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康德哲学

由康德始创的德国古典哲学

中文名:康德哲学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The philosophy of Kant 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 类别: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哲学介绍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康德哲学理论的基本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在批判时期,"批判"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将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自在之物"世界;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等十二个范畴是知性固有的先天形式;理性要求对本体--自在之物有所认识,但这已超出人的认识限度,必然陷入难以自解的矛盾,即二律背反。

人的认识只能达到"现象"。在自在之物世界中,上帝、自由、灵魂等为超自然的东西,属信仰范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适应道德的需要。由于两个世界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康德试图通过审美判断与自然界的目的论判断以达到沟通,提出审美的主观性与没有目的的目的性与自然界的内在目的性与外在目的性,最后以有文化有道德的人为其体系的终结。

在政治上,同情法国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在教育上,认为应重视儿童天性,养成儿童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主要着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等。

基本概念

康德哲学框架分析命题是主语包含谓词的命题;综合命题是主词不包含谓词的命题分析命题都是先验命题;综合命题多是后验命题;但存在先验综合命题,这论证了数学的可能康德认为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学领域,即在物自体和现象界存在这样的调和性概念:也就是他所谓的纯粹理性将之类推在实践中则是实践理性。将之类推在审美中则为批判力。

主要思想

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着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哲学方面

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着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宗教方面

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伦理学方面

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

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天文学方面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

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政治构想

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着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特性内容

自从牛顿提出物理学三大定律后,康德由哲学的观点来肯定数学物理学的可靠性,及形上学的不可能性。

先验感性transzendentale Aesthetik借时间空间模式肯定数学是可能的。

先验逻辑transzendentale Logik 的先验分析tranzendentale Analytik借知性Verstand的范畴Kategorie肯定物理学是可能的。

先验逻辑的先验辩证tranzendentale Dialektik研究纯粹理性reine Vernunft其内容:

1.世界的有限无限,

2.灵魂自由,

3.上帝全能。统称为先验理念tranzendentale Idee。

康德的先验辩证教我们,先验理念只是幻相Schein,形上学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几个问题,皆属于本体界Noumenon。虽然形上学不可能,但纯粹理性却指出我们本体界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可由实践理性来完成。

扩展

在康德星云学说基础上,结合东方文化领域,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东方哲提出了太空相对论。

太空相对论认为,在太空中没有绝对的空间,而只有相对的空间。将太空比作大海,各种星系就象大海里的漩涡。黑洞就成了漩涡的中心。在星际空间存在着相对真空,在真空与真空之间,有相对的差别,形成了相对高压带和低压带,高压带对天体产生向低压带推动的力,这个力就象地球上产生龙卷风的原理一样,使天体向低压区域运动。形成了天体中的以黑洞为中心的漩涡状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正如康德所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形成。这种说法进一步充实了康德哲学。

太空相对论不光符合康德星云学说,同时也同中国道学思想中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思想暗合。银河系的漩涡状就如同太极图。阴阳相间,层次分明。这是东方文化在人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一大杰出贡献。使人类天文学,哲学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中国的道学思想同西方的康德星云学说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太空相对论做了最好的平台和媒介,从而略去了人们对天体运动方面的重重疑团,认人们有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