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鸟:上体灰褐而沾沙黄色;有精细的暗黄色虫蠹斑和黑色羽干纹,在头顶特别宽阔和显著;前额及顶部两侧灰色而有暗褐色斑点;眼先及羽须白色尖端暗褐;肩羽外翈皮黄色,具黑尖,覆羽与背部相似,外翈有粗大的皮黄色斑点;初级飞羽暗褐色,第一枚飞羽有缺刻和浅茶黄色,其余飞羽外翈有近白色横斑,羽端十分斑杂,并逐渐增加,到内侧次级飞羽才和背部羽色相似;尾羽赭灰色,有暗褐色虫蠹斑及模糊的淡色横斑和黑边,但中央尾羽的横斑不显,颏白色;其余下体淡黄白色,它的虫蠹斑和黑色条纹和背部相似,但它胸部黑色纹纹较阔,在两胁和腹部则趋向白色,蠹纹也少,在尾下覆羽则几消失,大部呈白色;腿羽皮黄色,有宽阔暗褐色条纹。
虹膜黄色;嘴角黄,先端较暗,赭嘴浅淡;脚灰色,爪暗角色。
纵纹角鸮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区的农田和森林地带,尤以低山河谷森林、耕地附近的树丛、果园以及住宅附近的树林中较为多见,有时也出现于有植物覆盖的荒野和半荒漠地区,甚至在海拔2800米的亚高山地区也可以见到。
纵纹角鸮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活动多在黄昏和夜晚。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啮齿类和鸟类等。叫声单调,为双音节的声音,经常长时间地反复鸣叫。雄鸟发出铿锵而嘹亮的低调“whoop”声,常常长时间地反复呜叫,每五秒钟约重复八次;也作较长声的“whaoo”叫,每3-5秒一次,或为“boo-boo”声。
纵纹角鸮在中国以内仅见于新疆西部。中国以外分布于中亚地区、印度西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
纵纹角鸮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也常利用鸦科鸟类的旧巢和在墙壁洞中和旧建筑物上营巢。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大小为29-33毫米×25-28毫米,平均31.1毫米×27.3毫米。雌鸟孵卵。
纵纹角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纵纹角鸮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纵纹角鸮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纵纹角鸮在中国数量稀少,较为罕见。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