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唐幽州城

中国古代行政区

  • 基本概况:唐幽州城是一座南北略长
  • 历史前沿:幽州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
  • 唐武德元年:618
    目录
  • 唐幽州城介绍
    唐幽州城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城池,合计周长三十二唐里,约合十二千米。其东垣在今西城区烂缦胡同(旧称烂面胡同)和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南垣在今姚家井以北,白纸坊东西大街一线;西垣在莲花河(古洗马沟)过甘石桥以下河道的东侧和会城门村以东至原北京钢厂东侧的南北一线;北垣在今白云观至西单南头发胡同一线。该城为现在北京最早的基础,其中心为现广安门外迤南一带。[1]唐幽州城盛时拥有居民一万余户,人口六万余人。[2]

    自汉代以来,幽州刺史皆以蓟为治所。东汉初年朱浮为幽州刺史,治蓟城;东汉末年刘虞为幽州牧,亦治蓟城。[1]东汉以后的蓟城位于今宣武区的西部一带,因该城长期为幽州治所,特别是唐幽州大都督总管府也设于此,所以,习惯上又称为唐幽州城,也称燕京。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群雄纷争之中,而幽州城一直是各方争夺的重点之一,前燕、大燕和后燕三个割据政权都曾于此立都。[3]公元937年,北方民族的辽势力渐大,五代的石晋割了燕云等十六州给辽,辽人并不曾改动唐的幽州城,只加以修整,将它“升为南京”。[4]

    唐幽州城“自古即为用武之地”,在北方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相争之中,幽州城是争夺的重点。宋李清臣议戎策说:失去燕京,“辽之侵我易,我守之益难。”因此,历代统治者常于此派驻重兵,甚至封国、封王,镇守疆界。幽州城地理位置上的战略意义决定了其城市性质,即很早就成为中国北方地域性的行政中心、军事中心与经济、文化中心。[3]

    历史前沿

    幽州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约在战国时期,据《吕氏春秋·有史览》载:“北方有幽州属燕国之地”。汉武帝时,除京城(长安)附近7郡外,其他地区划分为13州(部),北京地区属幽州。幽州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东汉时,幽州治所在蓟城,又称幽州城,为蓟城称幽州城之始。隋炀帝大业初年,废州置郡,改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占据涿郡的罗艺奉表归唐,此战略要地为唐所得后,复改涿郡为幽州,更蓟城为幽州城,并为幽州治所。唐时幽州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每当国势强大时,必以幽州城为经略基地,用以开拓疆土;国势衰微之时,则成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国势稳定之时,成为北方的一个贸易中心,促进汉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基本概况

    唐幽州城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窄,平面呈长方形的城池。城垣周围约合今12千米。考古学者根据历年发现的唐人墓志对唐幽州城方位的研究,初步认定唐幽州城的范围,其四至为:东垣在今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垣在今小马厂、甘石桥东侧的南北一线;南垣在今白纸坊东、西街一线;北垣在今西城区头发胡同及白云观以西土城台之东西一线。幽州子城位于城之西南隅,依傍幽州城西、城南垣而建。《郡国志》称唐幽州城开十门。根据历史资料,可知幽州城的十门中有八座为外城的城门,即每面城垣各开两座城门;另二座城门为唐幽州的商业活动集中在“市”上进行。城北有幽州市,是唐代北方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新唐书·五行志》:“大顺二年(891)六月乙酉,幽州市楼灾,延及数百步。”可见其商业规模。由于商业繁荣,一些封闭的坊内也有店铺。《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题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60)“幽州蓟县界蓟北坊檀州街西店”,说明幽州城蓟北坊(今三庙街一带)内已设店铺。又载唐“幽州蓟县界市东门外西店”,表明当时二店铺已扩展到幽州市门外。显然幽州城内外都设“市”。“市”设各类店铺,见于云居寺唐代石经题记中的有30多种行业。各类行业繁多,行业分工很细,有米行、白米行、大米行、粳米行、屠行、肉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椒笋行、炭行、生铁行、磨行、布行、绢行、小绢行、彩帛行、绵行、幞头行、新货行、杂货行、靴行等。经营的丝织品除幽州自产外,还有来自外地的产品。市场上还有锄、铲、犁、锤、刀、钩等各种金属工具及生活器皿。有些制品相当精致,如“碧金仙”铜镜,不仅造型美观,而且镜后已有商标,显示出当时商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高。茶叶的销售亦十分可观。幽州不产茶叶,市场上出售的茶叶都由商人从南方贩运而来,反映了唐代幽州与南方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贸易关系直到唐末仍兴旺不衰。唐代时幽州居住有众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北方契丹、靺鞨、新罗、突厥、高丽人,与汉族杂居共处。在当地从事商业活动的除汉族商人外,也有不少“商胡”。唐天宝九年(750)天长节,安禄山进贡珍奇宝物36件,多为商胡自各道贩运而来,有些是幽州本地自造。

