎么做?你会瞪大眼睛,皱紧眉,这样“又回去了”。这是因为你所做的严肃的表情,是心理配合你表情,从而减少了难过。并且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据卡耐基说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行动是可以引导思维的。有了这个方法,当你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您马上做出一个积极的表情,以改变消极的情绪。比如你灿烂地舒展一笑,一定会让你的心窗瞬间打开,看到窗外尽是美丽的景色,原本不美的也会变美。您甚至不需要发自内心才笑出来,哪怕仅仅是肌肉的机械的做这个运动,你的心情都会变好。并且您笑得越逼真,越舒展,效果越好,所以您平时练习好吧。再比如当您感到害怕时,做出一个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英雄的无畏的表情,你的心情便真的会变得镇定。这就是表情的作用。
自我美化指个体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损或增加自尊感的过程和结果。自我美化的过程往往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你为了弄清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位置,而既定的自我价值目标落空时,向上的和与自己类似的人比较就可能大大挫伤你的自尊心,这时你可以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想象有些人的价值还不如你呢。向下的社会比较可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妒忌心的上升。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自尊时,便可以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例如:当比赛失败时,可以这样归因:“这是一次不公平的竞争。”
缺陷补偿:人们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便可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例如:一个恋爱不成功者可以这样认为:“工作对我来说比恋爱更重要。”缺陷补偿有助于个体度过困境,在困境中强调自我的“优势”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自我照顾归因:归因指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论。这种方法是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例如:考试失败时把它归因于试题难度和考场上的运气。
以上几种方法的采用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但这些可以避免自尊心的受损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据科学研究,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都是有周期的,也就是说体力有充沛和虚弱的时候,智力有反应敏捷和迟钝的时候,情绪有激昂和消沉的时候。它们的周期分别是,体力:23天;智力:33天;情绪:28天。因而,有时候你情绪低落时,自己并不知道原因。这些时候,你的敏感性往往会增强,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会很在意,总感觉周围的人或物在与自己做对。这种情况下,便可以暗示自己:“这几天可能正是我情绪周期处于低落的阶段,过几天会自然好起来。”在这期间尽量避免做使你产生不愉快的事和接触你不喜欢的人。凡事尽量保持沉默,即使别人偶尔说到自己的痛处,也要认为他(她)并不是有意要伤害你,要做到能忍则自安,否则,将是自己给自己找别扭。
还有一种自我暗示的方式就是自我庆幸。当你遇到不幸与挫折时,不应该灰心丧气,而应该高兴地想:“事情原本可能会更糟呢。”
宣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自我发泄:消除不良情绪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使之发泄。切忌把不良心情埋于心底,隐藏的忧伤似炉中之火,能把心烧成灰烬。当你受到挫折后或心中气愤时,你可以到野外或在不妨害社会和他人的场所尽情地大喊大唱,大笑大哭,还可以找一些事物作为你发泄的对象。在日本的一些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有一些用布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人,当有些人对上级领导或他人不满而忧虑来咨询时,心理医生就让他们把那些布人当成自己不满的对象而进行拳打脚踢。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住校的学生,水房和厕所则往往可被作为宣泄的场所,在那里可以尽情地大喊大唱。
其他的宣泄方式还包括谈心、写日记等。一个人如果经常压抑自己的心情,长期下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因此,当消极情绪出现时还是把它宣泄出来为佳。
就是把自己的注意、思想和行为转移到其他方面。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忆喜忘忧:把令你高兴的事一条条地列在一张纸上,并且边写边尽自己努力反复进行想象,沉醉于当时的愉快的情景中去,这样便会使你乐以忘忧,从而感到前途依然是光明的。
听音乐: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在这种旋律中心情会获得放松,而且变得舒畅起来。
为你所好:当某件事一直萦绕在头脑里而影响你的情绪时,不如先暂时把它避开,而进行你所喜爱的活动或游戏。比如说,你喜欢下棋或玩扑克,你将会在快乐中忘掉那些烦心的事。
积极工作: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做事的人,越容易发生心理危机。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序,更加勤奋工作或学习,就不会有时间再去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了。而且,当你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后,心里会踏实许多。
睡觉:有些人心烦时,往往以“一醉解千愁”的方式来应对,然而非但不能解愁,却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酒只会伤身,别无它益。倒不如说:“一睡解千愁”更有道理。况且,充足的睡眠可令人精神振奋。
遇到挫折时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正确面对社会现实:要知道社会是一个由多元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社会是光明的,但也有阴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坏人。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正确看待自己: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只要积极有为,扬长补短,“长风破浪”就会“有时”;要停止自我比较,不要担心不如别人,要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否则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别人攀比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降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自我鼓励:要有辨证的挫折观,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圣贤们的思想与名人们的事迹予以我们许多启示。“自古雄才多磨难”,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凡是长期心情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想得多而有效行动少的人。因而当你的消极情绪产生以后,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上述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
人们不一定非要通过语言表达感情。荷兰最新研究显示,无论人们的文化背景有何差异,但都能明白哭泣、尖叫或咆哮所表达出的消极情绪。 这一研究结果刊载于25日出版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选择对象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迪萨·索特说:“眼下,已有人在研究不同族群的人如何理解面部表情。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非语言发音’,即不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哭、哼哼、笑等。” “趣味科学”网站25日引述她的话说,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西方文化与极度封闭的部族文化中的非语言发音做过比较研究。 出于上述原因,索特和同事把目光锁定在非洲纳米比亚的欣巴人身上。欣巴族群居住在纳米比亚北部,人数约2万,几乎与现代社会完全隔绝。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正规的教育体系。 比较实验:研究人员首先用欣巴语为欣巴人阅读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经过特别设计,分别表达特定情感。 以其中一个故事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一名男子因近亲去世而哀伤。听完故事后,研究人员问参与实验的欣巴人:“你觉得主人公是什么感受?”接着,研究人员为欣巴人播放由欧洲人录制的两种声音:一种是哭声,一种则是干扰选项。 如果哭声对欣巴人而言所代表的含义与欧洲人的相同,那么欣巴人应该能选出正确的选项,如果含义不同,他们的选项就应该是随机的。 研究人员对欧洲人也进行相同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比起积极情绪,欣巴人更能轻松识别出传达消极情绪的声音。他们能根据听到的故事,把不同的声音与其代表的消极情绪正确配对,如咆哮与愤怒、啜泣与哀伤、作呕与恶心,尖叫与恐惧等等。而且正确率比研究人员预想得要高。 欣巴人同样能准确识别出表达惊奇的声音。研究人员说,惊奇是一种较为中性的情绪,一般来说只表达出乎意料,但并不一定代表“惊喜”或“惊吓”。 相比之下,欧洲人能够正确识别所有欣巴人的非语言发音,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绪。 索特说,欣巴人无法准确理解欧洲人表达积极情绪的声音,这或许是因为,表达积极情绪的信号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从外界学到的,而消极情绪受人自身生理因素影响更大。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