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沼水蛙

蛙科、水蛙属的两栖动物

中文名:沼水蛙 拉丁学名:Hylarana guentheri 别名: 界: 门: 亚门: 纲: 亚纲: 目: 亚目: 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沼水蛙介绍
沼水蛙(学名:Hylarana guentheri)是蛙科、水蛙属的两栖动物。体形大而狭长;头部较扁平;吻长而略尖,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眼大,上眼睑宽几乎与眼间距、鼓膜相等;鼓膜圆而明显;犁骨齿两斜列,起始于内鼻孔内侧前缘;舌大,后端缺刻深。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的1/2;指长,末端钝圆,不膨大,腹侧无沟;掌突3个,长椭圆形,相互分离。后肢较长;趾长,趾端钝圆,腹侧有沟;内蹠突椭圆,外蹠突圆而不显;有2条跗褶。背部皮肤光滑,背侧褶平直而明显,自眼后直达胯部。体侧皮肤有小痣粒;肛后和股内侧痣粒密集;胫部背面有细肤棱;体腹面除雄蛙的咽侧外声囊处有皱褶外,其余各部光滑。生活时的体色变化不大,背面为淡棕色或灰棕色,少数个体的背面有黑斑。沼水蛙生活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和山区。成蛙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或水坑内,常隐蔽在水生植物丛间,土洞或杂草丛中。捕食以昆虫为主,还觅食蚯蚓、田螺以及幼蛙等。雄蛙鸣声很响亮,叫声为单音节,往往是两只雄蛙一呼一应。分布于中国、越南;也可能分布于柬埔寨、老挝。[1]

成体

沼水蛙

沼水蛙(8张)

雄蛙体长71毫米,雌蛙体长72毫米左右。体形大而狭长;头部较扁平,长大于宽;吻长而略尖,末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棱明显,颊部略向外倾斜,有深凹陷;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眼大,上眼睑宽几乎与眼间距、鼓膜相等;鼓膜圆而明显,为眼径的4/5;犁骨齿两斜列,起始于内鼻孔内侧前缘;舌大,后端缺刻深。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的1/2;指长,末端钝圆,不膨大,腹侧无沟,指长顺序为3、1、4、2;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略小;掌突3个,长椭圆形,相互分离。后肢较长,为体长的1.6倍,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左、右跟部相重叠;足与胫等长,约为体长的1/2;趾长,趾端钝圆,腹侧有沟;除第四趾蹼达第三关节下瘤外,其余各趾之蹼均达末端;外侧蹠间蹼达蹴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椭圆,外蹠突圆而不显;有2条跗褶。

背部皮肤光滑,背侧褶平直而明显,自眼后直达胯部;体背后部有分散的小痣粒;口角后至肩部有2个明显的颌腺;颞褶不显。雄蛙前肢基部前方有发达的肱腺。体侧皮肤有小痣粒;肛后和股内侧痣粒密集;胫部背面有细肤棱;体腹面除雄蛙的咽侧外声囊处有皱褶外,其余各部光滑。 

生活时的体色变化不大,背面为淡棕色或灰棕色,少数个体的背面有黑斑;沿背侧褶下缘有黑纵纹,体侧有不规则的黑斑,有的连缀成条纹;鼓膜后沿颌腺上方有一斜行的细黑纹;鼓膜周围有一淡黄色小圈;颌腺淡黄色;在雄蛙的肱腺上及雌蛙的相应部位有黑纹;后肢背面有3-4条深色宽横纹,股后有黑白相间的云斑;外声囊灰色;体腹面淡黄色,两侧黄色稍深。液浸标本与生活时颜色相近,斑纹清晰。 

第二性征

雄蛙有肱前腺,第一指内侧婚垫不明显;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体背侧雄性线明显。

卵群粘连成片或成堆;每粒卵外包有两层胶膜,卵径1.2-1.5毫米;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乳白色。

蝌蚪

第32-35期蝌蚪全长平均46.8毫米,头体长约16.4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85.4%。体宽扁,棕绿色,有许多麻斑点;尾部棕色,斑点更多,有由淡红棕色和淡蓝绿色相间的云斑。一个蝌蚪后肢长9毫米时(第37期),全长68毫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2倍;另一个后肢长4毫米(第33期),全长47毫米,头体长16毫米,尾长31毫米;尾肌弱,尾鳍宽,背鳍宽于腹鳍,末端尖。吻钝圆;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眼位于头侧,眼间距宽,为鼻间距的2倍;出水孔在体左侧,无游离管;肛孔位于尾基腹面右侧。口小,位于吻部腹面;上唇两侧有一排乳突,下唇有2排,外排乳突延伸甚长成须状;唇齿式一般为Ⅰ∶1+1/1+1∶Ⅱ;有的为Ⅰ∶1+1/11,下唇的内排唇齿中间有很短的缺刻。尾长仅残留7.4毫米时,体长20毫米左右,外部特征与成体同。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