    子城门,一在幽州子城东垣(即子城东门),一在子城北垣(后世称子城北门)。子城东门和北门均在幽州城内,子城南门和西门同时也是幽州外城门。

    坊和市“坊”也称里,一般叫做“里坊”,是唐代城内基层区划单位。坊为十字街,分为四大区,每区再以十字分割成4个小区,即每坊16个小区。坊的格局为田字形,四面有坊墙,各开一门,相对的两门之间有巷能通,呈十字交叉形。唐墓志和房山石经题记中记载的城中坊名如下:(1)罽宾坊。唐贞观十一年(637),西罽宾国曾遣使献名马,自后朝献不绝。贞观十九年征辽东时,唐太宗曾调动西域诸国兵马参战,其中包括罽宾国兵马。唐太宗班师,曾在幽州停留,对从征人马进行安置,部分罽宾国人留在幽州城内,罽宾坊因此得名。(2)卢龙坊。幽州与卢龙关系密切,因不少卢龙人士在幽州城任职、聚居而得名。(3)肃慎坊。肃慎是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古民族,唐时的黑水靺鞨为其后裔的一支,其首领曾来朝受封。肃慎坊应是黑水靺鞨在幽州城的居住地。(4)花严坊。花严即华严。华严宗是以《华严经》为基本经典的佛教宗派,为唐代僧人法藏所创。花严坊当与华严宗寺院有关。(5)辽西坊。得名于辽西县。唐初改隋辽西郡为燕州,领辽西、泸河、怀远三县。唐武德六年燕州南迁,治所留在幽州城内,辖辽西县。(6)铜马坊。据《水经注》记载,十六国时期前燕国君慕容?有骏马,命人为马铸铜像,立于蓟城东掖门下,后人遂称此门为铜马门。铜马坊当在铜马门附近,位于幽州城东部,属蓟县。(7)蓟北坊。唐幽州城的蓟北坊在檀州街西段。(8)燕都坊。当在幽州城内东部,属蓟县。一说燕都坊得名或与先秦时期燕国都于蓟城的历史有关。(9)军都坊。得名于幽州城以北的昌平军都关,地属蓟县,位于幽州城内东部。(10)招圣里。得名可能与战国时期燕昭王在蓟城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历史有关。招圣里属蓟县,当在幽州城内的东部。(11)归仁里。唐朝多封归化的胡人为归仁将军、归仁侯等。归仁里在幽州城内的东部。(12)东通圜里。位于幽州城内东北部。(13)劝利坊。属幽都县界,当在幽州城内西部。(14)时和坊。位于今广安门内大街路北。(15)遵化里。当在幽州城内西部。(16)平朔坊。位于幽都县界,当在幽州城西部。(17)归化里。唐代为安置助唐镇压刘黑闼起义的靺鞨部落而设,其所辖的归化里当属民族聚居处,应在幽州城内西部。(18)隗台坊。燕昭王励精图治,欲广招天下贤士,在蓟城为郭隗筑台,故称隗台。(19)通圜坊。位于幽州城内西北部。(20)显忠坊。在今宣武门西南下斜街以西。此外还有永平坊、齐礼坊、通肆坊、蓟宁里、北罗坊、棠荫坊。

    参考资料

    展开

    [1]朱祖希作,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 陈冬总主编. 营城 巨匠神工[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21.10: 21.

    [2]朱祖希作,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 陈冬总主编. 营城 巨匠神工[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21.10: 23.

    [3]尹钧科, 罗保平, 韩光辉, 毛希圣, 富丽著. 古代北京城市管理[M]. 北京: 同心出版社, 2002.04: 9.

    [4]林徽因著. 建筑意[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07: 15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6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