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5年(1926年)4月,霁虹桥开始建造,其是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部门著名的桥梁结构专家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设计,建筑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跨线桥。同年9月,霁虹桥建成。同年11月28日,霁虹桥举行了大桥落成命名典礼。
1986年,霁虹桥定为一类保护建筑。
2008年,霁虹桥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
霁虹桥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与南岗区一曼街连接处,是连接道里、南岗和道外的交通要道,是商贸闹市区域的一座铁路跨线桥,是横越松花江的滨洲、滨绥铁路跨线桥,更是全哈尔滨市市区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地。
霁虹桥侧视图
霁虹桥正桥的两端设有四座古埃及方尖碑作为桥头塔,塔上有秀丽挺拔的花盏灯座,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镂空嵌花的铁栏把霁虹桥装点得婀娜多姿,每侧各有12对镶嵌有象征意义的中东铁路路徽标记的双翼飞轮。桥下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构思巧妙,铸造精美。整座桥梁既无铆钉,也无螺栓。无论是弓形蛇势精湛别致的造型,还是纤巧玲陇点缀的装饰,均呈显出欧式建筑韵味和风格,典雅古朴,雄劲壮美。
哈尔滨霁虹桥
霁虹桥全长51米,宽27.6米,桥面宽阔坚固,车行道宽21.4米,引桥部分双向6车道,桥上双向4车道,可行驶各种车辆;旁边设有人行道,宽3.1米。桥下则是拉宾铁路的滨州线和滨北线,5组铁路线通过桥拱向远方延伸。
霁虹桥桥洞
设计师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和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充分考虑了地势、交通、外观等各方面因素。使之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桥梁建筑精品。[1]
霁虹桥两墩三拱孔,中间高而两头低,桥面呈弓型,没有一个铆钉,没有一个螺栓。上走车辆行人,下走火车。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桥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其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霁虹桥桥面和下面的桥柱浇筑为一体。桥面宽阔可并行4辆大卡车,人性化设计照顾到行人通行的需求。桥下三个桥拱,平行分布的12个弓形梁,分散了来自上面的应力,保护桥梁的安全。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这在国内都是非常罕见的。[1]
• 文物保护
1986年,霁虹桥被定为一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霁虹桥
2008年,霁虹桥被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6月,霁虹桥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一部分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 桥梁命名
霁虹桥由原中东铁路管理局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刘哲题字命名。霁虹出自《滕王阁序》和《阿房宫赋》中“虹销雨霁”和“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的诗句,表达“雨止云散,长桥如虹”的含义。于是,刘哲引用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其意霁虹者,谓雨止云散,长桥如虹是也!霁虹桥在当时,也是哈尔滨20世纪20年代不多见的以汉语命名的建筑。文革期间,桥名曾被改为“继红桥”。
• 桥梁景观
霁虹桥在民国年间与中央大街、哈尔滨站、铁路局办公楼、游艇俱乐部(现铁路江上俱乐部)、圣·尼古拉大教堂、许公碑、遁园组成“哈尔滨八景”,是哈尔滨的一个著名人文景观。无论是雪花飘摇的冬季,丁香花盛开的春季,还是阳光明媚的夏季,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赏,这座有着四座方尖碑和镶嵌着飞轮的铁艺栏杆以及桥柱上的狮面浮雕的大桥都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典雅,成为哈尔滨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
霁虹桥造型别致新颖、铸造精美,是哈尔滨早期桥梁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在中东铁路沿线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建筑规格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黑龙江史志》 评)
霁虹桥位于哈尔滨道里区和南岗区、道外区分界点,是横越松花江的滨洲、滨绥铁路跨线桥,堪称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咽喉通道。
展开
[1]寻秘-哈尔滨老建筑背后的故事(008)霁虹桥.大话哈尔滨. [2019-05-11].
[2]哈尔滨霁虹桥改造方案引争议:要原样还是要高铁进城.腾讯新闻 澎湃新闻. [2019-05-10].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9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