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蛇附子

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

中文名:蛇附子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超目: 目:鼠李目 亚目: 科:葡萄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崖爬藤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三叶崖爬藤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采收时间:冬季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蛇附子介绍
蛇附子,中药名。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块根。植物三叶崖爬藤,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消热解毒,祛风活血之功效。主治高热惊厥,肺炎,咳喘,肝炎,肾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疔疮疖,湿疹,蛇伤。

别名 

石猴子《植物名实图考》,拦山虎《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石抱子、土经丸、石老鼠《江西草药》,雷胆子、搜夹风、丝线吊金钟《湖南药物志》,金线吊葫芦《浙江药用植物志》,金线吊马铃薯(江西),阴灵子(四川)。

入药部位 

块根。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入心、肝、肺、肾经。

功效 

消热解毒,祛风活血。

主治 

高热惊厥,肺炎,咳喘,肝炎,肾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疔疮疖,湿疹,蛇伤。

相关配伍 

1、治小儿高热惊厥,石老鼠3g,钩藤6g,七叶一枝花根6g。水煎服。(《江西草药》)

2、治肺炎,石老鼠根、瓜子金、枸骨根各9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3、治哮喘,石老鼠根、贝母、桔梗各3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4、治百日咳,(三叶崖爬藤)块根3-6g。磨米泔水,用竹沥适量,冲服。(《福建药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2g;或捣汁。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捣烂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炮制 语音

一、采集加工

冬季挖根部,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须根,洗净,切片,干燥。

形态特征 

三叶崖爬藤,别名三叶青《浙江药用植物志》。多年生常绿草质藤本。茎枝纤细,无毛,长可达10m,着地部分节上生根;块根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棕褐色,内面白色。卷须不分枝,与叶对生。掌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4cm,基部有苞片;小叶3,草质,中间小叶稍大,卵状披针形,长3-7cm,宽1.2-2.4cm,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疏生小锯齿,小叶柄长4-7mm;侧生小叶基部偏斜,无毛,小叶柄长约3mm。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短于叶柄;雌花黄绿色,花梗有短硬毛;花萼杯状,4裂;花瓣4,近卵形,顶端有不明显的小角;花盘明显,有齿;子房2室,基部与花盘合生,柱头无柄,裂片4,星状展开。浆果球形,红褐色,成熟时黑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000m的阴湿山坡、山沟、溪谷两旁树林下或灌丛中,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鉴别 

一、药材性状

块根呈纺锤形、卵圆形、葫芦形或椭圆形,一般长1.5-6cm,直径0.7-2.5cm。表面棕褐色,多数较光滑,或有皱纹和少数皮孔状的小瘤状隆起,有时还有凹陷,其内残留棕褐色细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而粗糙,类白色,粉性,可见棕色形成层环。气无,味甘。

二、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形状。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镇痛作用。

现代应用 

1、治疗病毒性脑膜炎。

2、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肠炎、胆道感染及眼睑蜂窝组织炎等感染性疾病。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取浆冲服,治小儿腹痛,退热。”“治跌打损伤,妇人经水不调,敷一切无名肿毒。”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凉解毒,祛风化痰。”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