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庞山湖,在江苏吴江松陵镇以东三公里处。明人莫旦《吴江志》载:“庞山湖上游西出太湖,从甘泉桥出运河。下流由急水港出白蚬江入淀山湖而注入海。……今三十年变成茭芦洲渚,一望无际……”于此可见庞山湖当年水域之宽阔与绵长,虽然没有洞庭湖那种“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模样,但那湖上风光、特别是湖滨的快风阁、西隐庵、任仲桢故居、陶郎先墓等等名胜古迹,也引得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吟诗作赋,借景抒情,思古怀今。元末明初文学家、诗人杨维桢曾作诗曰:“湖上足晴昼,雨馀生绿阴。扁舟到城远,曲港入村深。野叟频相问,郎君不过寻。西庵有分席,吾亦老山林”。诗人不仅描摹了庞山湖的景致,而且还为美景与纯朴民风所感染,甚至产生了归隐湖滨西隐庵的念头。而明末清初的潘柽章在战乱后登临快风阁,则被湖上的浪花,翔集的飞鸟,美味的鲈脍所陶醉,发出了“画槛遥疑飞氵解雨,平湖谁信冠山名?……回首夕阳城郊外,片帆从此访蓬瀛”的如同进入了仙境的感慨;而清初的四大布衣之一朱鹤龄在湖边散步时则发现其“如置身潇湘洞庭之间”。由此可见,庞山湖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个湖泊,它其实有着绮旎的风光,有着厚重的人文。
庞山湖,原为松陵与同里间的巨浸,民国初年,有流民在此私围荡田,屡经禁止,屡禁屡围。民国13年,民国县政府干脆筹集资金,围垦庞山湖,成立实验农场,招扬州一带农民前来种植,后这批农民就定居庞山湖。
县府当初围垦庞山湖时,将湖围成一个独立的水利体系,机器水泵排水,在湖中开有东西和南北的中心河,以利排水灌溉和湖内船只运输。当时,吴江匪患炽烈,农场方在两中心河的交汇处建有一哨楼,以备警防匪,哨楼上枪眼密布,墙体青砖厚重。青砖上不时有“大协”的窑厂字号,昨天在一熟人的引导下,拍了些照片,先传部分。
此楼2008年市文物普查中列为市级文物,只惜现今并无切实的保护措施。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10月9日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